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读

    误读这个词似乎比较少见,日常中一般用误解会比较多一些。姑且理解他们是同一个意思:错误解读。

在这个星球上,误读恐怕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因为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交流始终依靠着效率极低的声音或者文字传播。在这个过程中,一个人不但要尽可能精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还要确保和对方用的是同一种语言。回忆一下,你刚进入一个异乡人群体的对话时,无所适从的感觉是掩盖不掉的。这让我想起刘慈欣的作品《乡村教师》里面外星人对人类信息传递的一个对话。

“他们已经开始使用核能,并用化学推进方式进入太空,甚至已登上了他们所在行星的卫星。”

  “他们基本特征是什么?”舰队统帅问。

  “您想知道哪些方面?”蓝84210号上的值勤军官问。

  “比如,这个行星上生命体记忆遗传的等级是多少?”

  “他们没有记忆遗传,所有记忆都是后天取得的。”

  “那么,他们的个体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是什么?”

  “极其原始,也十分罕见。他们身体内有一种很薄的器官,这种器官在这个行星以氧氮为主的大气中振动时可产生声波,同时把要传输的信息调制到声波之中,接收方也用一种薄膜器官从声波中接收信息。”

  “这种方式信息传输的速率是多大?”

  “大约每秒1至10比特。”

  “什么?!”旗舰上听到这话的所有人都大笑起来。

  “真的是每秒1至10比特,我们开始也不相信,但反复核实过。”

  “上尉,你是个白痴吗?!”舰队统帅大怒,“你是想告诉我们,一种没有记忆遗传,相互间用声波进行信息交流,并且是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每秒1至10比特的速率进行交流的物种,能创造出5B级文明?!而且这种文明是在没有任何外部高级文明培植的情况下自行进化的?!”

  “但,阁下,确实如此。”

  “但在这种状态下,这个物种根本不可能在每代之间积累和传递知识,而这是文明进化所必需的!”

  “他们有一种个体,有一定数量,分布于这个种群的各个角落,这类个体充当两代生命体之间知识传递的媒介。”

  “听起来象神话。”

  “不,”参议员说:“在银河文明的太古时代,确实有过这个概念,但即使在那时也极其罕见,除了我们这些星系文明进化史的专业研究者,很少有人知道。”

  “你是说那种在两代生命体之间传递知识的个体?”

  “他们叫教师。”

  “教――――师?”

不难猜测,这个舰队以及他们星球的生命体是可以将记忆通过遗传的方式传递下去的,一个“人”一出生就已经拥有了过去的生命的所有记忆和知识,就像我们一出生就拥有了相似于父母的眼耳口鼻一样。他们能够依据前世的知识快速地开始研究、工作,并且将得到的精神财富延续给下一代。遗憾的是我们生来没有前世的记忆,脑海里基本是一张白纸,还要经过漫长的岁月的学习和体验,才得以成为一个基本的“人”。那么假设,人类拥有了记忆遗传的能力,每个人随着知识的累积和丰富都更加的成熟、睿智了,我们能消灭误读这个沟通障碍吗?

恐怕未必,即使最有学问的两个人在在一起沟通,受制于语言的运用,个人的偏见和情绪,专注力的有限,他们也不能百份百理解对方的意思。

那还有什么方式可以解决理解偏差这个问题,提高沟通的效率呢?

刘慈欣作品《三体》中描写的三体人是用脑电波交流的,他们的这种“语言”体系能够极高效率地自己的信息传递给他人,而且几乎是没有损耗的,甚至无法存在欺瞒、伪装等地球人的语言“诡计”。这种方式就像我们拿一个U盘到一台电脑中拷贝视频一样,完整的视频信息通过电流的作用复制到了u盘中,毫无差错,毫无改动。事实上类似的体验我们也是存在的,比如说心照不宣、不谋而合、眉目传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也,都超越了语言的使用和解读,而使用了更丰富多元的感官来传递信息。至此,对于误读的解决方案,我们或许可以有了一些方向,不要过多的局限在语言和文字的细节中,启用的更多的感官去听、去看、去闻、去思索去感受对方的真实想法,或许可以可以带给我们更丰满的沟通体验。

以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