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15

以例为鉴,反思改进

——《班主任工作艺术》观后感

这本书分享了一百个教育案例,给予了我们关于育教学、培养建设班集体等方面的启迪。以下是我从这本书中收获较大的教育理念或教育实践经验:

不是一昧的赞扬和肯定,批评和惩罚也很重要。惩罚不是目的,更多的时候,它是一种提醒、一种尊重、一种信任、一种期待,如同让学生接受一次阳光的洗礼与照耀。

对于学生成长中的许多问题,我们没有必要过于担心、焦虑,动辄批评教育。即使是面对学生的早恋问题,也不必心惊肉跳。因为早恋并不是新鲜事物,只是青少年身心发育的正常反应而已。

我们经常要求孩子不能这样做、不能那样做,却忽视了告诉他们应该怎样做。当孩子站在十字路口时,我们不要硬逼着他们往哪儿走,而应告诉他们多种途径的利弊,让他们自己作出选择。

关爱为主,引导为先。要想成功引导,就要在学生的喜好上做文章。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严厉地禁止只能让他们更贪玩。玩游戏卡片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使他们深入探索游戏规则,与伙伴们合作,并在失败中汲取教训。教师要学会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教育是富有时代感的,不同年代的孩子会具有不同的特点,在教育手段上不能一贯性、单一性,而要常变常新。我们都应该做一名教育的智者,引导学生在团结、和谐、宽松的班级氛围中成长!

当孩子们产生不良的行为习惯时,教师若一味地“堵”,非但不能有效地遏制这样的现象,反而会令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只有创设机会,让孩子们自己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面对心灵迷失的学生,不要急于用粗暴与野蛮的态度批判他,而应冷静地对待,用爱心和智慧给学生搭建一个走出迷津的平台,精心呵护他脆弱的自尊心,让他懂得人性的宽容和善良。班主任要善于用情感去感化学生、教育学生,善于运用教育智慧淡化教育的痕迹,坚持巧妙疏导,要用独具匠心的方法破解教育学生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教育应该唤醒学生主动服务的意识。一个班级,要想健康和谐地发展,离不开班干部的管理,班干部应该比其他同学更有服务意识,更应该学会主动“找事”做。若班干部都有了主动服务的意识,必然会激发起其他同学的服务意识。

面对垃圾食品,教师从围追堵截式的“没收”到“赎买”,其用意在于用良心唤醒、激发学生强烈的责任心。“自己的行为就要自己负责”,负责心态的生成也需要积极地诱导和启发。信任催生责任,要相信孩子的纯真、善良和潜力。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孩子们会遇到很多十字路口,需要他们凭良心和责任心做出选择。教师所要做的就是给他们播下良心和责任心的种子,坚持做一位“麦田里的守望者”。

孩子多次犯错后,他们已经筑起了多道防线,不怕老师的处理。即便我们声嘶力竭地处理、通报他们,他们还是不在乎,只会让教育遭遇尴尬,显得苍白无力。也许只有信任才是打开心灵的一把钥匙。

惩罚不是目的,更多的时候,它是一种提醒、一种尊重、一种信任、一种期待。

班主任也要对学生“全接纳”。这个“全”有两层含义:一是我接纳所有的孩子,而且是无条件地接纳,这是一种朴素而博大的情怀;二是我接纳孩子的全部感受,因为感受无罪。

这在心理学上也是极其倡导的,虽然现实中很多孩子的感受都不愿意表述或表现出来。“接纳孩子的全部感受,因为感受无罪。”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教育者个人对受教育者的直接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个性的真正教育。”

要给每位学生提供机会,要放大他们的优点,要相信每朵花都会盛开,而且都会开得五彩缤纷、色彩斑斓。

每个孩子都需要鼓励和肯定,他们都会以不同的方式引起别人的注意,渴望得到认可,渴望被尊重。

动不动就批评,大事小事一律指责,只能制造出一批什么都不在乎的“钢筋铁骨”。当我们的教育因为太过于频繁而导致不起作用的后果时,教师不妨换一种思路,暗中关注,表面淡化,用我们貌似“置之不理”的“无为”引发孩子的自我反思,或许,效果会更好。

惩罚会因温柔而更有教育的力量。惩罚时要保证学生的心灵不受伤害,要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是在为自己的错误负责,要让受惩罚的学生切身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教师不仅要追求惩罚的外在效果,还要追求学生被惩罚时内心产生的积极体验。学生受惩罚的过程,应该是受教育的过程。

但解决问题的意义并不在于否定和惩罚,而在于教育和引导。

马卡连柯认为:“教育学生个人和培养一个完整的集体不是两件事,而是一件事,教育个人是为了培养集体,培养集体最终也是为了教育集体中的每一个人。”

她即使取得了好成绩,也会归功于运气好,甚至会表现出“谦虚”。其实她并不是真的谦虚,而是她内心不确定感的表现之一。如此,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要不断培养她对生活确定感的理解。

对于每个班主任来讲,一个学生仅占你的班级学生的几十分之一,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这个孩子就是百分之百,就是父母头顶上的一片天。

他们有时不怕老师的说教和父母的批评,但是特别害怕自己不被同伴肯定和接纳。一旦因为自身毛病招致同伴反感,他们就会力戒毛病,改变自我,以获得同伴的认同与接受。

帮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不能只有表扬,我们要做的就是不让表扬成为终点。

表扬不等于评价,只有真正促进成长的表扬才是有价值的。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任何教育都应该是适度的。我只是想用我的教育行为告诉孩子们:成长需要经历,经历需要体验,体验没有成败,我们只是为了做得更好。

班级是师生生活的舞台。在年终岁末,给自己的班级做一个总结,留下一个足迹;给自己的班级设计一个值得期待的未来,期盼花开。

在年终岁末,给自己的班级做一个总结,留下一个足迹;给自己的班级设计一个值得期待的未来,期盼花开。

强调多向学生“求助”,多倾听学生的心声和智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智慧,发掘学生的潜能,集体作战,所向披靡。

让孩子们自己留作业,相信孩子们,他们会比我们想象的要聪明能干。我们每天都在倡导一定要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试看我们的教学行为,我们真正把学生看成教育的主体了吗?我们老师每天都包揽了所有的教育活动,决定着孩子们的一切事情。孩子们没有了自己的

管理需要制度,制度必须合理,合理则需适时修订,修订权必须归还学生。有尊重才有民主,有民主才不会偏颇。

即使我们的教育需要给学生95%的鼓励,但也要给剩余的5%的批评留足位置。既然谁都知道合理的惩罚是教育科学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遮遮掩掩”

尝试着走近学生的心,而不是以旧眼光看待问题学生。真正智慧的教育是“有心而无痕”的教育。教育是艺术,而不是技术。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会产生迥然不同的教育效果。

让学生养花,有所寄托。照顾班级的共同财产,让学生潜移默化中有所改变。

不要想着赢过学生,让学生驯服于你,而是应该尊重学生,让学生自觉接受教育,促进其自我转化。如果只是一味地按常规管理学生,有时就会激化师生矛盾,不利于对学生的教育与转变。教师不妨打破常规,以无招胜有招;尊重学生,让学生自觉接受教育,并促进其自我转化,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你发现别人说你的坏话时,你一定很反感,但是你若想想,假如别人真的看到了你的缺点又害怕与你当面说引起不愉快,你是不是会把反感的情绪降低呢?当你这样想的时候,不快之感就会减轻。

要善于观察做得不好、总是给班级带来消极影响的学生给予帮助,要体会到他们内心的痛苦,而不是站在道德制高点处去指责他、对他表示无奈,甚至任由其自暴自弃。遇到调皮的孩子时,要体会到他们内心的痛苦,其实,这样的孩子比任何同学都想做得更好,只是在一次次失败和得不到应得的肯定后自暴自弃罢了。要相信:抓住契机,能改变一个人!

当学生出现问题时,老师要先冷静下来,让学生也冷静下来,让他们自己去反思问题出现的原因。

我们要为学生改变创造一个平台。我们能做的往往不是跟在学生屁股后面指责与纠正,我们更多能做到的只是提供一个条件、一个契机甚至是一个平台,让学生尝试着改变。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3-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