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读后感

      当时看到书的标题,抱有比较高的期望,本以为是一本叫教你怎么思考的方法论的书,看完后总体感觉像心理学+哲学的书。刚好哲学又是我最头痛的部分,所以读完后的期望降低了很多很多,好在读完后还汲取了一些知识点,同时对我的思考模型有些帮助。

归因偏误

     书中前心理学知识的部分和《思考,快与慢》内容大部分重复了且还每讲清楚原理,这也是我要吐槽的点,但也学到了部分新的认知,讲部分《思考,快与慢》中的一些现象进行名词总结。这里主要想提下归因偏误:

1、认为他人的成功是归因于某一条,实际上别人成功的因素存在多条

2、认为自己的错误不是自己的原因,是别人或情景的原因。

3、认为他人的原因主要是环境原因(好事),个人原因(坏事):即优秀的事情归因当时的机会,错误的事情归因是这个人不行。

虽然文中提到很多偏误,只将归因偏误主要目的是为了自我反省,同时避免自己陷入自傲的心理,其他偏误没必要重复。

社会促进效应

      “你能达到的水平是和你在一起时间最多的5个人的平均水平。”忘了是哪个名人说的这句话,但是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对我影响比较深,虽然我对句中数值“5”不屑一顾,但这句话总结了我一直以来对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具现化的认知,这说明好的环境对个人成长的促进作用。

 再者,我虽然明白这句话的意识,并深有感觉体会,也一直想着去改变,可惜没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

1、论好学校的重要性,一起一直不理解学校为什么要按学习成绩分班,现在理解了,但是对一些学习成绩不好的人来说,就没了机会。所以虽然工作了,但是还是有机会花钱去参加一些培训班等(建议线下,感情会更深点)

2、论圈子的重要性,所以对应付费进入某些圈子来说,其实是可以考虑的,一直在研究“生财有术”,付费圈子,一直没进入,主要是穷思维还没改变过来。没事多交朋友,想办法进入一些牛人圈子,看牛人再干什么。个人另类的“破圈”,其实这个想法也不算具体吧,我也还在研究怎么具体加一些人,目前打算做的方式是向上加入别人的圈子,同行组建志同道合的人。

3、自我突破,在没有外力推进的情况下,保持自我进步,进步最底的成本就是读书学习。持续孤独的前进,当机会来临时,也能能进入新的层次。因为价值时相互的,志同道合的才是正循环下去。目前我也是在自我突破,把这个当作一个长期的战疫打,然后付费加入别人的圈子。

决策方法论

     书中讲过决策方法论的进化史,由早起的期望效用理论(列出所有结果然后进行分析可行性),到后面的支付矩阵,再到现在的成本-收益理论。每种方法其实并不觉得过时,只是适合不同的场景进行决策,这里主要说下成本-收益方法论:

1、列出所有可能的行动方案

2、确定行动会影响的所有对象

3、确定行动为各方带来的成本和收益

4、选择你衡量方案优劣的形式(通常会以金钱作为衡量)

5、预测在相应的时间段里每种方案的成本和收益所带来的结果

6、衡量这些结果出现的概率

7、随着时间的推移,价值结果一定出现折扣,进行时间贬值曲线。

8、进行敏感性分析(出去成本收益外还有什么其他的发现)

以上八个步骤为成本收益方法论较为全面的,针对个人的普通事件的,其实可以进行缩减步骤。重要事情,多方影响等,可以利用全部。但这个思维模式有一定的局限性,缺乏创意,或者说只能进行执行。其实遇到的问题,通过认为的进行替换转化后,也许我们知道的根本就不是本质,或者说目前我们想到的决策也许并不是最优解。所有我个人还是以六顶思考帽的方式为模型,然后加入成本价值方法进入。(相当于只加入了一个创意的过程,或者说思考问题本质的过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逻辑思维》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