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成长于生活点滴——读《进阶》

多年前,我和一好友结伴同游。在火车上,我津津有味地读着《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完一页之后,停下来思考作者写到的“生命是否高贵不重要,重要的是尊重自己的存在”。这很有哲学的味道,细细想来,又会去考虑,什么叫自己的存在,我们又当如何去尊重呢?陷入思考的漩涡,一时间忘记了把书放下,也没有翻页,就那样怔怔地盯着。

这时候好友凑过来,看了看书,又看了看我,说:“你这一页也看得太慢了!”我回过神来,兴致勃勃地想和朋友一起讨论一下刚刚思考的问题。可没等我开口,好友已经目视前方,把刚刚看到的书上某一段一字不差地背了出来。当时我惊呆了,感叹于好友过目不忘的功力。好友也洋洋得意,说都是上学时练就的功力。这下我兴致更高了,拉着好友问,刚刚那一段写的怎么样,有什么启发?结果,好友一脸茫然,对我说,我仅仅能记下来而已,记下来不就学到了吗?想那么多干嘛?

当时的我还不知道如何回应她。从考试的角度来看,她似乎没错;但从个人成长的方面,似乎总是欠缺了点东西。在看书的时候,我们到底在看什么?是仅仅记住那些铅字,还是深入思考,将书上的内容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之中?我们自我成长的途径是不是只有看书这一种途径?如何保持对世界的好奇,时时刻刻让自己成长?……一时间,很多问题灌进了脑中,引得我思考。

慢慢地,进入了知识付费时代,铺天盖地的干货分享、技能解读,一看文案就是“21天让你月入十万”,我突然感觉,原来对于知识总结归纳的责任通通交给了培训讲师,而学员们只要“拿来主义”就可以——

你的技能拿过来,我也能成为名牌讲师;

你的干货学过来,我也能实现财务自由;

你的历程走一遍,我也能变身兴趣领袖!

于是,听课的人越来越多,似乎进入了一种全民成长的热潮。但等狂潮散去,却发现真正达成心愿的人却寥寥无几,甚至更多人并没有往前迈半步,依旧在原地浑浑噩噩。

这中间某个环节出了问题。究竟卡在哪里了呢?忽然间,我想起了当年的好友,现在这些像仓鼠一样寻求干货的小伙伴们,和好友不就是一样的吗?似乎只要看到了、学习了,就真的懂了、会了、成长了。然而,世间事永远没有这般单纯,不领悟、不思考、不实践,我们就永远无法跳出成长的陷阱。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对待所谓的干货知识呢?我们又应该怎样面对生活享受成长呢?



最近,我读了萧秋水教主的《进阶》。这是一本少有的既能学到知识又感觉很舒服的书。

感觉舒服,是因为书中没有大段大段的说理与干货,每一篇都是生活中的场景,读着,就感觉像是和作者面对面聊天般享受。教主是一位对生活观察细致入微的人,在她的文章中,能感受到阳光照在脸上痒痒的温暖,能闻到咖啡馆里弥漫的香气,能看到来来往往的人群。带着这样的心境阅读,不能不说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而每个故事,又不仅仅是闲聊而已。每一段,都能看到作者在生活点滴中的感悟,看到她从小事中的学习与成长,自己似乎也陷入一种回忆中——自己的生活中似乎也有类似的事情,当时我的想法如何?我感受到了什么?这件事情对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在这种回忆中,我们慢慢发现,其实,能学习的资源有很多,只是看我们有没有对世界好奇的眼睛,和心。

生活和社会就是导师。我们可以从哪里学习成长?人们常说的人、事、网、书。但很多人都更愿意选择网课、选择干货书籍。为什么?细想起来,或许是因为懒!

从人或事物身上学习,总要去观察吧,不仅如此,还要加以分析、思考,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存入大脑。这个过程太繁琐,为何不直接一点,听别人总结好的内容呢?然而,别人的总归是别人的,如果自己的大脑全程不参与其中,再好的总结也不会变为自己的宝藏。

成长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无时无刻不在思考,不在提高。可能会有人觉得很累,其实不然,如果能在任何一件小事中都能有所领悟,生活就会变得丰富多彩。你会不再抗拒任何压力、挫折与困难,因为你永远不知道这件事情能够给你带来怎样的内心感受。

教主的这本书,讲到了很多方面——时间管理、情绪调节、学习方法、人际关系等等。但在读书的时候,却没有被说教的感觉。这些细小的点,就像春雨般润物无声地落在心底。如果非要我背出书中给出的干货一二三点,我永远是无法准确说出来的。但是书中讲的道理,会一直烙印在心底,在之后的某一个时刻,会被突然想起。

有些伙伴总会觉得,没有大段干货的书籍看着不过瘾,似乎没有成长、浪费时间。其实,并不是没有学到,只是没有觉察。寓教于乐,不正是学习的最好方式吗?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成长了,只是不会一下子月入十万罢了。

慢享时光,保持觉察与成长,才能一步步进阶!


(读书笔记)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 | 成长于生活点滴——读《进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