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句话,书是大部分问题的出口。
而事实上,不想老老实实地看书反而是个问题。反正并不是只有书本才是生活的答案,解法多得是,大家也不必要纠结于此。没有抱着书过日子,不会是什么值得羞耻的事。要说的话,我是很尊敬阅读的人,但更加尊敬在努力生活的人,无论阅读与否。愿所谓读书人不要看不起那些没有作出沉浸于阅读这个选择的人们。
感谢@nani呀咩咯 (名字好评,感谢游戏王、水无月君 Hanase呀咩咯) 不止一次向我请教过如何更好地进行阅读,也请原谅我不止一次用“多看多积累”这种说辞搪塞过去,回想起来答应太多人太多事尚未一一兑现,借此关于阅读的话题作契机,使生活逐渐回到正轨。感谢~
如何更好地阅读一本书?目前我的回答还是那句“多看多积累”,但多看不是盲目地看,积累也不是煞有其事地“翻完”一本又一本书。始终认为,看了什么不重要,你看到了什么才是重要的。同样地,我也见过太多人听到一部影视或动漫作品,第一反应就是我看过了,可是当你再展开一聊,对方几乎只是听过个名字。以往我有个段子是这样的:“我有一个同学很厉害,读过很多书,每次我问他哪本书有没有看过,他都说看过了看过了,看过了个封面。”
大抵我也如此,翻过的书不少,但真正阅读的太少。
因此以下内容尽得益于他人的经验总结,我单纯是个搬着搬着还漏掉很多的不称职搬运工。
首先,如果做到效率高的阅读(效率高三要素:数量/速度/吸收程度)有三个前提:
一是不要“贪心”,不要想着记住书里的所有内容,事实上,你看得多慢多细,也无法把这本书吃透,何况好书还有辣么多。
二是不要“焦虑”,看书的时候过于神经质不见得能吸收更多,不要担心会不会看漏什么重要内容,据著有《有那么一个人》的作者观察,一本好书(增值干货向/科普向等)的尤其有价值的部分只占10到15百分比左右,百分之70是写给大家看,尤其价值的部分是给少数精进的伙伴,眼前一亮的部分也是这里,而这部分是很难会被忽略掉的(只要你正常地阅读就可以)。顺便一提,你读得慢,逐字逐句盯着反而对理解没有帮助。
三是“阅读基础”要保持积累,知识面广,对概念和说辞的理解,直接推进着阅读效率。
这意味着要增加阅读量和阅读广度,养成阅读习惯是最强的加分项,可以从每天定时阅读和多读不同类型的书来切入。
此外,阅读是有技巧训练而言的,此处作一些举例(关键是刻意去练习)
一浏览式阅读,在心中脑海中先过一遍(和演讲前心里默念冷静同一个概念),具体:
1、仔细看一下前言/目录/书封/书背。先一步对本书的总结和核心内容有个概念(当然国内太多渣渣无营养的点评数不胜数,每次我看到都考虑过把封底扔掉)。掌握大概本书的大纲结构,也可以直接找出自己感兴趣或认为重要的章节跳过去看,也可以先期待着与那些内容相遇而开始从头阅读。另外一个相关的好点子也给大家分享一下,是钱钟书先生、还有陈果老师也提及过的,在阅读前,先猜书,从标题、书名入手,自己进行内容的脑补,如果是自己的话,这本书是怎样讲述、猜作者的想法等。
2、拆分结构,找规律。其实这点和初高中时期英语老师常说的找关键句(好吧,大学也是这样说),考四六级也好,关键句似乎很多都是在头在尾,于是阅读时(非文学,事实上文学前五末五也非常重要,例如前五句的环境直接渲染氛围,把故事定好调,阅读便即顺畅很多)着重看章节/段落前五句和末尾五句,继而再看中间(时常会是举事例依据或故事等)。
3、学会调节自己的阅读节奏,阅读时刻意以至少1.5倍的速度,在看到(自我感觉)重要内容部分是放慢速度。 即使扫读完一本书,再二次阅读,也会比细读一本来得省时,不过当然很多作品是细读更值得回味。
二眼力的锻炼,舒尔特表等等,心-脑-眼,阅读潜力在于反应、记忆,但首先要输入,看得快与准,也直接影响你的阅读能力。有趣的是,相对于单字、词组,我们的大脑更喜欢和擅长词群、意象、一句话,甚至段落的理解、因此,来说整体性非常重要,不要担心大脑跟不上,首先你要看到,把一句话看全而非一个词一个词地读过去,把视幅拓宽同时不是焦点。关于整体的理解,就像这话句一样,或者你没并有意到留拆开分的时候,这子句没有意义。
对于再多的阅读技巧来说,都是锦上添花的作用,阅读有个颇为重要的先决要素,是首先尽量和不要处于雪中的状态。环境是很重要的,不单止是外部环境,内心的环境更加重要,你要认定你接下来是要阅读这个事,就得好好排除杂念。外部乱,心也乱,这并不是阅读的肥沃土壤。有不少人会说我总不能静得下来去阅读,其实恰好相反了,是你去阅读,逐渐便能静得下来。
还有一个大家都会疑惑的事情:这本书明明读过了,却总记不清楚里面都说了些啥。
换一个说法,就是如何更好的理解和记住读过的内容,并将书中的知识转化为己用?
有两个特别有用且被大家熟知的方法:
一、制作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的核心是对于书的内容你会有自己的目录。这可以帮助我们检测自己是否掌握了整本书的思考逻辑和基本内容。以此为基础再进一步,建立“自己的”逻辑。我们阅读完一本书(也可以是部分章节)之后,透过阅读、理解、思考,形成自己的逻辑内容。而思维导图不是简单地照搬原文,而是融入自己的思考,根据个人实际理解情况对内容进行拆分、重组、整合、延伸。
二、费曼学习法 ,费曼学习法的核心在于以讲授的方式去检验和巩固自己所学得的内容。关键是不断向自己提问和反思。要想更好的理解并记住书中的内容,就不能只是简单的跟着作者的文字去阅读,要不断去可以思考,要求自己意识的在场。学会提问是阅读中很重要的一环。
这是这篇文章的附加部分,想着以拆书的方式去阅读也不妨是个好法子,在网络找到较为通用的拆书模板,供大家参考,分为数部分:R(阅读片段)I (用自己的话重述知识)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A2(以后我怎么应用)
R:在读书时,遇到某一个心动片段,停下来,划出来。
I : 用自己的话复述原文知识,达到理解知识本身是什么的程度。
A1: 写和这个知识有关的自己的经验,通过反思自己的相关经验,让这个知识真的和自己有关。
A2: 写下针对这个知识,自己可以如何进行的下一步行动,让知识真的应用在自己的生命里,我们才能因为它变的更好。
附带话题,专注力是阅读的必备,如何提高自己的专注能力呢?在这里提一下几个知道便即可以立刻做起来的小方法:
一、番茄工作法,核心是把你的任务模块化,以周期进行,譬如阅读25分钟,休息5分钟,继而再投入25分钟。
二、5分钟法则,核心是foot in the door效应,即是先做一点点,说服自己只是学习五分钟,多数情况学着学着就幸运地超时,另外假使真的只学了5分钟也会比一开始直接开玩要好点儿。
三、设置心锚, 核心是把阅读和其他某件事关联起来,一旦执行完某件事就阅读,譬如一洗完澡就读25分钟书。久而久之,我就习惯不洗澡了。
还有很多其他的小窍门,不一一细说,点到即止见好就收,喜欢与否做个朋友,我是龙龍,大家有缘再见(^∇^*)
PS:如何更好地阅读一本书,龙龍来作小总结:
在阅读中给自己找问题;在思考中切换视角,想象力的在场
[参考文献](耍时髦值列表)
[1] [美] 莫提默·J. 艾德勒 / 查尔斯·范多伦 .How to read a book[M].商务印书馆,2004
[2] 樊登.读懂一本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10(这个我单纯是写上来吐槽,没有引用的意思,起初是很有兴趣和期待去意图从中学习到些什么,结果几乎通篇都是樊登的个人秀,各种自卖自夸,好吧我上面也是,但我明显和他不同,我没啥成就哈哈哈哈,樊登确确实实做到了很多,但这本所谓的樊登读书法确实不敢恭维)
[3] 一些关于记忆力、专注力、阅读法的文章
[4] 上挺火的一些拆书文章
[5] 本来我是想着写一大堆书名来扮嘢的,
[6] 耍耍时髦值什么的
[7] 想想还是不了吧(单纯是要去看build啦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