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砖家、水军与网民

近期媒体报道专家次数在增多,数量在增多,最有甚者报道,上百名专家参加了XXX评审,YYY名专家已抵达现场,ZZZ名专家正在途中(XXX\YYY\ZZZ皆代表三位数),国内的教育质量引起了大多数人的不满,专家应该是稀缺的,不知是教育克隆“专家”了,还是考核标准降低了,反正专家团的数量和规模都在喜爱不断扩大。

不过虽然媒体称为专家,但网民们大多称之为“砖家”,大概就是“石头脑袋”的“专家”吧。我接触过很多专家或“砖家”,其中真正在某个领域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的专家有,万金油式什么都能说的“砖家”也不少。而大多数时候,专家出现在小圈子交往中,而“砖家”却被媒体吹得很“有名”。

媒体需要专家观点支持,但国内部分媒体编辑记者在采访前已有了自己的“成见”,因此在采访时给被采访者的观点过来筛子,符合其个人的观点或文章要求的观点就放下去,而其他观点则被过滤掉。由于读者只能从媒体的报道了解被采访者,而看到的是被媒体过滤后的观点,这些观点或有明显的偏差,因此读者就认为专家是“砖家”了。

其实专家说什么,不说什么,自己的因素只有不到二成。一半以上原因来自媒体选择,媒体可以让专家说什么,不让专家说什么,或者对专家观点进行“编辑”,能做为证据的就选用,不能证明的或反对的观点,则明显弱化,甚至直接放弃。此外还有三成影响因素来自环境,专家并不是什么都能说的,环境影响或限制专家的发言。

专业人士有时会面临两难选择:听媒体话则名利双收,不听则遭封杀甚至被做负面,结果专家出现两个不断壮大的阶层:默默无闻的圈内专家和名声远扬的媒体砖家。媒体特约评论员是最典型的“砖家”。只要和媒体合作,什么能说,什么不能涉及,就已经定了,最高者如阮次山。这就不奇怪,为何评论员的微博、博客和媒体观点有时会截然不同了。

结果是:媒体报道的专家越来越多,而被读者、观众认为是“砖家”者,也越来越多。

 

再说说“水军”。

四部门13日启动专项行动遏制“水军”的非法网络公关行为。一些企业和个人采用违法违规手段开展网络公关活动,社会上出现了“网络水军”、“网络推手”、“灌水公司”、“删帖公司”、“投票公司”等形形色色的非法网络公关机构,利用不正当手段打击竞争对手、歪曲捏造事实进行敲诈勒索、通过话题炒作制造虚假网络民意牟利、从事私下交易牟取非法利益等。非法网络公关行为败坏了网络环境,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众利益。

公关公司通过“水军”能够调用的资源是有限的,造成的繁荣也大多是假象。水军其实都是忽悠,公关“表演”就是“表演”,没什么价值。最近几年的财经\IT方面的案例监测看,网络“水军”等的作用可总结为:1、成事不足,败事有余。2、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3、被“水军”攻克的,90%以上是自身有见不得人东西的 ,一半左右是被冤了不知如何应对的,四成兼而有之。需要注意的是“不明真相”的普通网民被“水军”裹挟利用。

公关危机出现的根源不是水军的攻击,出现后也不是水军、公关公司就能解决的。事实上,理越辩越明,就害怕没有准备,没有规矩,也害怕只有一边能出声,因此建立信息监测、快速反应机制,在互联网时代,尤其是“人人皆媒体的web2.0时代,都很重要。

企业面临负面的时候,重新树立正面的网络口碑,最基础的是,全面客观分析情况,公开承认错误或不足,快速明确公布处理办法,重建公信力,给用户和媒体信心,就是给自己机会。任何与直接处理距离较远的做法,都会被疑为“作秀”的动作,影响到企业公信力的重新建立。

 

建立信息监测、快速反应机制,给真正的专家更多、更及时的发言机会,让他们在普通网民心目中有足够的权威,是打击砖家、消除水军影响,避免普通网民被利用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如果想掩盖什么,那么辟谣难敌谣“盐”,反倒谣言可能越传越盛,而且出现大量的“变异”,使得问题处理越来越棘手。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你可能感兴趣的:(专家,网民,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