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中,一切都以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
——乌申斯基
网上淘得一本二手书——李政涛老师《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刚看见书时很是欣喜,立即下单。我和李政涛老师有过一面之缘。
那是2018年,我有幸在地铁站里偶遇李政涛老师一次。后来才有了解他曾获得“长江学者”的称号,我才知道他又有多厉害。
今天阅读此书,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力,归根结底是人格影响力,人格不是抽象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人格的具体体现,是否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也是教师人格的一部分。
挺喜欢这句话,并深以为然,它也引发了我简短的思考,并记录下此文。
我始终觉得,教育的核心在课堂,课堂上除了传授知识,还要育人。育人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幸福的能力,对生活的热爱。教师发挥的是潜移默化的作用,我相信,教师的样子就是课堂的样子,你怎样,你的课堂就怎样,你怎样,你的学生就怎样。
魏智渊老师说过:有些真正厉害的老师,是热爱学科的,会在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传递热爱。
曾经很喜欢一句话:你站立的地方是中国,你怎样,中国就怎样。其实,讲台也一样。教师站立的地方是讲台,你怎样,学生就怎样。你热爱课堂,学生就热爱你,你热爱生活,学生也热爱生活。
三个月前,我到了一个新学校,接手了一个新的班级,我曾告诉自己,要带他们一起寻找幸福,让他们热爱课堂,喜欢语文。
都说幸福是一种能力,我分明感觉到幸福的人,对生活满满的热爱。
我会给学生讲历史故事,来开启我的每一节课。吴姐姐讲历史这套书很有趣,课前给学生读一则。和他们一起感受历史的魅力。哪有学生不喜欢听故事的呢?他们个个都喜欢得不得了。天天盼着上语文课呢?
学生不会写作文,语言干吧如同白开水没有味道,甚至很多同学的习作句子都读不通。是的,你没有看错,因为我们学校是个新建学校,学生都是农村转过来的,学生基本素质差,差到写出来的习作,错别字会很多,也不喜欢阅读,根本没有阅读的习惯,即使是语文课本上的内容也读得少。
看到这些,我着急,困惑,思考,想办法。从2018年开始,做了三年的阅读,我知道故事对于孩子的魅力。我要慢慢地让他们把书读起来,都说读书是输入,还有要养成习惯。
我也懂得着急是没有任何用处的,慢慢来,心底里一遍又一遍地发出这样的声音。教育是慢的艺术,慢慢走,欣赏啊。
以前曾经带孩子探索过编写童话,童话引领孩子走进习作,事实证明,这是个正确的选择。用我们班孩子的话说,也知道怎么写作文了,不再像以前那么畏惧了。
间周写周记时,我都会选一首儿歌或者是儿童诗,比如小老鼠上灯台等。引导孩子编写童话,设置问题带他们走进场景,让他们想象儿歌中的动物的对话,他们可能的心理等。
从那次开始,学生的习作明显有大的提升。作文再也不是以前的一页多,差的或者还不到一页呢。都能写长了,也就是能够达到作文要求的字数了。
这就是大进步,再也不是咬这笔头苦思冥想咋开头了。就这样,我们每次周记课,都会编写一篇童话,孩子很喜欢,不要忘了他们乐是天生的童话家啊。所谓“童话”,就是儿童的话。
要让他们集体阅读起来,这些做起来可不容易了。让他们家长先买书支持啊,没有书读什么呢?这个真让人头疼。
我就借助给学生讲绘本故事,上绘本阅读课。我记得第一节课上的是《灰袍奶奶和草莓盗贼》,课堂上看到学生亮亮的闪着光的眼睛,我就知道他们一定喜欢。
快乐读书吧推荐书目是必读的,五年级的是民间故事,包括《中国民间故事》《欧洲民间故事》《非洲民间故事》,让孩子先从中国民间古诗读起来。
他们知道了中国四大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等,也了解了《田螺姑娘》等其他民间故事,安排每天晚上回家读一篇。
为了推动阅读,班级每两周召开一次读书交流会,民间故事讲故事大赛等,学生很有创意,自己讲故事时,还设置提问环节,甚至会发一些纪念品。第一节读书交流会,看着学生精美的设计出来黑板版面,有趣的交流会环节,回味着课堂的趣味,学生的欣喜,他们第一次感觉到读书是快乐的。
这个学期我们读完了三本民间故事,班级里有20多名学生已经养成了读书习惯,他们还会读四大名著等其他书籍。
我们班级里开展了图书漂流活动,学生众筹书籍,学生借阅,这样他们每人可以读到更多的书了。
当然阅读推动起来真的不容易,我会在每天的作业布置里呈现出来,否则有一半学生都不读了。不过,有人读总是让人欣喜的。
在学期的最后一个月,班级里还开设了晨诵课,每周三、五,二十分钟的晨诵课。学生在朗读经典古诗词中开启美好的一天。
在最后一个周结束晨诵课时,学生莫名伤感,不想结束,学生喜欢的是诗词,更喜欢我们晨诵课的仪式感,这不就是对生活的热爱吗?
时常看到学生满满的笑容,和我达成一片的温馨关系,盼望着语文课的惊喜。
我知道我做到了,孩子从我身上感受到了生活的乐趣和可爱。
他们正和我一样热爱着美好的生活。看着他们幸福的样子,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