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国:历经十帝延续189年

文/呱呱鸟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国家很特别,地处各国的交战中心,不屈不挠地坚守,不断地调整投靠新主子,为了生存必须抱大腿,防止四面树敌,在大国的夹缝之中居然活了189年,还传承了10代帝王,有意思。

时间:唐宋时期,地点:现在的陕北

西夏国历史上也称为夏、邦泥定国、白高大夏国、西朝,1038年由党项人建立,党项族原来居住在四川的松潘,唐朝时期陆续移动到陕北。

这个时候机会来了,因为帮助唐朝扫平叛乱,从而被分封成为夏州的节度使,所以“夏州”这个地方和名字就成为“西夏国”的起源。

刚开始的时候,怀着对唐王朝的感激之情,还是很满意割据一隅过小日子的,唐朝晚间时候的节度使权力太大,容易叛乱。

拓跋思恭是西夏王国的创始人。

拓跋思恭是党项族中的平夏部首领,这哥们头脑比其他族人灵活,属于出类拔萃的佼佼者,能成大事。

党项是族群,平夏是部落,拓跋是姓氏,关于党项是否是鲜卑的后裔,学者们仍然争论不休,党项原来披发像羌族,后来秃头似鲜卑。

党项族的这部发展的很快,很好,“虽未称国,而自其王久矣”,可以说在李继迁之前,平夏部的拓跋子孙一直处于相对自治的状态。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炎黄子孙诞生于黄河流域,主要是炎、黄两大部落,炎帝姓姜,也是羌的谐音,是以羊为图腾的游牧部落。

黄帝姓姬,炎黄两部落打战,炎帝失败,融入黄帝部落成为华夏民族,黄帝崇尚土德,鲜卑族将“土”称为“拓”,“后”为“跋”,所以拓跋氏是黄帝的后代。

炎帝、黄帝、羌族、鲜卑族、党项人等,种族渊源的争论由于历史考证的不完整,造成了混乱,追根究底都是炎黄子孙。

西夏国的龙兴之地是陕北河套地区。

唐朝时期因平黄巢有功,被封节度之后统领的土地不断扩大,逐渐占领了银州(陕西米脂县)、夏州(陕西横山县)、绥州(陕西绥德县)、宥州(陕西靖边县)与静州(陕西米脂县西)等五州之地。

建国后持续巩固河西走廊,统治的地方扩大到二十个州,其后占领横山地区,并且试图占领关中地区。

西夏与北宋经过多年反复拉锯,西夏国的领土扩大到青海的河煌地区,黄河的前套地区也成为其势力范围。

到了西夏国夏仁宗时期大约有二十二个州,这就是历史上西夏王国的版图,现在位于甘肃、宁夏、陕西、青海、内蒙还有蒙古国部分地区。

西夏王国活着不容易,周围都是强敌。

这个小国的地理位置夹在中间,总是在打仗,要应付后唐政权、回鹘、吐蕃、宋朝、辽朝、金朝与蒙古的挑战。

外交工作是西夏王国的重中之重,不断根据形势变化,改变态度依附强者,开始是奉唐朝,被敕封改变姓氏为李。

唐朝被推翻之后,随其自然拜北宋为宗主国,后来和北宋闹掰了就事奉辽朝,战略上连辽抗宋,被辽朝的辽圣宗封为夏国王。

建国之后称霸河西、占领了甘州回鹘,收复沙洲归义军,抵抗来自西藏方向的吐蕃六谷部。

被认为是狡猾多变,有奶便是娘,养不熟。

成为节度使之后,形成区域割据自治,两次被唐朝赐姓李氏,两次出尔反尔闹分裂,有用处的时候就姓李,后来没有用了就改回来。

拓跋复姓的感觉更有开拓的意味,可以唤醒原始民族的自豪感,血统回归的认同刺激战斗的激情。

这个民族意志顽强,坚韧不拔,聪明有智慧,从拓跋赤辞、拓跋乞梅、李仁福、李彝超、李继迁一代传一代,坚持独立性,不懈努力主宰本民族的生存空间。

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地方太小,实力不够。

这个民族和部落非常努力,特别能打,合纵连横的计谋使用的游刃有余,不断变幻大王旗。

土地77万平方公里,人口300多万,西北自然资源虽好但有限,连年征战得不到长时间的休养生息机会。

此外母党专政,内讧不断,其内部管理制度弊病和中原王朝一样混乱,最后被蒙古成吉思汗灭国,蒙古对西夏王陵实施彻底破坏。

现在关于西夏的记载非常少,很多历史都成为谜。

立国二百余年,抗衡辽、金、宋三国,偭乡无常,视三国之势强弱以为异同焉。

悠悠历史,西夏王陵。

你可能感兴趣的:(西夏国:历经十帝延续18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