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现来说关于饮食偏好。中国也有一句古话: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意思就是说如果你住在大陆内部,自然不能天天吃到很新鲜的鱼;但如果你靠海居住,便可以天天吃到很新鲜的海鲜。这是由于居住的位置不同,导致食物的大种类就不相同。但是我在前面说到的饮食习惯,并不是指这么详细的食物种类。而是指:人的饮食习惯!一个人,不会去吃屎吧?不会去吃有毒的蘑菇吧?当然这里排出了特殊情况。这才是我说的饮食习惯!全世界的厨子都知道:生吃好吃的东西不会做熟,必须熟了才能吃的食物不会让你生着吃。这才是饮食习惯。nike生产衣服和鞋,不会去一个个的测量你的尺寸。生产商只会去设计不同的大小,而你根据你自己的自身情况去选择适合你自己的衣服和鞋子。所以你在前面说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口味不同,这你显然没有理解我所说的“饮食偏好”的真正意思!一个人的饮食习惯可能会根据外在而变化,但是他的“饮食偏好”绝对不会变化。

    关于道德准则,你前面说道德准则在不断变化,这是因为时代的驱使。可是我要说的是:道德准则具有无限的可能性!之前说女人要三从四德,是因为在当时那个年代,人们认为女性就是弱势的代表,只能在家相夫教子。可是当某一个女人,她发展出关于女人不同的可能性的时候,人们就渐渐发现,原来女人也可以很强大!当然这里说的某一个女人,肯定不是指仅仅一个女人。所以道德准则是具有无限可能性的。注意!这里说的是:准则!这个词语带了一点规则的意思,这跟道德本身我认为还是有差别的。每个时代对于人的要求都不一样。在抗战期间,你总不能让中国人都在学校好好学习吧?在原始社会,总不能让女人打猎,男人在家带孩子吧?这也是很荒唐的。虽然道德准则在不断变化。但是道德是不会变的!每个人内在的人性,无论是生物性还是人性都是不会变的。就像国外的康德会说他唯一敬畏的就是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律。孔老夫子也会说:人之所以叫人,就是因为有一颗活泼泼的仁心!这才是道德。道德就是当你看到弱小的东西就会想去保护,看到邪恶的就会想要去反抗。但我说的就又是“想”。至于去做不做就又要展开别的讨论。道德准则或者说是道德法则,他是会根据外在而变化。就像当“碰瓷老人”和“职业乞丐”这些词语刚刚出现的时候。在这之前人们绝对不会想到有这类人,去利用人心来骗人。当我们发现有这类人的时候,我们就会更加警惕,防止自己被骗。这就会让人的道德准则方面有些微妙的变化。可是一个人的道德心是绝对不会根据外在变化的。当有两个婴儿生下来,在不同的环境或者是在不同的时代长大。他们的道德准则可能会不同,但是道德心绝对不会不同!

    所以说饮食习惯可能会因为外在变化,但是作为人的“饮食偏好”不会改变。道德准则可能会因为外在而变化,但是作为人的道德心不会改变!

你可能感兴趣的:(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