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7日 周四 晴
讲座要点
在不同的时代教育教学术语不同,但核心不变,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核心素养,但本质上双基问题都没解决好。四十年前的苏氏把此问题解决了。苏霍姆林斯基对中国教育人的影响深远。李镇西、窦桂梅都是他思想的学习者。但是,也有更多人学了,但没有学习成功,原因是没学透,缺乏理解苏氏的背景,没有学到精髓。钱梦龙、魏书生学苏氏的道德教育,李镇西更关心苏氏对孩子的爱与自尊心的维护,但很少有人继承苏氏最有价值的关于智力领域的论述。苏氏对杜威、维果茨基非常熟悉,而我们因为文革原因,我们不了解苏氏背后的力量知识,理解他就有困难,好在最近这些年对皮亚杰这些人有一定了解,才知道苏氏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才有进一步的理解。今天是全息性、整体性解析。
1、自尊心(学生角度)
干老师解析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循环,把苏氏教育思想的结构图形化了。具体的儿童是活泼泼的生命在劳动或者学习中克服困难,获得成功。(如何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孩子会获得自尊自信,良好的自我感受,同时收获的是责任感与意志力。(责任感是更多是一个能力问题,不是态度问题)会渴望再度挑战。每一次的挑战成功都会强化孩子的学习动机。这是孩子基本的心理结构。包括讲到道德时,也不要把道德态度化。什么是道德?一个孩子越容易获得成功,越容易成为一个道德的人,苏氏把道德与认知结合,继承了杜威与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思想。这个过程中,智力与精神与道德结合。老师的意义是帮助孩子获得成功。第81条中,教师要在每一个学生面前,甚至最平庸的学生面前为他打开精神发展的领域,使他达到这个领域的顶点,展示自己,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从人的自尊感的全员汲取力量,感到并不低人一等,而是精神丰富的人。读苏氏的要害是当我做老师时,我要帮每一个孩子成功。帮每个孩子成功,怎么可能?一个班那么多学生?这是具体的问题。苏氏也告诉了答案:关于评分的思想。我们日常的评分是把孩子与孩子之间进行比较,优等生成为差生的诅咒。苏氏说评分的目的是用分数界定我们教学的进度与查漏补缺,评分不是评人,评分不能变成对人的羞辱。优等生应该成为落后生的榜样,以及参照系,不能成为诅咒。何以可能?不能公布分数排名并不是说孩子不应该知道自己名次,分寸感在于分数和名次的意义是什么?用这个分数去干什么?另外一个问题,每一个孩子到世界来已经是成功者,哪怕是残疾人;每一个孩子一定在某个领域要在人群中处于前20%,家庭与学校教育就是帮助孩子找到这个领域。若只用总分一个指标,那孩子只有一个赢家。孩子学习领域是多领域的,不同的孩子就会找到自己的赛道,每个孩子都会获得成功。教育的作用就是帮每一个孩子打开精神领域,要有光,要为每一个孩子植入光芒,而不是羞辱孩子。教育学循环是一个系统,带动责任感、意志力、自尊心、道德感等。孩子的行为都是系统反应,要从系统入手解决问题,找到真正的症结,从表面入手解决核心问题。自尊运行良好,其他问题都会轻松。
老师角度,强调一点,教师一定要培养对孩子的无限信任。信任是世间最难的功课。大家嘴里说着信任,心里怀着恐惧。孩子会识破你。班上最差的孩子也潜藏着无限可能,他可能有什么成就,你也是不知道的。转化成老师的信念,会以潜意识的方式传递给孩子,这种传递非常重要,是关系里面的根本。没有经过训练的老师会爱优等生,讨厌差生,但他又在帮差生补课,结果越补越差,就像对孩子使了诅咒,孩子就会以差生的方式学习。要给他传递期待,他会以期待的方式做事情,但必须是真的期待,不能是假期待,假信任,我们要对每一个生命保持一种喜悦,第一名倒数第一都一样。老师的孩子是走极端的,要么很好,要么很差。从学生角度讲,我们不要帮孩子认清现实,认清自己,宁可骄傲一点,也不要自卑;从老师角度讲,要信任孩子,潜意识里面真诚的信任,关系里面就可以解决80%的问题,班级的混乱,冲突,大部分是因为关系没有建立。“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关系会让教学如鱼得水。
2、智力
背景补充,前苏联的学制:小学1-3年,不完全中学1-8年级,完全中学1-10年级。帕夫雷夫中学实际包含了小学。小学1-3年级,中学1-8年级,高中9-10年级。
两套大纲
为什么学生在高段学业就落后了?苏氏讲阅读与我们今天讲的阅读完全不一样。孩子到中高年级,学习落后是因为学习内容枯燥,太抽象。为什么?孩子没有关于这些知识的背景,这些背景知识要从阅读中来。我们今天讲的阅读在苏氏那里是校园精神生活。苏氏的阅读是指知识学习。孩子学了很多概念,记不住,不理解,太抽象。若看了很多关于这部分知识的书,教材就活起来。孩子学习知识的背景不足,怀特海讲的浪漫部分,精神洪流。两套大纲思想,第一套大纲,知识清单,关键知识,定理公式,关键语法;背景知识的阅读是第二套大纲,足够的知识背景,孩子学的越多,教材学习越容易。第二套大纲对文综与理综特别适用。阅读与实验是智力背景。5、6年级就要进入文综的背景知识阅读,初中再坚持,高中也会学得很好。(指导孩子学比自己研究教学技术要强的多)两套大纲超越课堂有了课程意识。课程化更精准的打击,在课程与课堂之间保持一种比例关系。初中特别适合两套大纲思想。
读写自动化
1-3年级孩子学习力关键是读写自动化,尤其是阅读自动化。很多学生学业落后是因为不会学习,阅读能力表现为阅读自动化能力,是小学排第一位的能力。达到阅读自动化,需要先过文字关,先要海量阅读。初级学习力的差别是阅读自动化。孩子三年级读一百本书,四年级也读一百本书,相当于三四年级读四千万字。新课程标准1-9年级阅读总量是600-800万字,赶不上一年的阅读。因此一定要抓阅读,阅读量刺激形成语感,若只抓课堂的精确,往往是少慢差费。苏氏给小学阶段提供的建议是朗读在1.2年级,不少于200小时,(长文挑战)小声默读不少于2000小时。1-3年级每年读700小时,每天2个小时。朗读也很重要,但是它是低段孩子用声音传递理解的方式,是默读的基础。
有意识记与无意识记。
孩子的学习在两个层面:潜意识与意识层面。言传在意识层面,身教在潜意识层面。我们的专业修炼的本质是通过意识层面的加工改变潜意识。专业修炼的不成功是因为我们总在意识层面打转没有改变潜意识,前有,前见。荣格,潜意识里的东西一旦没有变成意识就会变成命运。我们的行动总受潜意识的影响。元认知,自我认知就是对潜意识里的东西变成意识,进行修改。两套大纲背景知识作用是潜意识,自动化阅读也是影响潜意识。有意识记与非有意识记是说在理解基础上加以记忆,一种是不有意识记,在潜意识层面识记。有意识记肥大症是两者比例失调。读经运动把孩子当成仓库,损伤了孩子。这个世界最聪明的人记忆里反而不好。双减后知识清单成为流行。
交集点
让孩子如何爱上上课,或者增加注意力,引向学习本身。苏氏说,增加智力挑战,增加认知冲突。交集点就是晦暗不明的地方,怀特海讲的浪漫,脚印,沙滩。认知的兴奋。第二套大纲为第一套大纲进行了铺垫,第一套大纲要掌握知识技能,形成新的经验,中间的桥梁是教材与知识间交错的区域,能够引出刺激、矛盾、经验。教材里的知识是第一套大纲,不是教材是第一套大纲。再与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打通。
思维课
相对不太重要。也就是到大自然中去。
让孩子先读大自然之书。到大自然中去干什么?旅游?只是快乐,取悦孩子,没有意义。苏氏是说大脑皮质感受大自然进行真实的思考。今天孩子没有经历这个过程,花草虫鱼没有分辨力,且还没有意识到。是非常特殊的第二套大纲,有很多的疑问,是概念形式化的缘起,苏氏说是到词意的源头去旅行。孩子没有在孩子与词意之间进行关联。0-6岁培养对自然声音的敏感。
直观性
思维课就是低段孩子的一个手段。什么教直观性?苏氏讲的直观是关系的直观!思维的直观?科学实验呈现因果关系是思维的直观,画图是直观。如何做?今天对直观性的滥用。对《九寨沟》的课,先呈现九寨沟的图片,这不对,直接妨碍了文字的理解。直观性是对思维的直观、关系的直观、利用直观摆脱直观才是关键。上课老师长得太漂亮,吸引了孩子注意力,是错误的直观。小棒教学,图片教学等都是错误的直观。教学是利用直观超越直观,形成抽象过程。转化与把控是关键。
劳动与智力
劳动在智育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智力本身是动作的内化(皮亚杰)我们的问题是我们经常把劳动与智力隔离开来,劳动是低级的但劳动是光荣的,把劳动当下磨砺意志的手段,而没有赋予劳动以智力磨砺的含义,这是关键。苏氏是把二者结合起来的,袁隆平也是种水稻,有智力含量,不断调整,具备智力含量。校办工厂、种水稻、葡萄、嫁接、动物,都不是对农民劳动的重复而是一种严谨的实验。
3.校园精神生活
儿童主要活动不能脱离丰富精神生活,乐队、舞蹈,学校应该丰富校园生活,包括课外活动,宣告大写的我。帕夫雷夫中学学生进门第一件是快乐学校,九月份每天在学校上学时间不超40分钟,十月份不超过2小时,更多时间在通童话中、在绘画中自由舒展。今天把孩子逼入狭隘的境地,精神世界没有彻底打开,直接伤害了孩子的幸福感。被补习班,被学习占据。一个孩子越在早期越自由越安全,越终生幸福,与童年息息相关。一年四季有很多的收获节,丰富和谐的校园生活养成了孩子的各种可能。如何在应试背景下有丰富的精神生活?规则系统、创造性、共同的愿景、共同的生活等班级精神生活。仍然可以创造。
4.道德教育
智力是核心地位,道德是首要地位。教孩子做一个好孩子,听话,意识形态化等是我们对道德的理解。苏氏揭示说,道德教育的复杂性,不能灌输,既伴随情感又伴随思辨,既离不开榜样又离不了智力活动,道德教育要多元化,既有自我教育与教育结合,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结合起来,努力促进孩子内心的道德形成。这一切中,最重要的是保持源头的清洁,不断滋养孩子的心理,让它丰富敏感,成为滋润生命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涓涓细流。要保持一颗仁心,所有的道德行为从本质上讲都是仁心的一种灵异。苏氏讲的道德几个关键,第一,道德是全面发展中主导的成分,起决定性作用,第二精神发展的领域就是道德发展,道德发展就是发展和拓展儿童的精神领域,体验到成就感,增强自尊心,又回答了教育学循环;第三,所谓的共产主义道德,就是让每一个人成为完整的、实在的,全面的、有教养的人,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不是若干方面发展的拼凑,而是这个原则的扩充与扩大。第四,解决道德发展的途径是在让每一个学生在某个领域获得实在的幸福与快乐,这个活动的顶峰或者地点是道德的美和道德的完善。生命发展的顶点是道德,道德发展的顶峰是自尊心与向上感。本质上,道德是一种自我发肯定是一种内心的倾向性。我们理解的道德是一种规训或规则,没有从本源上理解。回到道德经里面讲的道德。24孝图是对道德的异化。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5.家校合作
也就是家长教育,家长学校。编写了很多材料,书籍节等,开讲座,健康日,饮食制度建议。写书《家长教育》
6.教师发展
学生与教师活生生的关系最重要。《教学勇气》《给青年诗人的信》讲职业认同。人格与知识的投射是教室。苏氏讲专业发展指睿智的爱,弗洛姆《爱的艺术》父母之爱;第二,阅读是教师必须成长的路,一辈子备课。所教知识的书,传记,心理学;第三,要做研究,课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捷径,继承了苏联马卡连柯等研究,107个差生大部分都转化成功了。
7.学校文化
帕夫雷夫中学
苏氏把教研当成核心,第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