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风中相望,一半土里情长

曾经看过一段文字,描述中国老人和美国老人在对待养儿防老的截然不同的态度。

国情不同,文化差异,两位老人不能接受对方的观念。

中国老人认为孩子是我的骨肉和延续,我付出一生的心血供孩子吃穿学习,然后为孩子买房结婚,所有的积蓄都毫不吝啬的拿出来,然后再辛辛苦苦的带大孙子,没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呕心沥血苦苦盼望和支撑,老了,孩子理当赡养自己。

而美国老人一脸诧异和茫然,他认为孩子是有独立思想和自由人格的人,给了他生命,教会他如何靠自己打拼天下,在成年之后不需要为孩子鞍前马后的操劳了,至于买房带孩子,这些都是孩子必须自己承担的事情了。接下来,他们要考虑如何让自己享受自然享受当下,活的更潇洒和身心自由没有羁绊。老了,自己有足够的财富可以安心养老和负担医疗费用。为什么还要依赖孩子呢?

是啊,为什么中国的父母付出那么多,含辛茹苦到老,对孩子期望越高却越失望呢?为什么口口声声为孩子好,宠溺有加,最后却相爱相杀呢?

图片发自App

我常常觉得义务教育,越来越偏向高分和应付考试,很多的家长考虑的是如何让孩子能在同等的教育下另辟蹊径,让孩子脱颖而出,让孩子完成自己年少时候的梦想,光宗耀祖,自己无比自豪和风光。

繁重的学业加上名目繁多的补习课,让孩子们身心疲惫。考分成了衡量孩子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过早的有了忧郁和焦虑,过早的戴上了近视眼镜,过早的压弯了脊背,过早的懂得了世上路千万条唯有高考是跳龙门的最好通道。

还没有释放玩的天性,没有去尽情的无忧无虑的嬉闹,没有去无邪的打量这个美丽的世界,没有享受到纯真年代的哭笑俱全的真我全情投入,清澈的眼眸便有了愁忧。

还没有深深体味爱的意境,温情世界的面纱没有揭开便让孩子懂得了竞争背后的狰狞。父母来不及教会孩子温柔以待,一花一草一木皆有物语,一人一兽一虫皆有灵魂。在家庭中,身教胜过言传,多少父母疏忽在营造良好的和谐的健康生活上。

图片发自App

很多的时候,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翻版,一如当初父母寄予厚望一样,此刻把孩子当成了当初的自己,完全忘记了自己曾经的反抗和愤怒。

更多的时候,我们没有真正去理解去尊重去引导去呵护孩子。总觉得太小的个体,不需要郑重其事的解读和交流。总以为力所能及的物质保证,会弥补情感世界的缺失。

大多数父母奔忙在生存的底层,不敢有一丝懈怠却受尽了轻视和不公正对待,太多的屈服和隐忍堆积的负面情绪,往往在家庭生活的琐碎面前会倾泄而无所顾忌。

为钱努力,让自己脱离贫困,成了很多孩子奋斗的方向。贫贱夫妻百事哀,生活的艰辛和仓促,让孩子眼里有了惊惶和不自信。

那些咆哮的咒骂的甚至挥拳相向的父母,无形中,塑造了孩子对别人的态度。父母对待生活的样子,会折射到孩子身上。大人骂出的每一个词语,都是毒液,有意无意中渗透进孩子的血液。

一个温柔善良的人,他的心柔软连绵,他的眼神闪烁着体谅和宽和,他身后的家庭,一定沐浴在无尽的情爱里。

家庭富裕的孩子,很多人养尊处优,不识人间五谷,察觉不到丝丝缕缕的物力维艰和颗颗粒粒的来处不易。以为有了钱,就能摆平一切,以为不需要太多努力就能获得别人梦寐以求的。

物质固然重要,却容易滋生虚荣和挥霍,容易让人失去为之奋斗的动力和迷失心智,容易让人在奢靡的路上误入泥沼。

作为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奋斗的真正意义,并不是为了显摆也不单纯为了财富和活成谁希望的样子。我们更喜欢自己努力后的精彩和理直气壮,更喜欢财富面前的自由和得心应手,以及自己拥有的价值和自信发射出来的光芒。

在孩子稚嫩的心灵深处,父母灌输的正确的三观,将影响他们一生。从他们临时之处的那一刻,他们会用眼睛耳朵和心感知身边人的言行。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爱的浇灌,是用心的陪伴,是放手之后的适当扶携,是指引后踏上的正确的路途。

给了他们生命,并不指望一定要回报,只要孩子快乐成长就好。考好的学校固然重要,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更有必要。

爱,站在对方的角度考量,多点包容,多点耐性,彼此有相处的距离,有分寸的关爱着。

做儿女的,不要让父母熬干一切觉得理所应当,自己负责成年后的安排妥当。做父母的,也不要事必躬亲,为自己留一片自由滑翔的天空,早做垂垂老矣的打算。

互不拖累,彼此温情相望,任岁月流淌,站成两根树,血脉扎根生长。一半在风里飞扬和向往,一半在土里盘根错节和情深意长。
风来了,呼啸,坚强。
风停了,无声的世界,温润柔和。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半风中相望,一半土里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