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影<叶问>,<叶问2>,<叶问前传>在荧幕上大为走红,当然,也把我这个武侠剧迷的眼球狠狠地"勾引"了一把,相继看完这几部大作这后,对咏春拳,叶问,李小龙等关键词有一种想深入GOOGLE一把的冲动,于是,查找了一些相关资料如下:
一、咏春拳之起源 (摘自李小龙截拳道网 http://www.world-jkd.com/sjgfzl/ycq-ycdqy.htm)
咏春拳,少林嫡传武技之一,关于咏春拳的起源,大致有这样几种说法:(我们在这里需要额外说明的是:下文中及本栏目中所列的“泳春”‘咏春拳““永春拳”,都为同一拳派的不同称呼。为不使读者误解,本文统一用“咏”。)
第一种说法是始创于福建严咏春,咏春拳因此得名。严咏春拳是清中叶少林俗家弟子严四之女,她偶然看到蛇鹤相争,受启发而在自己原有的武功基础上,创编了咏春拳术。
第二种说法则认为咏春拳创始于五枚师太,见到蛇鹤相争而有所悟的是五枚而非严咏春。五枚师太是清初的少林派弟子,有说她还是少林白鹤拳高手。由于福建南少林被清政府所焚,她为了避祸,隐居于川滇边界的大凉山,因见蛇鹤相争而创出咏春拳,后来便传于严咏春。
第三种说法是,五枚创咏春拳后,并非直接传给了解严咏春,而是传给了少林弟子苗顺,苗顺传少林俗家弟子严二,严二再传女咏春及婿梁傅俦。这个严二就是前面据说的严四。
第四种说法是:咏春拳的创编与五枚师太或严咏拳均无关系,更没有什么蛇鹤相争,而咏春拳的前身应为咏春拳,是清初反清组织“天地会”的一种斗争的武技,为河南嵩山少林弟子一尘庵主所创。他(或“她”)首先传给汀昆戏班的武生张五(人称摊手五,据说有“一只摊手独步武林”之誉),张五后来落难来粤,落脚于南海县佛山镇大基尾的“琼花会馆”,便将咏春拳传于粤剧界诸弟子。后咸丰年间李文茂起义,诸弟子为避祸而将“咏春拳”的“泳”字改为“永”、“咏”。红船中人黄宝华、梁二娣、大花面锦等人学得此拳,又再传给在佛山筷子路开中药店兼行医的梁赞,此后梁赞将咏春拳发扬光大。
第五种说法,又说咏春拳应为永春拳,得名于福建泉州少林寺的永春殿,乃当年进殿者所习的南派内拳法,全称是少林永春,总教习是少林弟子至善禅师。南少林被婪,至善逃避到佛山,曾一度藏匿于粤剧红船中当伙夫。后因在东莞打抱不平露出行藏,戏班中人便纷纷拜他为师。弟子中有惠州人氏苏三娘,为戏班中花旦,所学尤精,被人誉为“永春三娘”。后三娘将武功传于红船中人黄华宝、梁二娣等人,黄、梁又传佛山梁赞,使永春拳得以在佛山发扬光大。
二,我整理的咏春拳传人流线图(梁赞之前的很多说法种种如云,已成历史疑云,无法证实)
创立人:五枚师太 (此时只是该拳法的一种基本思路及简单技法,如java在命名为java之前的Oak)
师祖:严咏春 (将咏春拳作为一门独立的拳术形成标准,规范,并命名)
1、五枚师太---{严二[严咏春之父]、严咏春}
2、严咏春---梁博仇[咏春之夫]----{梁兰桂、黄华宝,梁二娣[孰练六点半棍法]}---梁赞
3、梁赞[先从师梁二娣学习洪拳,经梁二娣引荐从师黄华宝,学习咏春,第一位推广咏春之人,人称咏春拳王]
4、梁赞---{梁壁[长子]、梁春[次子]、陈华顺}
5、陈华顺---{吴仲素、何汉侣、雷汝济、陈汝锦[子]、叶问}
6、叶问[早年在香港读书,得梁壁指点,改造咏春拳,并广收门徒,发扬光大,人称咏春一代宗师]
7、叶问---{叶准[长子]、叶正[次子]、叶少华[叶问妾之子,资料较少]、周光裕[好友周清泉之子],郭富、陳志新、倫佳、周細、駱耀、梁相、黄淳梁、李小龙[截拳道创始人]}
8、李小龙[这个就不用说了,家喻户晓]
9、梁相---{梁挺、吴华松}
10、梁挺[很有商业头脑的家伙,在全世界开了得4000多家咏春拳馆,另在很多国家的特种部队当教练,包括FBI等]
二、梁赞,叶问,梁挺,李小龙对咏春拳的推广起到了不可置否的重大贡献.
大家从上面的流水图中基本可以看出几代人对咏春拳的发扬光大,在中国武术精神在全世界的传播所作出的努力,以及学徒之众,从而可以更加肯定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以及咏春拳在中华武术中的地位。
三、之我说:
从各方搜索的一些资料来看,其中也不泛各种负面新闻,暂且不论这些负面新闻的真正与否,还是一种商业利益竞争的互相攻击,炒作,但我觉得作为咏春拳,秉承着中国儒家思想的核心:
先祖传承下来的精义所在,作为咏春拳的各流派传人,都应该认真,深刻理解先祖传承武术,光大中华文明的用心良苦,在作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先想到以上12字,不要为了点点利益,弄得同门相残(商业攻击,诽谤,炒作等),有违先祖意愿,不配作为一个咏春拳传人,更何以谈传道授业解惑呢?
最后,忠心希望我中华武术传人,摒弃流派之争,同心协心,让中华文明永远绽放在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