散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初中散文阅读教学路径

樊相镇中心学校  刘卫东

散文是文学中的“轻骑兵”,是最灵活、最自由、最没有拘束的一种文学体裁。

“形散而神不散”这种传统的对于散文特点的概括,已经落后于现代教学鉴赏与写作的需要,在某种程度上,它已经成为一线教师引领学生深入文本领略散文之美的藩篱。因为,事实上的确有一类优秀的散文是没有鲜明的主题思想,没有明确的立意和没有充实的中心内容的。

下面结合我校同课异构《老王》一课,以及自己对散文阅读教学浅显的认识来谈一谈初中散文阅读教学路径。

散文教学要注重的是作者内心对某一特定事物的独特情感体验,作者描写的事物并非客观事物的呈现,而是作者心中之物。因此我们在把握散文所写的事物时要体味和分享散文中的特定事物给作者的独特感受,以及传递这种感受的精准语言。

具体来讲,《老王》的关键点不在老王的善良,而在作者能够看出善良的那副心肠,即我们教研组崔老师提出来的“以善良体察善良”。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分享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感悟的人生经验呢?所谓分享不是占有,而是体察,是认识和理解。通过教师的引导,我们要使学生最后认识和理解到:哦,原来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种人,他有这样一双眼睛,他能看到这样的人、事、景、物;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种人,他有这样一腔情怀,有这样的感受、思量。并最终触发或者启迪学生对自己的生活和人生的思考。

比如,课堂前期提问“在你的心目中,老王是什么样的人”,在课堂初期,为了引领学生分享杨绛独特的经验与感悟,这种问法是不恰当的,改为“在作者杨绛的心目中”较妥。而在课堂后期,作为读者的我们读完全文后关照自我的时候可以采用前一种问法。

又如,课堂上个别教师的教学脱离语句,跑到概念化、抽象化的“思想”、“精神”,演变为谈论口号的活动。如“你会如何对待老王一样的人”“你如何看待最低生活保障”等等。需要明白,散文阅读,自始至终都应该在“散文里”,与外在的言说对象发生联系,是在阅读之后才发生的事。

按照前述理论,《老王》一课或许可以这样设计。

首先,把“如何对待老王一样的人”作为导入部分,由外在的言说对象,即国家或组织对个人的关爱态度转到个人化的言说对象即人对人的关爱。

接着,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作者从特定对象触发的对于整个人生或人类历史的感受顿悟,即“那是一个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愧怍”。

然后,进入体味精准言语表达阶段。分析探讨谁是幸运者,谁是不幸者,又如何幸运,如何不幸。鉴于“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以及学生对作者的了解不深,在中间可适度插入杨绛的背景资料包括钱钟书杨绛夫妇文革里所受迫害。此时,正是体味精准言语表达能力的形成阶段。

最后,关照自我。

你可能感兴趣的:(散文阅读教学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