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千里,以满目星辰,来问候中秋

在大理有一首白曲,叫做白月亮白姐姐,讲述的是月圆之夜,对心爱之人的思念之情。每到月圆时节,爷爷常说的一句话便是:“白月亮之白恰恰”,这是一句白语,大意是:白月亮,白月光。白语念出来是极美的,像老人在对孩子述说着悠长的故事,白月、白光和白人,话至此处,将之未至。

1

语言和文字是最好的诗歌艺术。白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不免让人有些惋惜,却也正因为没有了文字的记述,白族的语言,便散发着浓浓的地域魅力。她是灵动的、张扬的、也是内敛的。白语是人们平凡岁月里的轻歌曼舞,说不出来,就唱给你听,最后演变为白曲。

小满时节,水稻初生,骑车从田园经过。燕子飞过电线,穿着白族衣服的阿婆在田间锄草。我停下来,想按快门,阿婆见了我,对着我的镜头笑。我赶紧按下快门,索性坐在路边。阿婆过来和我说话,我问啊婆会不会唱白曲,啊婆腼腆的说:好久不唱了,也不好意思唱了。我说:我也不会,要不您教我唱两句。啊婆想了想只唱了一句:“白月亮之白恰恰,月亮出来去哪里”。

别时,阿婆很认真地对我说:可以的话把照片放大寄给她。当她说到“放大”二字,我便知道老人的意欲,我当然不会拒绝,可是心生无限哀怜。抬头,燕子飞过,阿婆,中秋了,当年种下的稻子又该收割了。

2

中秋,是 在一座典型的白族四合院里,院里堆满了刚采摘回来的玉米,剥好的玉米露出金灿灿的骨粒,被整齐地码在过道边。房檐上,是爷爷挂的红辣椒,红黄相接的缀在横栏上。当一垒垒玉米越堆越高,一串串红辣椒越挂越多时,中秋便到了。

中秋之夜是要祭月的,大理的祭月仪式是在院中摆一大桌瓜果佳肴用于供奉月中仙人。中秋的应季水果当属石榴了,石榴多子,白人爱画之、刻之、也爱种之。春赏其花、夏庇其荫、秋食其果。中秋的供桌就置于石榴树下,月至中空时,撒下婆娑的银光,树上的石榴投射下斜斜的影子,与桌上的石榴重合在一起,分不清真假石榴是谁也。

满目星辉的月色中,一家人坐在屋檐下,一起剥玉米,编辣椒串,聊着日常,述说着今年的收成。聊到开心时,还会提起篮子,三三两两地趁着月色跑去板栗园里捡板栗。板栗好吃不好拾,光是外面那层硬硬的刺壳就已够折腾一番,要是运气不好,再遇见哪家守夜的狗听到了响声,还会惹得宁静的村落里,一阵狗吠。惊心动魄地捡一篮子板栗兴冲冲顶着月光回家去。第二天再拿着雕梅酒去板栗园里“自投罗网”,承认昨晚拾了园里的板栗以酒赔罪,园主也不计较,暗暗收下,各生欢喜。

这个画面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时,耳边仿佛又飘过了,白月亮白姐姐的声音。儿时,不懂爷爷说的“白月亮之白恰恰”之美,也不知道“白月亮之白恰恰”与“白月亮白姐姐”有什么关系。长大后,听懂了这首情歌,却再也没有人和你说:白月亮之白恰恰。

4

对食物的偏执,不知从何时起养成,怀念的吃食不会再隔千山万水地带走。菌子会坏,月饼会过期,心心念念的黄豆凉粉、甜白曲更是带也带不走,再好的东西离开原产地味道就变了。怀念的味道,是坐在路边的槐树下吃过的凉米线,山上刚采摘下来的野生菌,还有母亲刚打回来的新鲜牛奶。千里迢迢打包过来的东西,好是好,就是少了一股烟火味,久而久之也就不带了。

带不走的当然还有自家做的大月饼,确是大月饼,而且定是独一无二,连月饼的图案也是天马行空的。因为除了夹花纹的夹子,剑川的月饼是没有模具的。月饼的大小、花纹纹样、柴火火候全由“当家母”亲自操刀。

要说一定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那就是月饼中间的“月”字了。家家户户的月饼,在做花纹时,一定不忘用夹子夹上一个大大的月,再用小碗在月字外围盖一个圆,寓意月圆之夜团团圆圆。

晚上祭月仪式结束以后,一起切开夹着红糖、芝麻、核桃、薄荷等馅料的大月饼。这些馅料恰与元宵节的汤圆馅是一致的。相同的内里,共同的团圆时节,先人的智慧定是卓尔不群的。多少年后,我们还在吃着和前人一样的吃食,今夕何夕,桂花浮玉,夜凉如洗,等来年,秋风起。

以乡音、吃食、白曲、白光和白院

以白月、青稻、橙黄、红椒和褐栗

满天星辰,湖边暖风,繁华满目

问候中秋

一曲白月亮白姐姐,一席家乡的白族话,早已让人魂归梦里。月圆了,那是云边的故土,是远山的情思。月落了,再捧一块自家烤制的月饼,抿一口雕梅酒,和衣睡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明月千里,以满目星辰,来问候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