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现代装备制造服务业的思考与建议

 
现代制造服务业,是指融合了互联网、通信、计算机等信息化手段和现代管理思想与方法的制造服务业,而作为为国民经济各行业和国家安全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及现代工业核心产业的装备制造业,如何更好的现代服务制造业转型,已经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装备制造业大而不强
 
近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规模持续加大,产业集聚效应比较明显,并形成上海、东北、四川国内三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其中,上海将临港和长兴岛打造成为以超、大、重为特色的重大技术装备基地,东北形成了哈大齐工业走廊、大连“两区一带”临港临海装备制造基地、沈阳铁西区老工业基地,四川则形成了以东方电气 、二重集团为代表大型企业。除此之外,陕西、河南、湖北、湖南、山东等省将振兴装备制造业作为强省战略的新支点,加快发展。
 
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企业中国有、民营、三资企业三足鼎立局面已经形成。东方电气、上海电气、哈电集团、一重、二重、上重、保变、西变、特变电工等企业,已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建成新的基地,以适应当今世界水平的超大超重型装备加工、总装和试验、发运的要求,我国装备“国际化”战略初见成效,三一重工、西电集团、华为、中兴等已在国外投资办厂或设立研发中心,与此同时,陕鼓、东方电气、上海电气等装备企业也结合自身优势,实现了“服务化”的成功转身。
 
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06年,全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已超过8万家,工业增加值2.3万亿元、主营业务收入9.1万亿元、利润4536亿元,分别占全国工业的25.5%、32.4%和24.2%。2006年装备制造业出口3916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43%。2007年,我国装备制造业总产值达到11.94万亿元,占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的33.77%,并超过日本、德国,位居世界第二位。
 
不过,虽然我国已成为装备制造业大国,但仍不是装备制造业强国。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自主创新能力总体上较弱,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自主产权不多;粗放发展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片面追求发展规模和速度,整体素质不高;产业基础薄弱,基础制造装备、基础元器件、关键原材料发展滞后;高新技术与传统装备工业改造结合不够,装备制造业信息化程度不高、装备制造服务化业发展比较滞后;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等。
 
挑战与机遇并存
 
此番金融危机影响波及全球,我国装备制造业也不能幸免。2008年5月,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工业总产值达到8645亿元,同比增长达到32.91%。然而,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引发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突变,装备产品的国内外市场需求迅速紧缩,行业发展减速趋势显现,企业经济效益下滑。特别是原材料设备、常规能源设备、中小型机床、部分工程机械等产品受上游产业影响,企业经济效益下滑明显。
 
2008年,机械行业统计口径内的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出口创汇增速同比分别回落了8.6个、15.2个百分点,部分产品甚至出现负增长。机床、发电设备、重型机械等产品新增订单锐减,装备制造企业资金链趋紧,企业利润普遍下降。
 
虽然面临着种种前所有未有的挑战,但我们也应当理性地看到,我国装备制造业也同时面临着大好的历史性机遇。
 
金融危机伤害最大的首先是欧美制造业,但由于很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在不断增长,其对公共基础设施和机械基础产业的建设投入将不断加大,全球的装备市场需求仍然看好。就国内市场而言,不管是铁路建设、电站建设、航空航天建设均需要大量的装备制造业产品来支撑。
 
2008年11月初,国务院提出了规模为“4万亿元”的扩大内需计划,将加快实施在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启动一批大型工程项目,加大力度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关键项目建设的同时,进一步综合运用出口退税、外贸发展基金、财政贴息等政策措施,支持拥有自主品牌、核心技术的装备制造业产品出口。另外,政府还将加强对装备制造业的信贷支持,缓解装备制造业当前资金链紧张状况,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
 
2009年2月4日,国务院原则通过《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下简称《振兴规划》),该规划是继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之后,中央下发的第二个振兴装备制造业战略性、纲领性文件。《振兴规划》要求依托高效清洁发电、特高压输变电、煤矿与金属矿采掘、天然气管道输送和液化储运、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的重点工程,推进装备国产化;要求结合钢铁、汽车、纺织等大产业的重点项目,推进装备自主化;值得引起注意的是,该规划明确提出,要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也就是说要加快推进装备制造业服务化,以服务化带动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装备制造的现代制造服务业
 
微笑曲线告诉我们,制造、加工、装配环节始终是利润率最低的环节,而产品研发、售后服务等服务环节则处于价值链曲线的高端。欧美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始终掌控制造链上的高额利润,主要是他们凭借资本和技术优势抢占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环节,通过实施制造业服务化,转移传统制造业,掌握着关键性的核心技术,实现高端垄断、低端转移。全球500强企业所涉及的51个行业中,有28个属于服务业;500强企业有56%在从事服务业,而且在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存在两个“70%”的现象,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70%,制造服务业占整个服务业比重的70%。
 
振兴我国的装备制造业,不但要关注有形产品的生产,还要顺应全球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重视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曾指出,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其中最为突出的,一是要尽快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是要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而这两个方向都与现代制造服务有关。
 
可以说,制造服务是振兴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手段,反过来,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也必然带动我国现代制造服务业加速规模化、产业化。
 
如何发展面向装备制造的现代制造服务业,胥某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真正重视现代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融合发展。产业融合是由于信息技术、高新技术或其他因素作用于既有产业,使得两种或多种产业融为一体,催生出新的产业属性,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现代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关系是从“专业分工”到“优势互补”再到“产业融合”。服务作为一种软性生产要素,已经构成装备制造业生产中间投入的关键要素,现代服务业和装备制造业的部分边界趋向融合,装备制造业本身就是知识(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需要配置大量的现代知识要素。装备制造业的先进性需要现代服务业中的优秀人力资源作为支撑,需要永续的技术创新作为核心动力,需要高效畅通的信息化不断推动。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需要现代服务业的有效供给, 现代服务业的持续供给保障了装备制造业的创造力与竞争力。这种融合既是产业发展的方向,也是目前全球性的趋势。
 
其次,大力发展与装备制造相关的配套服务,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装备制造业产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装备制造业发展将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发展。《振兴规划》强调依托重点工程来推进装备国产化,随着一批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预计未来几年内,百万千瓦压水堆核电关键设备、大型石油天然气长输管线成套装备、百万吨级大型乙烯成套设备、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大型宽带薄板及宽厚钢板生产关键装备等一大批重大技术装备必将逐步实现国产化。在经济全球化和竞争国际化的大背景下,现代企业越来越注重“归核化战略”,专注于核心业务,把非核心的业务外包出去,从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快速响应能力。因此,装备制造的配套产业、配套服务的市场需求一定会大幅上升,我们要善于把握和充分利用这样的历史性机遇,积极发展装备制造业所需要的各类配套服务,从而打造出完整的装备制造产业协作机制,形成咨询、规划、研发、设计、制造、检验、调试、监测、维修、保养、直到产品报废、解体或回收等一体化的产业链。
 
再次,加大攻关,尽快突破,实现核心技术和基础部件的自主研发及生产。目前,我国进口的各种基础设备占我国进口总值的50%,设备投资的三分之二依赖进口。光纤制造设备的100%,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设备的85%,石油化工设备的80%,以及轿车工业设备、数控机床、纺织机械、胶印设备的70%来自于进口。当前,国际科技竞争和知识产权保护日益强化,资源短缺与环境约束更加突出,大幅度地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已刻不容缓。此次《振兴规划》对装备制造的核心技术和基础零部件的重视程度明显增强并进行了着重强调。我们应该抓住这次难得的机遇,苦练内功,加大攻关,尽快突破,实现一批核心技术和基础部件的自主研发及生产,提升技术实力和产品档次。
 
最后,加快落实“两化融合“战略,加快装备制造业的信息化改造。从全球来看,装备制造业正在向全面信息化迈进,研发、设计、采购、制造、管理、营销、服务、维护、保养等各个环节,无不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柔性制造、网络制造、虚拟制造、绿色制造、数控技术的发展正在推进装备制造发生巨大的变革,从产品的发展特征来看,产品的知识化、智能化、系统化、信息化、服务化得到全面提升。“两化融合”将是实现我国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战略,其核心就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生产制造的一体化。装备制造业的“两化融合”,就是要广泛融合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加速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深度、广度和速度,提高设计研发的效率和成功率,改变装备制造业的生产模式,实现制造过程的自动化和柔性化、生态化、个性化、多样化,提高装备制造产品的自动化、智能化,实现高效益、高可靠性、高成套性、低成本、低消耗,并实现装备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制定装备企业信息化的统一规划、标准和规范,着力开发信息化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接口技术。
 
另外,还应积极研究、加快拓展装备制造服务的范围、广度、深度。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技术、生物技术和生物制品、新能源和再生能源技术等新兴技术及其产业化,为大型数控机床、百万千瓦级先进压水堆核电关键技术及成套设备、生物制药和中药现代化设备、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专用制造设备等的生产制造提供了技术可能。
 
总之,从全球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经济危机会催生大规模的产业升级和企业转型、企业整合。装备制造是直接受投资影响的行业,国家出台的4万亿拉动内需计划及《振兴规划》,为装备制造业提供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我国装备制造业应当抓住机会,向创新化、集群化、信息化、品牌化、服务化方向加快发展,实现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共同成长。(胥军)
 
  [ 电气中国]杂志约稿,转自 [凤凰网]的转载:( http://finance.ifeng.com/opinion/cjpl/20091009/1311934.shtml )  
 

你可能感兴趣的:(制造服务业,制造业服务化,服务型制造,胥军,装备制造,生产性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