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经四七章·出户窥牖篇
此文章为非儒家思想的道德经专研文章,强调专业性,不具备娱乐性,观者慎入!
一、原文:
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见天道。其出也弥远者,其知弥尟。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
二、译文:
不出于室门之外,可以约束万物。不半步于门墙之外,可以了解自然的规律。离开道的约束越远,主宰自已的自由就越少。
所以圣人不干预万物而能约束万物,不窥见万物而能知晓万物的外观形制,不干预万物而能成就万物。
三、字义:
[广韵]:出,远也。
[六书精薀]:户,室之口也。凡室之口曰户,堂之口曰门。内曰户,外曰门。一扉曰户,两扉曰门。
[正韵]:以,为也。论语:视其所以。
知,犹主也。[左传·襄二十六年]:公孙挥曰:子产其将知政矣。
[集韵]:窥,同跬。半步也。[司马法]:凡人一举足曰跬。跬,三尺也。两举足曰步。步,六尺也。[前汉·息夫躬传]:虽有武蠭精兵,未有能窥左足而先应者也。[注]:窥,音跬,半步也。
[说文注]:牖,穿壁㠯木为交窗也。交窗者,以木横直为之,卽今之窗也。在墙曰牖,在屋曰窗。
[说文注]:见,视也。析言之有视而不见者,听而不闻者。浑言之则视与见,闻与听一也。
[广韵]:弥,益也。[论语]: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说文注]:尟,是少也。[易辞]:故君子之道鲜矣。郑本作尟,云少也。又尟不及矣,本亦作鲜。俱存而独少此。故曰是少。
[玉篇]:行,迹也。[周礼·地官·师氏]:敏德以为行本。[注]:德行内外,在心为德,施之为行。
[集韵]:而,音能。[易·屯卦]:宜建侯而不宁。[释文]:郑读而曰能,能犹安也。
知,犹主也。[左传·襄二十六年]:公孙挥曰:子产其将知政矣。
名,通“明”。[释名]:名,明也,明实事使分明也。
[韵会]:弗,违也。又不也。[春秋•僖二十六年]:公追齐师至巂,弗及。[公羊传注]:弗者,不之深者也。
[尔雅·释言]:为,作,造,为也。[书·益稷]:予欲宣力四方汝为。[洪范]:有猷有为有守。
[说文]:成,就也。[广韵]:成,毕也。凡功卒业就谓之成。
四、说明:
人对于自身主观意志的崇拜近于疯狂的。从一个地方到另一地方,当人学会跑时,认为跑比走能更快地到达,天真以为是自已发现的跑,而忘记了跑是人身体的一个天然的功能。当人学会利用马的奔跑时,认为马比人能更快地到达,天真地以为是自已发现了马跑的功能,而忘记了没有马没有训化之前就一直会奔跑。当人学会利用机械代替马时,认为机械比马能更快地到达,天真地以为是自已发明了机器的功能,而忘记了在人类发现下一个更快地到达之前,这种更快的方式其实已经存在了,只是人类尚未能利用而已。科学的进步没有能阻止人对自身主观意志的崇拜,反而加速了人对自然的肆意妄为。而人为地选择去忘记,在没有意识之前,在没有人类之前,所有的这一切已经存在于宇宙之中了。
老子以“约束而不干预”为道德经的本旨!
人为什么要不停地干预他能干预到的一切?今天所看到的所谓对“治理”的解读,究其本质也是干预。“仁义礼智信”之所以是人压迫人的产物,究其根本也是干预。
人类的本性是趋利避害的,这种本性是任何外力都无法强迫改变的。这本性随着人的出生而来,随着人入死而去。人感到危险时他要干预以避害,人看利益时他要干预以趋利。所以“干预”就成了趋利避害的一种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所以人类对“干预”乐此不疲。
人类是有差别的存在,所以有人类社会的存在。万物是有差别的存,所以有自然界的存在。老子是极力反对“干预”的,因为“干预”的最大危害是抹平了万物有差别的联系。人类失去了差别性,人类社会将不会存在。万物失去了差别性,自然界也会消失。
老子的“道”,是“无名无为”的存在。老子的“道”,是“仆唯妻而天地弗敢臣”的存在。而这些都告诉我们一件事,我们的主观意志是不可能让“道”臣服的。
所以,老子屡次三番地提出“无为”、“无事”、“弗为”、“不言”、“无名”,告诫我们要放弃“干预”,而用“约束”来代替“干预”。而这篇文章就是老子对“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思想的具体阐述。
不出于户,是说要“行不言之教”。
不窥于牖,是说要“居无为之事”。
总而言之,为了能“约束而不干预”,就需要我们首先做到“不拘一物为已身之形”,然后才能达到“无物可逃其约束”的境界。这就是老子的“约束而不干预”。
除特别注明外,所有文章为作者原创文章,作者保留原创文章的一切权利。
如果此文对你有点滴帮助,请点赞关注作者,给作者以鼓励!
如果此文对你有点滴帮助,请点赞关注作者,给作者以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