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打假”

图片发自App

‖1‖

明天高一就要文理分班了,学生们上课的注意力不太集中,加之这个班以后的政治课也许会换老师,我决定改变既定的教学内容:

“同学们,明天的你我也许结束了师生缘。这段时间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虽然尽我所能努力了,但也会有很多的遗憾。为了以后对同学们更好地负起责任不误人子弟,我想请同学们根据你的理解和感受,把对老师教育教学方面的建议和感触写出来,做为我永久的纪念。”

我担心同学们不说心里话,应付地写对老师的建议和评价,就拿出在北京教育培训期间购买的“北京大学校园景观手绘图”的书签做“诱饵:

“老师看过后,如果老师认为你写的实事求是,你的建议、意见被采纳了有利于今后的教育教学,就奖励你一个书签。愿她引导你将来进入北大知识的殿堂!”

同学们向往北大,更对老师的教育教学有发言权。于是,开始回味课堂上的一点一滴……

下课后回到办公室,我仔细阅读了二班同学的建议和评价。发现同学们都喜欢老师的和颜悦色、喜欢老师在有的教学内容讲授时大胆放手把讲台让给学生的做法、喜欢老师的经典实例教学法、喜欢老师在讲完“理财”的知识后推荐他们看《小狗钱钱》……

但有个同学的说法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她似乎说我“假”。原文是这样的:

亲爱的老师:

展信安。(手机时代已经忘记写信了,看到这几个字,心里有不一样的感觉。)

真的没有想到您会以这样的方式来为您和我们的为期两个月的师生相处画上句点,也从没见过你这么特别的老师了。

刚刚开学的时候,见到您只是觉得很和蔼的样子,但是后来在一次课不知是哪一个同学打了瞌睡,我就看见您的脸色变了。哦,我就明白了。上您的课,只要守纪,就会看到慈祥得像奶奶一样的人。(奶奶?这比喻!)

后来,上级领导来我们学校检查吧,您上了一堂课。但是那堂课已经讲过了,虽然是把它当做了复习课在上。同学们都疑惑这件事,不知道是您忘记了,还是故意那样的。(因为常有要上观摩课、公开课的老师反复地磨课,然后把研磨的滴水不漏的一节课表演出去,学生们很反感这样的做法。)

还有,您让我们自己备课然后给同学们讲(的做法),不仅锻炼了敢上讲台那几个同学的能力,也活跃了气氛。本来我也想上,但是我是胆小鬼,没敢上,真是后悔莫及呀!

最后,您是一个很好地老师,我虽然选择学理,但内心还是喜欢政治的。

祝身体健康

工作顺利

一年二班    孔某某

图片发自App

‖2‖

说实在话,看到同学说我“假”,当时的我非常不以为然。生活中,我是个非常本真直率的人,以致家人从小到大给我的结论是“傻”。连我的老师现任校领导都说我“单纯得在这个社会有点稀缺”。

这封信里学生所说的“已经上过”的那节公开课我是记忆犹新的,因为那天“领导”一连听了我两节课:一节新授课,一节复习课。听课的“领导”又是我同学,她说要向我“学习”什么的,加上那天别的老师没有课,所以她就在我的课上“扎了根”。

让人家连听两节一样的课不好,课节又不能往后串,就把已经讲过的内容复习巩固。新授课用的是我校独有的“思、疑、释、练”模式,复习课用的是“做、探、点、练”模式。

没想到,同学们误解了我,以为我在弄虚作假。

若不是让同学们提建议,我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同学们的误会有多深。

其实,作假的课堂作秀的课堂不但浪费了教育教学资源,更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在同学们心里不再被敬仰,不谙世事的年轻人的心理蒙上了尘埃。总之,作假没有受益者。

我们社会上“假”的人“假”的事“假”的业绩太多,以致这“假”已声名远播。法国孟德斯鸠在其名著《论法的精神》第十九章第二十节批评到:“中国人的生活完全以礼为指南,但他们却是地球上最会骗人的民族。这特别表现在他们从事贸易的时候。虽然贸易会很自然地激起人们信实的感情,但它却从未激起中国人的信实。向他们买东西的客户要自己带秤。每个商人有三种秤:一种是买进用的重秤,一种是卖出用的轻秤,一种是准确的秤,这是与那些对他有戒备的客户交易时用的。”

“假”是社会的“死穴”,这个“死穴”会引起并发症。虽然我不能改变社会,但是,我能保证在我课堂上,我要教给学生们真知识、真智慧;我要用求真务实的态度教化天真无邪的学生们。

这是我的承诺,是一个教育者的承诺!

本文系原创,转载请联系本人并注明出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课堂“打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