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时间读书笔记

暗时间》阅读笔记——2020年第二本书
写在最前:最早是在知乎上认识这本书的,这本书最impress我的是三个点,一是暗时间,二是作者所谓的猿人理论,三莫过于要现在开始写作了。下面先摘抄一下好词好句,有机会再在后文念叨我的思考。

  • 善于利用思维时间的人,可以无形中比别人多出很多时间。从而实际意义上能比别人多活很多年。我们经常听说“心理年龄”这个词,思考得多的人,往往心理年龄更大。

  • 认为时间对每个人是均等的是一个错觉,认为别人有一天,我也有一天,其实根本不是这样。如果你正在学习一门专业,用自己所投入的天数来衡量,很容易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投入了不少时间。然而其实,“投入时间”这个说法本身就是荒唐的,实际投入的是时间和效率的乘积。你可以“投入”很多时间在一件事情上面,却发现毫无进展,因为你没有整天把你要做的事情,要学习的东西常驻在你的大脑中,是可给予它最高的优先级。

  • 相比之下,如果只做一件任务,就不会有此损失。这就是为什么专注的人比不专注的人在时间利用效率上高得多的原因。任务切换的暗时间看似非常不明显,甚至很多人认为“多任务”是件很好的事情(有时候的确是),但日积月累起来就会发现,消耗在切换上的时间越来越多。

  • 所谓完全进入状态,举个例子:你看了三个小时的书,或者调试了半个小时的程序之后,往往满脑子都是相关的东西,所有这些知识都处在活跃状态,换言之,你大脑中所有的记忆神经网络都被激活了,要达到这样一种忘记时间流逝的“沉浸”状态(心理学上叫做“流体验”),不是两三分钟的事情。而一旦这种状态被破坏,无形间效率就会大打折扣,这也是为什么我总是倾向于创造大块的时间来阅读重要的东西,因为这样有利于“沉浸”进去,使得新知识可以和大脑中与其相关的各种既有知识充分结合,关联起来,后者对于深刻的记忆非常有帮助。

  • 能够迅速进入专注的状态,以及能够长期保持专注状态,是高效学习的两个最重要的习惯。

  • 如果你总是发现你的进度条总是“未完成”,一次又一次的等待结果会耗尽你的耐心。

  • 过早退出是一切失败的根源。

害怕丢脸:

  • 如果被批评了自尊心会受到打击。

  • 认为问了也问不出特别的信息。
    然而事实却是相反:

  • 自尊心受到打击算不上实质性的损失;

  • 你想不出能问出什么特别的信息并不代表就真的问不到重要的信息。别把不知道当成没有。
    (Jones note:除非长期相处的人image需要维护之外,好学、多问、不聪明并不会是需要隐藏的,不要脸天下无敌)

  • 反思是让人得以改进自己的最重要的思维品质

  • 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是分散你注意力的东西,你的思维难以在一个事情上停留半小时,于是你的时间变得琐碎。

  • 因为我们很少会把自己的思维当成目标去思考。

  • 但如果你有一些时间,不知道花在A上还是B上,不行,因为过了这段时间,这段时间就不是你的了。(Jones note:需要明确的目标和自律性,但又需要有一些辅助因素来帮助避免焦虑感)

  • 一生的知识积累,自学的起码占90%

  • 通过回顾,可以整合新旧知识,得到新的启发

  • 真正的效率源自于内心对一个东西强烈的热忱,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追求,这时候从表层意识到深层意识都关注在这件事情上面,脑细胞高度活跃,才能创造最大的效率。

  • 如果表层意识和潜意识都能专注同一件事情,也就是俗称的完全投入,这个时候的效率就能翻倍。

  • 许多人对琐事错误地采取了主动式关注,例如常常回到家就开始想“今天还有哪些事没做完”,实际上,让这些不重要的事情自己来找你就可以了,即中断式被动关注。(Jones note:1. 我认为有的家庭琐事、人际小事不能过分忽略,这些是需要安排,才能让你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有条不紊;2. 有的琐事,或者说是不太重要的事情,例如微博明星,关注的时候我本着“互联网人一定要知道怎样追热点”的态度去看待,其实是很浅薄的,因为真正的热点,会被动进入你的生活)

  • 看书挑剔,只看经典;

  • 获得多少不在于读了多少,而取决于思考了多少,多深。

  • 对我来说,我会在对一件事情有浓厚的兴趣的时候非常专注地学习,把很多groundwork做掉,后面就会顺利一些了;

  • 你大脑的思维方式永远都不过时;

  • 5年中每天腾出半个到一个小时专心于某一件事情,认准一个方向,每次走一点。——重视提前积累的强大力量。

  •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 有一个认知技巧也许可以缓解更改习惯过程中的不适,即把居住在内心的那个非理想自我当成你自己的孩子(你要去培养他),或者你的对手(你要去打败他)也行。总之不能当成自己,因为每个人都不想改变自己。这里转一个认知技巧的力资,李笑来老师在《把时间当作朋友》中把背单词转化为奖学金的例子。

  • 遇到麻烦和困难的事情从不放弃。

  • 买书不用心疼,因为是长远投资,收益远远大于这点金钱投入。

  • 我们似乎有两个大脑:一个理性大脑(由进化年代较为新近的大脑皮层构成,具备自我意识、分析、计划、抽象、语言等复杂的功能),和一个原始大脑(由进化年代较为久远的大脑区域构成,适应于远古社会,主管情绪及一些原始需求和条件反射,如生存、繁衍、道德直觉等等)。(Jones note:这就是我觉得很有意思的另一个点,颇有自然选择的感觉,为什么有的人自律,因为他们的理性大脑在努力打败另一个大脑,并且成功了,的这种感觉)

  • 没有得到好的结果并不代表你的过程就错了;

  • 将失败归因于外界因素,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耐(心理学把这个称为自我服务偏差);

  • 人口流动剧烈,人际关系变动频繁的大城市,社交失败的成本近乎于零,所以正确而理性的做法却是永远都勇敢地迈出第一步。

  • 上帝给了我们一个过了时的原始大脑,但同样也更新了我们的新皮层,能否不被20万年前的自己绑架,取决于你是否认识到关于大脑的进化历史,和能否正确使用你的理性大脑;

  • 如果你总是理性思考,反省自己的判断,能换立场去看问题,那么这样的思维习惯逐渐也会越来越强大。习惯之所以难以改变,就是因为习惯是自我巩固的——越用越强,越强越用。

  • 能够改变既有的习惯,依靠的不是自制力,而是知识。

  • 玩游戏的乐趣——原始大脑无法分清现实和虚拟,所以容易得到满足;

  • 与人讨论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每个人的盲点不一样,你的盲点可以在别人那里得到补充。

  • 总是拿有限的思维缓存去默想一个问题,就越是没有内容可以写,如果你逼着自己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写下来,看着自己写的内容,试着进一步拓展他们,就有可能在理性的道路上走得很远、很远。

  • 能够把问题长时间停靠在潜意识中是一种技能,能够带来很大的好处,停留得越长你琢磨得越多,比别人看到的就越多。(Jones note:这就是我以前老是失眠的原因。。。老是有想法popping up)

  • 自利归因就是把一件事情发生的原因归结为对自己有利的那种情况,用大白话说就是不能给自己难堪,不能让自己下不来台,功劳都给自己占,责任都给别人担。

  • 凡事多往自身归因,你才能披荆斩棘。

  • 有一个很不错的概念叫做“unknown unknown”,大意是如果你不知道一个东西的话,你也不会知道你自己不知道它。

  • 困难的路越走越容易,容易的路越走越难。

  • 自我发展时,应当最大限度地加强和发挥自己独特的组合,而不是寻求单项的超越。

书单候选list:
《把时间当作朋友》

你可能感兴趣的:(暗时间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