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钧自体初级班第三节

1:自体心理学里面最核心的力比多是自恋力比多,也叫生本能。

2:依恋理论的研究,只要伴侣足够好,工作伙伴足够好,早年养育的缺失就可以弥补,大约待上5年,会从焦虑型变成弱安全型。

3:我们对一个人感受的理解是无法通过客观观察来完成的,我们要去理解一个人要进入这个人的体验世界,和来访者的感受同频。

4:当咨询师抛出这段话的时候,来访者得表现是不接受的,但是他的潜意识是接受的。科胡特完全反驳这句话,因为这句话没有精确性。这只是满足了咨询师的自恋,自恋的确定能看到来访者潜意识里的东西,潜但意识里里的东西谁都无法看到的。

5:据研究,咨询师不断的重复来访者不认可的东西,来访者刚开始是生气,时间长了他就不生气了,来访者开始变得习得性无助。来访者被迫臣服于咨询师信仰的东西,被绑架在躺椅上了,直到被说到相信为止。我造成的后果是来访者的症状好了,指的是更加适应生活了,但又出现了另外一种问题,他们做工作生活的时候丝毫没有乐趣。因为这不是他自己感受到的东西,一个社会标准所设置的,反复强化形成的。就进入了生命存在价值的问题,科胡特认为应该尊重他的主体性和自体性,去发展他的适应性,而不是用自己的生活标准让来访者去遵从。

说者为王,一个人的感觉真的很难去预料的。

以来访者的体验为中心。

来访者有一个恰当的距离,同时又能体验到来访者卷入进去,也并不代表着和来访者是同一个人。只是在相遇时刻像同一个人。

贴进性体验和远离性体验,当你贴近达到这一步的时候,你要去看在你内心中发生了什么。当贴近的时候,退出来,在去分享,发生了什么,在思考,先主观,在客观,在思考在来访者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最近是应该去体验更多的东西,体验的东西越来越多的时候,再回到现实生活中理解来访者就会有一个广度。

经验贴近和经验远离有时候是一瞬间发生,有时候要过好长时间才可以发生。围绕来访者的主体体验进行。这也不是对来访者的工作,是咨询师的内部工作,这叫替代性内省,等整个事情都清晰的时候在回应。

6:科胡特的经验贴近是建立在咨询师内部没我在反转移的基础之上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徐钧自体初级班第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