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俗见闻

乡俗见闻

被奶奶强烈要求,再加上我确实少有出门,这次就应了约出门观看本队一户人家的婚礼。一进门,奶奶就拉着我介绍本队的人,大多都是父辈和奶奶他们那一代人,我有些熟悉其面容却不知其名,也有些人只余淡薄印象,但总的来说还算认识。张着还算礼貌但有些僵硬的微笑我向他们一一打了招呼,他们大都感叹昔日的孩子居然都这么大了,都说如果在路上遇到一定认不出来。今天的这户人家我还算熟悉,小学上学时每天路过的一户有围墙的人家,从生锈的铁门往里看,院子里有几棵结褐色果子的橘子树。除此之外还有一棵高出围墙的柿子树。记得昔日每每临到冬日,可以看见满树的柿子由小长大,由青变黄,我就看着它们,想象果实的味道由涩转甜。高挂的树枝注定让我没法品尝它们,只能看着它们逐渐变红,一个个在水泥地上摔成一摊。这想来是一场中西结合的婚礼,院子里搭起以铝架为骨架,以红布为盖的喜庆棚子,棚子下间隔挂着几个大红灯笼。棚子下,仪式台前铺上了一条红地毯,地毯两边各有六根实际是塑料的仿大理石柱,柱子上各有一盆两色的假花,除此之外还有两个用淡红色薄纱包铁架的花拱门。红毯上有两小儿在上面嬉戏,一旁似乎大些的粉衣女孩时不时将他们弄皱的地毯扯平。主持人兼表演者的妇女先是换了一身民族服饰,在一旁音响播放的音乐中登上讲台开始吸引来宾的目光,这一招的确有效,是个效果拔群的前戏。紧接着身着西装的新郎和白婚纱笼罩的新娘手挽手从房子里出来,身边簇拥着欢闹的亲朋好友。这一会,主持人已经换了一身礼服。同样黑西服的伴郎们手持礼花围在红地毯两侧,随着主持人的开场白,新郎走过地毯,两旁的伴郎开启礼花,随着砰砰声的是散落的满地彩纸。主持人问:“新郎你现在心情如何?”新郎似乎有些紧张,局促了一会说:“激动,开心。”主持人笑了会,说:“那是哪里激,哪里动?”这样的荤段子引得宾客哄堂大笑,吸引了满堂目光。主持人接着说今天新郎就从小变大,这又是一个荤段子,只不过效果似乎不明显。她接着圆场说:“新郎今天就从一个翩翩少年成长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要撑起一个家。”然后她引着新郎走到红地毯那边的新娘面前,手捧鲜花单膝跪下,这是重新求婚?果然,主持人让新郎将花举过头顶,向新娘告白。新郎紧张之下,居然向新娘承诺起婚后的如何如何,到也不失得体。之后便是新人一同登上仪台,进行亲吻,告白等固定步骤,随后是新人的父母上台讲话,两代人交换着互相的祝福,然后主持人让新人抛出花束,投出了未来的祝福。至此,西式的仪式结束。红地毯,大理石柱被收到一旁,新人们被引致堂屋,堂屋摆着一高桌,成为“高堂”,高堂上摆着两根红烛,后面的墙壁上贴着红纸。堂屋的门口贴着一副对联,上书“结同心地久天长,成佳偶花好月圆。”横批:“美满良缘”我们本地的主持人叫来证婚人和年迈的长辈,新娘也换了一身中式礼服,二人在主持人的引导下拜了三拜,三拜则是传统的“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以及夫妻对拜。”之后便是新人向各位长辈敬酒,之后的过程则因为宴席的开张没能看得真切。饭桌上先端上了一盘蔬果,有桂圆,砂糖橘和圣女果。其余的是各类饮料,有葡萄酒,雪碧,王老吉和我们当地新酿的米酒。上菜之前还有人来给每人送了一盒包装糖果,算是给之前没有抢到喜糖的补偿。等待二十分钟左右上了第一道菜,酒精炉上放起了一个红油锅,之后端上了一盘香菜和生牛百叶。烫牛百叶相当生脆,咸香的油汁十分下饭。接下来是一道小孩子十分爱吃的“全家福”,里面有木耳,山药,土制蛋糕和肉片,出汤之后十分鲜美。鸡汤,是姜片炖母鸡,母鸡是我们当地的土鸡,火候也十分老道,肉质酥软,鸡汤鲜美。扣肉是我们这的特色菜,虎皮一般的外表上面油光锃亮,一条一条的肥肉下是炸透了的香酥瘦肉,入口是满嘴油香。俗话说:“狗肉不上席。”但我们这似乎并不特别讲究这些,狗肉煲也是炖得十分软烂,汤微辣的同时也十分醇厚。油焖大虾一看就勾人食欲,也深得孩子的喜爱,只是离我太远,没有机会品尝。猪肚炖明豆是难得一见的甜口菜,却深得我这个讨厌甜菜的人的喜爱,肉色的汤汁十分鲜甜,猪肚和明豆都入口即化,十分动人。小炒驴肉用的虽然是传统的小炒牛肉的技法,加的也都是辣椒和香菜,口感却比牛肉更出众,回味也更加厚重。红烧猪脚也是微辣,酱色的浓汁让人十分有食欲,也没有出现炖不烂的情况。其他的则是惯例的鱼和两个小菜,共计十二道菜,体现了主人家的大方与豪迈,这让本次婚礼还是受到了宾客的一致好评,看得出主人家还是下了不少功夫。不过这次没有看到男方亲扮烧火翁则有些可惜,按照惯例,他应该被亲朋好友在脸上抹炭,还要被戴高帽,可能是我去晚了,没能看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乡俗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