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不如怀恋 ——读《查令十字街84号》

查令十字街84号,是什么?是一个门牌号,是一家书店,是一本图书,是一部电影,是一位女士和先生长达20年通信的故事……

前段时间热映的电影《北京遇到西雅图之不二情书》,原本二二的爱情故事,因为有了美国作家海莲·汉芙的《查令十字街84号》贯穿主线,突然让故事变得有深度了。也因为电影,知道了《查令十字街84号》,这本一度被称为“爱书人的圣经”的书。

电影散场,回家,迫不及待网购了书籍。等到望穿秋水,书终于到手。电影的热映让这本书变得炙手可热,很多家店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一度,我都怀疑这本书是不是从伦敦查令十字街84号寄出的,一路漂洋过海才到达我的手中。

书装帧素雅,白色的封面上配着一幅小小的插图,图片就是伦敦查令十字街84号——马克斯与科恩书店的旧址。

翻开书页,一封封或长或短的书信映入眼帘,这是纽约女作家海莲和一家伦敦旧书店的书商弗兰克之间长达二十年的书信往来故事。穷困潦倒的纽约女作家海莲酷爱英国文学,但收入有限,无法大量购买书籍。一天,她在《星期六文学评论》这本杂志上发现了一家英国旧书店登的广告,专营绝版书。于是她设法和书店的负责人弗兰克取得了联系,并保持了书信往来。而这一通信,就是五分之一世纪的漫长。二十年来,俩人始终鸿雁传书,却始终未曾谋面。直到得知弗兰克去世,海莲极度悲伤,遂决定将两人的通信结集出版,于是就有了《查令十字街84号》,一本广为世界人传诵的经典之作。

细数一下,海莲在这本书中公开发表的信件竟有82封之多。这些信都因“书”而展开,买书卖书,寻觅好书,推荐好书,以至于孤陋寡闻的我,一边读着这些书信一边去翻后面的注释,了解书信中提到的作者、书籍及相关的背景资料,着着实实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文学课。

海莲,性情率真,单纯善良,当得知战后的英国经济困难,鸡蛋肉类限量供应时,慷慨地给书店的工作人员寄去了一大堆美食,甚至还有女性的长筒丝袜等奢侈品。而弗兰克,一位典型的英国绅士,不苟言笑,对海莲寄来的食物唯一的感谢就是兢兢业业地帮她寻觅书籍。在这长达二十年的通信过程中,两人彼此投缘,互相欣赏,早已建立了非同一般的情谊。但在这么多封书信中,却从来没有提及爱,甚至连一丁点儿的爱慕都没有。这份情谊单纯得不掺杂一点杂质,它可以超越亲情、友情、爱情而存在,也许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第四类情感”吧。两个人彼此了解,彼此欣赏,却不一定要相爱,而以这样一种独特形式存在着……

我想,二十年的通信,二十年来的每一天,海莲一定无时无刻不在向往着伦敦,向往着查令十字街84号这间小小的旧书店,向往着那个与她通信的英国男人,可是却因个中原因始终未能前往,这多少有点遗憾,但正是因为这样的遗憾,才让故事变得更凄美动人。

最后一封信的结尾,海莲这样写道:“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她良多……”这大概是海莲最深情的表达了。仔细看,译者这里用的是一个女字旁的她,这一定不是错别字,这里的TA已经不仅仅是弗兰克,更是指弗兰克工作的旧书店,书店内所有的工作人员,甚至包括弗兰克的家人孩子。

就如张立宪在书评中写道:当爱情以另外一种方式展现铺陈时,翻译成了一种更好的语言。而海莲和弗兰克之间的这种语言,是书缘,是怀恋,更是一种爱的升华。

你可能感兴趣的:(相见不如怀恋 ——读《查令十字街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