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在IT基础架构整体领域向IBM发起挑战(二)
前几天老杨写了一篇文章《Sun在IT基础架构整体领域向IBM发起挑战(一)》(http://yangsir.blog.51cto.com/post/1550/3409),结果遭到了驳客的强烈批评(http://11023.blog.51cto.com/post/1024/3415)。
驳客的观点是:Sun其实和IBM远远不是一个级别上的竞争对手:IBM早已经成了整体的信息服务系统解决商,而Sun只是一个日渐凄凉的高端服务器提供商。至于所谓挑战,那只不过是Sun一直以来惯于挑战市场领导者的市场伎俩而已。――以上总结,不知道驳客是否认可。
驳客关于“Sun的敌人一直都比较猛”这一说法我有很多是赞同的。在从发迹于工作站,到为Java与微软打垄断官司,再到近年来在服务器和整体IT基础架构领域和IBM公开抗衡,Sun似乎一直都在表演着“蚂蚁向大象叫板”的闹剧。
但是,问题在于,这么多次竞争,Sun失败了吗?都没有!
在20多年的市场竞争中,正是这种与看似不可战胜的对手进行竞争,让Sun一步步从一家不起眼的小“蚂蚁”成长为一个敢和任何公司对抗的猛虎。
只需稍微了解一下历史就可以看到,在Sun曾经挑战过的竞争对手中,很多都是显赫一时、令人耳熟能详的国际大公司,例如阿波罗、王安、Digital、HP、康柏、IBM、微软等等;但竞争的结果却是,慢慢长大的Sun已经在工作站、服务器、企业系统软件等诸多方面进入市场的第一集团,而他昔日的对手,有的已经消亡,其他的也不能再将Sun看作昔日的“后生小辈”。
挑选比较“猛”的竞争对手不应该是指责或者嗤笑Sun的一个原因,也不能像驳客所说的那样就是Sun的一种市场策略;相反,恰恰是这种与高手同台的精神和动力,Sun才取得了这些进步。
让我们首先回顾一下Sun的“三大战役”,然后再回到主题,讨论现在的Sun有没有可能与在整体IT基础架构领域与IBM发起挑战。
80年代第一战:成为工作站第一品牌
1983年,当Sun刚刚进入工作站市场(Sun公司1982年成立)的时候,阿波罗(Apollo)是当时的领导品牌。针对此种情况,Sun展开了对立策略,直接向阿波罗挑起竞争。
Sun针对当时阿波罗及其他工作站厂商都应用专属式操作系统的情况,推出了基于Unix运作的产品,成为当时唯一应用“开放性”操作系统的工作站。这一点在当时招致了不少“白眼”――在许多人的眼里,只有大学和黑客才使用开放性操作系统。
但是,事实证明,消费者需要开放性的系统。Sun也终于占领了工作站市场的绝对领先地位;至于红极一时的阿波罗,最终于1989年被惠普收购。
90年代第二战:挑战服务器市场
整个80年代,Sun在工作站市场大红大紫,但这主要是基于CISC架构(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复杂指令系统计算机)Motorola 680x0系列CPU芯片的Sun第一、二和三代工作站产品;进入90年代,Sun通过研发成功自己设计的SPRAC 工作站和服务器的CPU芯片,开始生产基于RISC 架构(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精简指令集)的Sun第四代服务器/工作站,开始试水Unix服务器领域。随后,Sun又生产出64位UltraSPARC处理器,其性能之高令业界瞩目。
此时,无论是RISC架构的发明者IBM公司,还是收购了阿波罗的惠普公司,都已经早早在Unix服务器市场建立了绝对领先地位。Sun再一次向巨大的敌人发起挑战。
期间的过程我们就不罗嗦了,总之到了2000年,IDC等各方面的数据均显示,无论是高端还是中档服务器方面,Sun都已经超越了IBM和HP,位居领先地位;尤其在Unix服务器市场领域,Sun的领先地位十分稳固。
当然进入21世纪,由于Windows和Linux的冲击,Unix服务器市场增长率逐步放缓,Sun的服务器市场也有跌宕起伏,三家的市场排名也各有说法;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在服务器领域,Sun和IBM、HP至少是同一数量级的对手――Sun再次从弱者占到了对等的地位。
世纪之交第三战:Java的故事
关于Java的历史我不想多谈。驳客说Java本是Sun的无心之作,这句话不无道理,但有些偏颇。Java语言的确不是Sun公司预谋已久的产品,但这也恰恰体现了Sun研发队伍的实力。
上个世纪90年代初,Sun公司一个叫James Gosling的工程师在做一个不大的项目的时候开发了一种新的编程语言,不久被命名为Oak。1994年,Oak被命名为Java,并在1995年正式对外公布,同时发布了JDK 1.0。因为它具有“只写一次,随处运行”的特性,引起了很多开发者的注意,也得到了Sun公司的充分重视。Sun在1996年伊始就成立了JavaSoft组织,并在1月23日正式发布自己的Java 1.0。
此时,微软刚刚发布了Windows 95,在软件领域正处在如日中天的地位。基于对Java的充分认可,微软也于1996年3月申请并获得了Java许可证。但从1997年发布Visual J++的第一个版本开始,微软就开始在Java中掺入自己的私有扩展。
这件事情引起了Sun的高度重视。Sun决定向这个软件巨人发起挑战。
1997年,Sun起诉微软违反两公司就微软使用Java技术所签订的合同。2001年1月,双方达成和解,微软将继续提供采用Sun开发的Java技术的现有产品(包括测试版)。不过,Sun有限制地仅对包括Java 1.1.4的微软产品提供许可。双方的矛盾直到2004年4月才最终解决:微软赔付16亿美元,了结双方长达10年的垄断和专利官司。而此时,J2EE平台已经能和微软.Net平台分庭抗礼,在企业级平台的地位已经牢不可破……
可以看到,Sun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一直在向当时市场的领先者挑战,但结果是,啃大象的蚂蚁长大了,大象却被啃掉了一圈肉。那么现在,我们还能简单地说,Sun不具备向IBM挑战的资格吗?
(老杨附:本文早就写好了草稿,不过一直没时间理顺,拖了很久。今后一段时间,老杨还会按照计划陆续将Sun的服务器、操作系统、中间件平台等各个方面与IBM的发展进行对比分析,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