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钝感力》

作者是日本名作家,渡边淳一。






“一般说来,‘迟钝’这个词给人负面的印象。”作者开篇如是说。随后讲了一个被蚊子叮咬后,心神不宁,瘙痒抓挠,最后抓到皮肤糜烂的例子,一下子把“钝感”在身心方面,反脆弱的优势生动呈现了出来。

敏锐虽难能可贵,但其脆弱容易受伤,容易做出过激反应的弱点,也暴露无遗。作者甚至把缺乏“钝感”,比喻为现在的我们,丧失了某种才能。

全书读起来酣畅淋漓,文字举例平实又充满生活气息。如在P31,‘迟钝’的五官,里讲了五觉敏锐与钝感的人生活中的轶事,立刻会让你想起曾经也有闻不得异味,口味刁钻的同事或朋友,他们当时夸张的现场尴尬表现,仍历历在目。

我本人也有这样的经历。少年时视力很好,常能发现别人不易发现的细节,但也给人太计较,太细碎,太刻薄的印象。到了高中,一度随大流,耍帅戴了近视眼镜,正常视力受影响,一落千丈,等摘掉眼镜时,正常时视野已是一片模糊。可与此同时,人缘关系逐渐变得好了起来,尤其女生缘变得更好了。后来偶尔听到女同学反馈,是我不像其他男生那样琐碎和计较,有时候看到尴尬情形也当没看到,之后仍能平和相处,所以日常交往起来很舒服。

想想真是令人唏嘘,那些所谓的尴尬之处,实际确实是因我当时视力欠佳,真的没看清,自然也不会纠结;而长时间看不清,自然也就想不起来去挑毛病,也就有了不计较的评价。如今,在一个人人都想看的更清,抓得更紧,得到更多,贴身肉搏的社会里,压力几乎都来自于身边人,眼前事,此时找回‘钝感’,疏导压力,可谓一剂良方。

P51,得寸进尺的才能。作者分享了一位知名画家从籍籍无名成长为一代宗师的案例。大师自述原因,竟是偶然间,从小多次受到一位非专业人士的友善鼓励,一直拿来鼓舞自己,一步步成长起来的。

这个故事有点玄,但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被吹捧的情形。为了辨别是否是捧杀或者阴阳怪气话里有话,我们对此常常会比听到直接批评时,反应更加警惕。以至于形成条件反射,在一听到表扬时就先谦虚的否定;还有的时候,我们被非专业人士夸了,反而会觉得有几分气愤,虽不会表现出来,但心里却一定会想,你一个门外汉,又不懂,你瞎参乎瞎评论什么?还有些时候,在我们炫耀才华之后,没收到预想的积极反应,反而会因过度的自尊心刺激,偏激的走向施展才华,精进努力的反面。这都是没有体会到钝感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在下次收到赞许,或者面对挫折时,我们不妨轻快接受,不过度疑神疑鬼自怨自哀,而是调动积极的情绪,继续前进。这就是‘钝感’带来的推动作用。

生活中还有很多需要多一些“大大咧咧”去面对的事情,如P79,如何维持婚姻生活,P141,为了在职场生存下去。这两篇读起来既诙谐又现实,妙趣横生。按照作者的话说,“妙处在于大吵大闹的理由很无聊”和“无视它们,轻松愉快地活下去”。这时候能想到用粗线条的方式巧妙应对,确实大智慧了。

我个人也深有体会。我的丈人和岳母都是有些自恋情结的人,比如丈人习惯性思维方式是肯定自己,必须要否定别人,而岳母总能以“正确”为由,盯牢大家,要按照她认可的方式做事。以至于我妻,在生活中时不时的就会进入极度敏感又较真的角色里不能自拔,每次“劲儿”上来的时候,都毁天灭地。比如在状态来时,我妻会有一系列套路的操作,发问方面,其中一个常用的句型是这样的:这是怎么回事?你为什么不提前和我商量?你为什么不按我们商量好的办?你为什么不提前说你不按商量好的办?你有意见为什么不提前说?你上次就这样,上上次也这样,你就故意要气我是不是?你故意气我现在又找理由缓和,你这不是在昧着良心撒谎么?你上次也这样,这昧着良心撒谎对你来说这么容易咯?你这样低三下四的态度就是没认识到错误,你下次肯定还这样?你态度好有什么用,你就是根本就没把我之前说的当回事!…如果这样的发问,又全是因生活琐事而起,据理力争有来有往的说理,无疑只会陷入更大的困境,比如翻旧账,比如找长辈亲戚调节,耗散更多精力,对于夫妻双方感情的发展,也无帮助。所以尽快找机会承认错误,或者用“好的好的”,“可以可以”的方式结束争吵,虽然这显然不能获得水落石出的畅快,但有效避免了没完没了越来越沉重的演绎,还是很值得的。

能做到合理的敷衍,本身也需要有足够的钝感力支撑。培养这个能力,对于男生来说,更加重要。所以作者才在书中不无感慨地写道“如果有一个小男孩,妈妈歇斯底里地对他喊,‘大介,赶紧把这个都弄好,知道吗?’孩子也不为所动,只是答应着‘好吧好吧’,完全不当一回事,心想,‘反正妈妈喊累了就不喊了’。我觉得应该把孩子培养得这么厚脸皮。”

这同样也是一本很治愈的书。提倡钝感力,并不是在劝诱人们,凡事都不必上心,不求上进。产生这样想法的人,太过极端,也恰好是缺乏正向理解钝感力的表现。读读此书,感受一下正向的钝感力在面对各种各样负能量时,展现出的慧力,在遭受外界摧残时,选择对己真诚,自信,而非加入自我摧残,让自己能够看到自己,可以更加坚韧的一面。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钝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