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感教育

    教育是这个世界上最简单也最复杂的事情!

    有许多高学历高收入的父母,事业有成人生顺利,却遭遇了教子失败的打击,纵然懊悔苦闷也无济于事。

    歌唱家李双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果不是儿子李天一因为肆意妄为而锒铛入狱,李双江的人生堪称完美。然而惯子如杀子,李天一的入狱对步入晚年的李双江着实是个不小的打击。名誉和地位对他的家庭教育并没有起到帮助或促进的作用。与此相反,寒门学子逆袭成功的励志故事却时有发生。看来,金钱、名誉、地位并不是教子成功的要素。

    教育向来考量的是为人父母的内功,换言之,稳定成熟的人格是教子成功的关键。再没有任何一件事能像教育这样能照见人格的残缺和局限。

    想在教育上有所突破和成功,切实可行的做法是立足个人成长、提升个人修养,此外谈别的恐怕都是弃本逐末。

    今日江苏一教师因管理失当被停职一事,折射出教育在学校遇到的困境 。

    我觉得这是一位非常可爱的年轻教师,年轻到不知道保护自己。可爱到犯错误却不招人嫌。但同时,因为对教育理解的片面,这位可爱的老师也付出了相当高的代价。

    老师的出发点固然是为学生负责的。高三了,马上就该高考了,还把手机带到学校,不是在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吗?——这是老师的想法,也是家长的想法。好像凡是有关孩子前途的问题,家长都能跟老师保持高度统一。故而尽管事情闹得有点大,家长表示完全理解老师,坚决跟老师的持同一立场。这样说来,好像风波根本就不存在似的,家校双方压根儿没有矛盾啊!

    但问题在于真正的当事人是学生而不是家长。而在对各方的态度报道文章中,没有人去关注学生的感受和态度,学生成了完全被忽略的对象!说到这,是不是能够看到我们对教育行为的评价点是有问题的。老师的出发点没有问题,和家长的沟通没有问题,还有问题吗?——有,问题在于,对教育对象的认识和态度有问题的。

    我们或许不好说清楚教育是什么,但是我们一定知道教育不是什么。比如,教育一定不是强权,不是强制!当家校各方都以权威的身份和“为你好”的名义勒令学生无条件服从时,教育已经不成为教育了。“为你好”成为迷惑性很强的一道幌子,这里的家长并非是息事宁人,而是跟老师步调高度一致,不存在家校矛盾,看上去真的一片太平。但是这就是教育吗?在学生那里能收到真正的教育效果吗?我认为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所以不仅是老师,包括家长和社会,对教育的认识都是有待引导的。

  其次还是感觉老师可爱,年轻率性,直爽可爱。这个老师摔学生手机,绝对不是出于冲动。整个过程中老师表现得非常有条理。老师先安排班长录像,然后当众问全班学生:“这个手机多少钱,老师是不是赔得起?”或许令人咋舌,但可以理解老师在用这种方式维护前不久刚刚制定的不准带手机的班规,不过还是得承认这位老师身上作为年轻人的勇毅!

    综合以上,还是感慨教育在“为你好”的前提下,还是得去把握恰当的方法、适当的分寸。作为教育者,修炼内功是终生的课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杂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