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新约·马太福音》
什么意思呢?富裕者容易赚到更多的钱,贫穷的人则倾向于一直贫穷下去;
强大的马太效应
有些时候,在同一个事物身上会出现不同规律的冲突,就像有两个人从不同方向推一个物体。当两个相互冲突的规律在推动同一个事物的时候,你需要知道哪一个规律更强大。
马太效应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往往比其他规律更加强大。当它和其他规律起冲突的时候,往往能够覆盖、推翻其他规律。
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几年之前有些“大师”预言,中国未来的城市发展会向大城市凋落、小城镇发展的方向进行。为什么呢?他们给出了几个看起来非常有道理的理由。
第一,大城市有严重的大城市病,空气污浊、自然风光差、交通拥挤、房价昂贵、竞争激烈等,并由此导致一系列的生理、心理疾病,这导致很多人都讨厌在大城市生活;
第二,随着淘宝等网站和配套物流的发展,小城市也可以买到多种多样的商品了,丝毫不亚于大城市;
第三,随着高铁和航空的发展,小城市也不用担心出行不便了,大城市的远程交通优势逐步丧失;
第四,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小城市也能够快速获得大量信息了,与大城市相比完全没有劣势;
第五,由于交友是网络化、社区化的,日常沟通用网络进行即可,每年进行定期定点聚会,所以交友也不必局限于身边的人,小城市与大城市没有区别。
……
基于以上种种理由,他们推断,大城市的人口会越来越少,房价也会随之暴跌,而很多环境优美的小城镇则会逐步繁荣起来。
这些理由看起来都很有道理啊,每一条似乎都非常正确。于是有些人纷纷卖掉北京、深圳等地的房子,搬去小城市发展了。这些事情大概发生在2013年左右。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看到了。从2014年到2016年,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的房价不但没有跌,反而又暴涨了一倍!那些听信预测早早卖掉一线城市核心房产的人,也不知道心里是什么滋味儿。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些理由不是看起来很有道理吗?
是的,每一条理由都是正确的。淘宝确实让小城市购物更方便,互联网也确实让小城市的人可以接触前沿信息。但是所有这些理由的力量加起来,都比不上一个规律的力量更强大——马太效应。
它的力量非常强大,它能够覆盖很多其他的规律。马太效应的强大,不仅表现在它的力度大,还表现在它的覆盖范围很广。除了城市发展外,在社会的很多领域也是如此,如知识积累、财富增长、职业发展等。根据马太效应,我们能够部分地判断未来,并以此指导当下的选择。
关于教育决策
曾经有一句风靡整个中国几亿人的口号: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显然,这个口号的推动者是无数的教育培训机构。它对家长的影响是,让他们怀揣激动的心情掏钱买单;它对学生的影响是,让无数学生没有了假期和休息,埋头在无穷无尽的课外培训与教辅资料当中。太过劳累的学生发出抱怨并积累了心理阴影,教育界和社会舆论也在反思、呼吁并形成了新的口号:
“太早开的花也会更快地枯萎。”
“不要对孩子逼得太紧,要顺其自然。”
“更大的压力等孩子更成熟了再背负吧!”
“还孩子一个童年!”
“要快乐教育。”
最终,这些口号变成了一句话:“顺其自然,享受童年,快乐教育。”这个理念作为对之前理念的纠错,又影响了至少几千万乃至上亿人,并且还在持续扩散。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根据马太效应,小时候积累了更多知识量的人,很容易在长大后把知识优势变得越来越大。所以,如果所谓的“享受童年、快乐教育”在执行中演变成了“让孩子尽情玩耍、减少知识摄入”的话,那么孩子与无知的家长一定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当然也有人会强调,上面说的话也是有道理的啊,过早学习太多知识也会有种种坏处,失去了童年的快乐很可惜等。他们会给出一大堆道理来说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有些还挂着教育专家的头衔,说得头头是道。这种时候,对于你自己的孩子,你该如何决策呢?
最有意思的地方来了。还记得我之前说过的话吗?马太效应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往往比其他规律更加强大。当它和其他规律起冲突的时候,往往能够覆盖、推翻其他规律。
具体到上面的案例中,应该这样思考:
小时候掌握更多知识的人长大后也大概率会掌握更多知识,而且优势不断扩大。
至于过度学习带来的压力过大、丧失学习兴趣、死知识不能应用等问题是另外一回事,并不能推翻马太效应本身,它们需要用其他方法来解决。比如,应该研究以下问题:
为了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应该学习哪些知识能力?仅仅课本与教辅书够吗?
为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我应该让孩子用何种形式去学习?项目式学习怎么进行?游戏化学习是否可行?
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我需要引导孩子学习哪些思维方法?应用哪些学习策略?
……
如果你能够如此思考,就不会在不知不觉中耽误了孩子的大脑成长。这样做的家长,才是真正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学会编织自己的思维网络,学会思考才能更好地决策。
好,那么问题来了,根据马太效应,同样作为穷人的你我会不会越来越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