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肃宗李亨:其实我是一个演员

唐肃宗李亨,是唐玄宗李隆基二十多个儿子中并不起眼的一个。他不是长子,也不得宠。他的既定命运,是作为一个逍遥王爷潇潇洒洒地度过一生。却没想到,天上掉馅饼,好运有一天意外地降临到了他的头上。

开元二十四年,李隆基最宠爱的武惠妃与权相李林甫联手诬告太子谋逆。李隆基一怒之下,将太子李瑛废为庶人,并赐死。但李隆基却没有如武惠妃和李林甫之意,选择惠妃之子作为继承人。他按照“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封建传承制度,将儿子中年纪最长的李亨立为了太子。别人的谋划,倒为李亨做了嫁衣。

“安史之乱”爆发后,玄宗逃往蜀地。太子李亨本意追随玄宗入蜀,后来听从了两个儿子和近臣的建议,决定北上灵武,树起讨伐安禄山的大旗,以图收复长安与洛阳两个都城,重新恢复李唐江山。李隆基肯定了李亨的做法,并表示要把皇位传给他。李亨的表现呢,史载:“南向号泣不已”、“不受”。

但是仅仅一个月后,李亨就在灵武遵“马嵬之命”即皇帝位,庙号“肃宗”,尊父亲为太上皇。当然,这个皇帝是李亨万万“不想”做的,群臣足足请求了五次,前四次都被他拒绝了,最后一次是为了收复河山才“勉为其难”的答应了大家的请求,当上了皇帝。他还一再表示,只要收复两京,即刻迎回太上皇,归政于父亲,自己仍回东宫当太子。

这个时候的李亨已经四十六岁了,太子也已当了十八年,他难道真不想当皇帝吗?这肯定是否定的,不想当皇帝,那么当太子干嘛,而且还要当那么多年!这十八年的太子,李亨过得提心吊胆,如履薄冰。他的哥哥,前太子李瑛,也是夹着尾巴当了十多年的太子,仍然遭人陷害,被父亲一道旨意赐死。他自己自从当上太子以来,更是小心翼翼,时刻提防着明枪暗箭。即便如此,他仍然几次被人构陷,要不是唐玄宗着意回护,他早就步了前太子的后尘。

“安史之乱”的爆发,给了李亨一个机会,让他能够离开强势的父亲自立门户,提前当上皇帝。否则,天知道哪一天会被踢下太子宝座,甚至性命不保。而且,他都快五十岁了,即使勉强撑到父亲驾鹤西归的那一天,他还能当几天皇帝?(李隆基与李亨同年同月去世,李亨比父亲晚死十三天)

但是他为什么总是要作出一副死活不愿意当皇帝的样子呢。当然是有原因的,其一,是因为父亲尚在,虽说有表示说要传位于他,可是仅仅是口头说说而已,并没有任何手续,这个时候要是喜不自胜的抢着当皇帝,难免会留下不孝的口实。其二,国家正经历从未有过的大劫难,作为王朝的皇储,不想着怎样收复故地,却趁着国难的时候争权上位,难免会被人戳脊梁骨。其三,他有二十多个兄弟,分散全国各地,要是都学着做将起来,那么已经风雨飘摇的江山更将变得不可收拾。所以,李亨一直要做出一付被人要求“当皇帝”的样子,而且是因为国家需要,不是出于他个人的意愿。

因此,这是他的一块心病,为了治好这个病,为了让他个传位不正变得名正言顺,所以,李亨要做这个演员,而且要一直演下去。

李隆基知道了李亨已经即位的消息后,虽然不快,但也知道他此时早已丢掉了权力与威势,管束不住儿子和臣下了,于是干脆做得漂亮点,命人将传位诏书与传国玉玺送到了李亨手中。按说,这个补办的流程和手续已经足以打消李亨“擅立”的不利影响,李亨至此终于可以挺直腰板来做这个皇帝了。

然而出乎人们意料的是,李亨没有接受父亲的赐予,他一脸诚挚,表示“比以中原未靖,权总百官,岂敢乘危,遽为传袭”(《资治通鉴》)。他把传位诏书和传国玉玺供奉起来,早晚参拜,一如对父亲早晚请安。

李亨算不上一个英明的皇帝,但是起码的政治素养还是有的。你看,他明明已经背着李隆基当上了皇帝,还偏偏要说“岂敢乘危,遽为传袭”。他不接受父亲的传位诏书和传国玉玺,就是要把他这个忠臣孝子的人设一直立下去。

李亨演员生涯的高潮,是在长安收复、太上皇李隆基返驾之时。他一听说父亲回来了,立即脱下黄袍,穿上紫衣。小跑至楼下,跪下磕头,抱着父亲的双脚,哭泣不止。李隆基让他穿上黄袍,他坚持不受,直至李隆基反复劝说,才勉强穿上。

晚上住宿时,他坚持扶李隆基住进正殿。车驾回京时,他亲自整理父亲马车的缰绳和马鞍,一路上为父亲引路,并且只靠边走,不敢驶上御用车道。回宫后,他请父亲住大明宫,自己回东宫居住,只是因为李隆基的坚持才作罢。

乍一看,李亨的表现是尽到了一个儿子的孝心。其实仔细推敲,他的所有作为,“紫袍”、“正殿”、“御道”、“宫殿”,都是围绕“皇位名分”来的。也就是说,父子重逢的这一幕,重点不是父子重逢的伤心感怀,而是一再向天下人表明他自己绝不眷恋皇位。

但是装出来的东西始终当不得真。从两件事情可以看出,李亨不想当皇帝是假的,不过是他给自己擅位行为的“洗白”而已。

第一件事发生在李亨即位不久,他一再表示想策立皇后和太子。近臣李泌阻止了他,建议军国大事由他决定,涉及家事请太上皇来定。李泌的谏言很委婉,但其实是在提醒肃宗,你既然再三不愿意当皇帝,要重新回去当太子,那你干嘛急着立自己的皇后和太子,这不是自己打脸吗?

第二件事是收复长安后,宦官李辅国在李亨面前进谗言,说太上皇近来与一些大臣走得很近,又在民众中广有声望,恐怕会有复辟的野心。其实这个时候的太上皇李隆基已经七十多岁了,早已不涉朝政,哪里还有心力和实力来抢班夺权呢?但是李亨却认同了这样经不起任何推敲的谗言,默许了李辅国软禁太上皇的举动,致使一代英主李隆基在凄怆悲凉中死去。

肃宗李亨在位六年,其间用人行政均有过多次重大失误,实在不是一个优秀的领袖人物。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为了自己的名位进行的一系列政治表演。一方面为了最高权力不择手段,另一方面又始终要为自己树起大义凛然的正义大旗。这样的政治表演,在中国封建历史中是比比皆是,莫不如是。

你可能感兴趣的:(唐肃宗李亨:其实我是一个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