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中学]百年校庆专题文摘

1大师激情励后生―――苏州中学昨再推院士报告会

在苏州中学喜庆的气氛中,苏州中学昨天又推出了3场院士级的报告会。

 “珍惜时光,独立思考”

  报告人:冯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

  当82岁高龄的冯端走上讲台时,苏州中学的学子们用鲜花和掌声欢迎这位精神矍铄的老者。

  “100年前的1905年,一位瑞士专利局的普通职员,连续发表了5篇论文,内容涉及光量子假说,分子运动论,狭义相对论,引发了整个物理学界的一场革命,那年爱因斯坦才26岁……”今年是“爱因斯坦奇迹年”100年,也是“国际物理年”,冯端带给苏州中学学子们的演讲主题正是“爱因斯坦与物理学”。

  冯端在介绍爱因斯坦的生平时,有句话他重复了3遍:“爱因斯坦从小就不怎么讨老师喜欢,也不是标准的好学生,中学乃至大学都没有受到老师的重视,一直被学院派视为业余物理学爱好者,但是他独立思考的能力非常强,他对物理的兴致也从未间断过,他是在深刻了解传统物理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的,在发表5篇论文的时候,他也只有26岁。”

  冯端是我国著名的固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28年进入苏州中学附属实验小学读书,1934年升入苏州中学初中部学习。他为推动中国凝聚态物理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其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专家的广泛重视。

 “有船才能发展”

  报告人:潘镜芙,中国工程院院士,船舶工程专家

  “有船才能生存,有船才能发展。”这是潘镜芙昨天演讲时提出的观点。看到在座的年轻学子,这位75岁的老人寄予了厚望:“我国的各项事业都离不开优秀人才,同学们好好学习,争取在中国的造船业中取得一席之地。”

  1947年毕业于苏州中学的潘镜芙对母校充满了感情,他说自己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母校栽培。他回忆说,当时苏州中学各学科的老师水平都很高,自己当时的数理化和英语都学得非常扎实,让他顺利地考上了浙江大学。

  当讲到他为什么选择舰艇事业时,潘院士动情地说,他出生在湖州,小的时候为了躲避日军的烧杀,他和全家人乘着小船从一个村庄躲避到另一个村庄。晚上,他悟出了一个道理:“有船才能活下去”,长大后,一定要为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

  在一个多小时的讲座中,潘院士为学生演示了几十张世界各国舰艇的照片,特别是对各种航空母舰,他介绍得更是详细。当讲到自己参与的舰艇设计时,他显得非常自豪:20世纪70年代,我国设计制造出第一代导弹驱逐舰,他是舰船总设计负责人;1983年我国第二代新型驱逐舰开始,他又是两型驱逐舰的总设计师;2002年,他设计的驱逐舰遨游三大洋,环绕地球一周,历时4个多月,航程3万多海里,实现了中国海军历史上的首次环球航行。

  “为学当似金字塔,又要博大又要高。”在报告行将结束时,这位老校友把自己学习的座右铭赠给他的小校友。

 “自由精神比什么都重要”

  报告人:何鸣元,中国科学院院士,石油化工催化材料专家

  报告中,何鸣元讲了一个故事,说的是他所在的中国科学院在某一天进行了一场大讨论,论题是在科学研究中,是资金投入重要,还是人的自由精神重要,结果,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后者。迎着台下学弟学妹们一双双明亮清澈的眼睛,何鸣元设问道:自由精神为什么重要?因为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自由精神,才能思接万里,突破创新,自由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基础。

  在何鸣元的感觉中,苏州中学的名气就在于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由精神。何鸣元,1954年考入苏州中学。他说,在苏州中学3年,他过得特别轻松和多彩,几乎看遍了学校图书馆中所有的文艺书,演过话剧,参加过乒乓队,每晚9时准时上床。他觉得当时苏州中学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快乐与自由的。就是这种自由精神让他后来有充裕的时间对化学大感兴趣,日后走上了研究石油化工和催化的道路,注重将科学认识与技术应用相结合,在炼油领域创出了一系列的新成果,并在1995年顺利地当选了中国科学院院士。

  科学研究思维不能“单打一”,不能线性滑行,而要多角度考虑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往往能触类旁通,拐过思考的“冰点”,获得新颖独特的答案。何鸣元激情寄语苏州中学的学子学思结合,切忌只学不思,缺失自由精神。

http://www.szzx1000.com/portal/style/detail.jsp?DocID=644

2苏州中学喜庆府学千年新学百年

                         周永康 张怀西 金人庆 梁保华 王荣 致贺信  钱伟长 阎立出席庆典

昨天上午,具有千年办学渊源、百年新学辉煌的苏州中学彩旗飘飘、鼓乐悠扬,千年府学、百年新学“双庆”盛典隆重举行。

  作为一所历史名校,苏州中学的“府学千年,新学百年”双庆引来了各方关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兼公安部长周永康,财政部部长金人庆以校友身份向母校发来热情洋溢的贺信。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怀西,江苏省省长梁保华,吉林省省长王珉,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章新胜,江苏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荣,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等特意致信祝贺。

  苏州中学校友、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伟长和50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新老校友喜气洋洋赶赴盛会,欢快的气氛洋溢在苏州中学的每一个角落。市委副书记、市长阎立代表市四套班子到会祝贺,希望苏州中学的师生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再接再厉,培育更多新人,为苏州教育作出更大贡献。

  千百年来,苏州中学的办学地点始终未变,一直在当年范仲淹创办的苏州府学原址上。为纪念苏州中学的创始者范仲淹和苏州府学的第一任长教胡瑗,为继承先人“先忧后乐”的崇高理想,苏州中学特意在校园为范、胡两人塑像。昨天,钱伟长、阎立等分别为范仲淹、胡瑗塑像揭幕。

  在庆祝大会上,阎立高度评价了苏州中学的办学成绩,他指出,在悠久的办学历程中,苏州中学以两院院士群体诞生为显著标志,向社会输送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其中有许多人成为革命先驱、文化巨匠、思想伟人和科学先锋,为民族的振兴、为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希望苏州中学的师生志存高远,把今天的成绩作为新的起点,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先忧后乐,诚信思勇,使苏州中学在苏州乃至全省继续率发展改革之先、服务育人之先,在服务经济和文明社会两个方面取得更大成绩。

  82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冯端代表校友在大会上发言,他说苏州中学是他和两个哥哥、一个姐姐求学的地方,苏州中学不仅教给了他们冯家子弟和所有的学生知识,更教给了他们学习的方法和独立自主的精神,母校恩重如山,他们永志不忘。

  昨天的苏州中学每一处都洋溢着醉人的欢乐,闪现着激动人心的镜头。道山亭旁、碧霞池畔,红楼、础园,老老少少的校友成群结队,热烈交谈,频频按响照相机的快门。来自全国各地的校友从上世纪30年代一直延至本世纪初,年龄最大的已94岁,其中有7位院士。庆祝大会后,苏州中学及其核心学校苏州立达学校、苏州中学园区校的师生载歌载舞,为母校生日献上心中的祝福。

  市领导杜国玲、周福元、谢慧新、陈炳斯、朱永新、盛家振、赵文娟、蔡镜浩出席了庆典。

  发来贺信的还有教育部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

  又讯昨天上午,市长阎立亲切看望了前来参加苏州中学“双庆”盛典的钱伟长等19名苏中著名校友。阎立同每一名著名校友热烈握手,热情地欢迎他们回到苏州,参加母校盛典。阎立介绍了苏州经济建设和苏州教育发展情况,衷心希望校友们为苏州的发展出谋划策。

http://www.szzx1000.com/portal/style/detail.jsp?DocID=643

========================================================

3我们培养的是“人”不是“器”

苏州中学育才目标不断升级

千年府学,百年新学,苏州中学始终走在苏州教育的前列。争先过程中的苏州中学,以集团化辐射带起了一批学校,用优质教育滋润更多的孩子,以国际化加快自身的发展,加速培养精英级的后备人才,从集团化发展、国际化道路到对精英级后备人才的自觉追求,苏州中学不断自加压力,育人目标一再升级,始终向着更好更高更远。

苏州中学学生有“三好”

■点击:9月29日下午4时35分,苏州中学。

 放学的铃声准时响起。几分钟后,教室空了,面向人民路的学校大门口满了。放学了,回家了,少男少女的脸上充满阳光,轻松的对话、自信的笑容穿越自行车、电动车的铃声吸引了行人的目光。这时,校园西南角的操场也热了,篮球、足球在学生的手上、足下熟练地弹跳,湿透了汗水的衣服紧贴在青春学子们的背上……

这是2005年9月29日的场景,也是多少年来始终出现在苏州中学的“常”景。

■概述:苏州中学是江南的名校,乃至中国的名校,从这里走出的学生大多“顶刮刮”,叫得响。然而在这里就读的学生总能准时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向社会,有足够的时间供自己支配,发展个性。

苏州中学成规模的学生社团有20多个,每年秋季开学,校园内会贴满各社团招募新成员的海报,文学社、多种语言俱乐部、各学科兴趣组、合唱团、舞蹈队、管乐团、国际象棋队……整个校园4300多名学生近三分之一参加了社团活动。有的学生还一专多能,一人参加了二三个社团。苏州中学的综合实践课特别丰富,仅立达学校近几年开设的就超过百门,50%以上的教师参与指导,学生人人参与,学校因此编出了《以案说法》、《苏州的世界遗产调查》等校本教材。

 每到假期,苏州中学都是“足额”放假,学生的假期生活“超级精彩”,想学什么才艺都有了可能。开学初,央视的新闻频道《开学了》栏目闻讯而来,拍下了该校高二(15)班学生的暑期生活“脱口秀”。在刚过去的这个暑假,这个班的学生参加了国际象棋赛,拿下了国家级的二等奖;成了华人心理研讨会的志愿者;学起了轮滑、跆拳道;学会了用法语讲故事……说苏州中学的学生个性张扬,多才多艺,绝非虚言。

 身心活跃了,成绩怎么样?苏中学生的成绩普遍好。粗粗归纳一下,记者感到至少有“三好”。一“好”―――高考成绩拿得出。近3年中,苏州中学出了两个省高考状元。今年苏中500多名考生,有7人成绩在省前200名(苏州大市共23人),有5人的成绩在大市前10名,考分达600分以上的考生176人。二“好”―――高等级奖牌拿得多,5年内夺了2枚亚洲奥赛金牌、3枚国际奥赛金牌。三“好”是进名牌大学的学生多,到了大学后劲足。今年全校660名高三学生有81人在高考前被名校提前录取和保送录取,其中包括世界顶尖高校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早稻田大学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著名大学。据统计,近几年来,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苏中学生接近100人。而进入大学后,苏中学生的发展后劲特别强,苏中学生因而成为名牌高校争抢的生源。

 ■备注:我们培养的是人,不是器。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把学生的时间还给学生。这是记者在苏州中学采访时印象最深的两句话。苏中的校长这么说,老师也这么说。

 成绩不是偶然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外,还有一个方法问题。苏中的教育方法强调一个“活”字。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学校就倡导课堂教学为主,课内课外结合,主抓必修课,重视选修课,强调各学科之间的融合,强调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今日的桃李芬芳,得益于近20年的这份坚守。20年应试声来急,这样的坚守难能可贵!

“一体两翼”苏州中学张开了翅膀

 ■点击:今年秋季开学后,16岁的奚雪程背着书包骑着车,穿越热闹的人民路,龙头轻巧地一拐,自行车就进了苏州中学。而在中考前,

 小伙子上学的目的地是市一初中,他每天必经的是那条狭窄而热闹的南显子巷。那时,他和他的父母每天积攒着一个美好的希望―――今年秋天,跨入苏州中学。

 如今愿望实现了,小奚以639分的高分顺利进了苏高中。小奚为此深深地感谢一初中和苏州立达学校合办的“立达班”,在那个合办班,他获得了和立达学生一样的优质教育。

 市一初中的老师告诉记者,在他们学校,4年开办了5个立达班,像奚雪程这样的“立达生”目前在校的还有160名。

 一初中的立达班只是苏州中学集团化办学的一个点状投影。

 ■概述:育生有道,百姓欢迎。正是苏州中学的教有方“逼”自己走上了集团化的办学路。

 1996年,依托苏州中学雄厚的名校优教资源,联合社会力量创办了国有、民办、公助性质的全日制普通中学―――苏州立达中学,并在5年内使立达中学迅速成长为苏州的品牌学校。今年春天,苏州中学再次联合社会力量,并以控股的方式将苏州立达中学改造为股份制的苏州立达学校。招生区域从市区扩大到全市,并全部实施小班化教育,而按计划,一旦条件成熟,立达的办学规模将大幅拓展,并将延伸到小学教育。由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到那个时候,苏州中学的视野将放宽到12年基础教学。

 2003年,苏州中学在苏州工业园区湖东“圈定”了255亩土地,决定在此创办国有股份制的苏州中学园区校。2004年9月,126名优秀学生成为苏州中学园区校的首批初高中新生,这个秋季,他们和今年新招的560多名新生一起进驻了新落成的学校。那片曾经只有车来往的土地响起了少年成群结队的足音。

 到这个秋天,在苏州中学的发展史上产生了一个新名词:一体两翼。苏州中学是其中的“体”,苏州立达学校、苏州中学园区校就是苏州中学张开的两个翅膀。

 苏州中学集团化办学的另一条线是和兄弟学校联合办班。

 1998年,苏州中学和市五中联合创办了高中实验班;此后立达中学先后与吴江七都中学、苏州文昌实验中学、苏州市一初中联合设立“立达班”;再往后,立达中学与苏州觅渡中学、苏州三十三中共建“免费教育班”。合作中,苏州中学的教师送课上门,双方共办教研活动,统一教学进度、试卷和评分标准,两校班级联谊……到目前为止,合作开办的班级约50个,受惠学生约2500人。从这些班级、这些学生中走出了一大批像奚雪程这样的优秀生;一些学校在区域内的排名也大大提前。

 联合办班在苏州中学又拓展出两个新概念―――核心校、成员校,核心校指苏州中学、立达学校和园区校,市五中、七都中学、文昌实验、一初中构成了苏州中学的成员校。

 ■备注:无论是“一体两翼”,无论是核心校还是成员校,这些新名词、新概念的出现,一方面说明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放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苏州中学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说明了苏州中学在新时代的品牌效应。

 苏州中学确立了一个办学的基本理念,“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集团化引发了苏中魅力的强辐射、强带动,集团化下,苏州中学的办学理念在更大的范围得到了实施。

打开孩子国际化的视野

 ■点击:蔡天西,一个秀丽的浙江女子。在近期的苏州中学的宣传画册上,记者总能看到穿着白衣的她轻轻地趴着,笑,有点疲惫,有点调皮。一旁是有关她的介绍:1988年考入苏州中学科少班,1991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199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应用数学博士学位,次年转入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被授予罗伯特里德奖。

 2001年起任教哈佛大学。无疑,蔡天西属于当今科技界的精英。

 其实,刻在苏中宣传册上微笑的精英,除了蔡天西,还有很多,譬如庄小威、许朝晖、缪亚立……

 ■概述:这批高才生给苏州中学带来了无尚荣光,同时也让苏州中学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

 校长倪振民对此有一个非常理性的表述:目前苏州已进入高中后普及化的时代,这时必须思考一个新问题:在这样一个时代如何寻找精英教育和大众化教育的平衡点。苏州中学作为一所历史名校,在苏中人的心中理应承担起为民族复兴不断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任,理应培养出民族的精英,甚至培养出世界级的政治领袖和科技人才;苏州中学的办学目标理应是国内一流,国际先进。

 正是这样的办学理想不断推动着苏州中学走向更高,走得更远。在此过程中,国际化成为苏州中学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重要翅膀,成为培育现代精英的重要途径之一。从上世纪90年代起,苏州中学就主动寻求教育的对外开放、教育国际化以及学校教育与国际教育融合的方法和途径。到目前为止,苏州中学已和日本、新加坡、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7个国家的12所国际知名中学和高校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或为姐妹学校,互访合作;或为生源基地,为苏州中学的优秀学生开辟了“绿色通道”。

 近几年来苏州中学接待国外校长、教育官员来访的约40批,接待国外教师来访、任教的约有70批;接待国外学生来访超过了100批。与此同时,学校领导和教师出访或到国外交换任教的近30批;苏中学生接受全额奖学金到国外留学的已有100人次左右,近几年,苏州中学的学生一年享受国外提供的奖学金至少有500万元人民币。迎进来,走出去,师生们的眼界开阔了,观念更新了,学校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国际教育。

 ■备注:苏州中学的加快国际化在于审时度势下的领先意识。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世界的日益开放,这种背景下,教育的开放性、国际化步伐更快,关键时刻,谁领先一步就能步步领先。而事实上科学的教育国际化能有效地加速现代教育的发展,培养出具有世界眼光、国际意识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去参与国际竞争。

http://www.szzx1000.com/portal/style/detail.jsp?DocID=642

========================================================

薪火相传越千年

苏州中学历程回眸

杨镜如 蔡大镛

1035年到2005年,苏州中学走过了千年历程。

千年漫漫,风起云涌,苏州中学的办学地点却从未变更,在姑苏城南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她血脉流贯弦歌不断,薪火相传桃李芬芳,在行进中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节点,在苏州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的记录。

1035年―1927年

 ●1035年创办府学

 公元1035年(北宋景二年),范仲淹捐出南园的宅基地,在上奏皇帝同意后,建造府学。从此,苏州有了学校,苏州中学开始了“千年府学”的历史。

范仲淹为府学请来的第一任长教是北宋学者胡瑗。倡导教师视学生为子弟,学生信爱教师如父兄。

●1713年设紫阳书院

公元1713年(清康熙五十二年),江苏巡抚、都御史张伯行奏请皇帝允准后,在府学尊经阁后创设紫阳书院,选拔高素质学生入院,培养研究性高级人才。

●1904年新学发轫

 1904年(光绪三十年),江苏巡抚端方上奏光绪将校士馆(由紫阳书院改称)改为江苏省两级师范学堂,专门为中小学校培养合格师资。苏州中学“百年新学”的历史由此启幕。

1927年―1949年

●1927年组建苏州中学

 1927年,江苏省立苏州中学组建。苏州中学由当时的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省立苏州工业专科学校的高中部及高中补习科、省立第二中学校3校合并而成。●抗战八年艰难办学

 在八年抗战中,苏州中学七迁校址,二易校名,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坚持办学。●形成特色桃李芬芳

 苏州中学在旧中国经历了22年,在办学上形成了特色。这一时期培养了毕业生5100人,其中高中生3300名,初中生1800人。

1949年―2005年

●“文革”前17年承前启后

 新中国成立后,苏州中学在不断调整中发展。1952年,初中部划出,更名为江苏省苏州高级中学,1953年,被确定为江苏省重点中学。

“文革”前十七年里苏州中学成为在全国知名度很高的高级中学。

●1979年后15年持续发展

 1984年苏州中学高考成绩跃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步入“文革”后的第一个辉煌期,从此苏中的高考录取率始终领先苏州,领先江苏省。

 1985年,苏州中学和中国科技大学联合创办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江苏省苏州中学预备班,每年招收13周岁以下的优秀学生入学,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后备军,以此快速培养了数以百计的精英人才。

 到九十年代初期,苏州中学提出“推进特色教育,参与国际竞争”的办学理念,探索与国内外名牌高校、尖端科系的接轨。

●1995年后10年锐意进取

 这一时期,苏州中学向教育现代化进军,十年间,苏州中学与国外11所中学、大学结成姐妹学校,苏中学生上百人走进哈佛、普林斯顿等世界一流高校,摘取了国际奥林匹克竞赛的3枚金牌。

载于2005年10月7日苏州日报

薪火相传越千年

苏州中学历程回眸

杨镜如 蔡大镛

1035年到2005年,苏州中学走过了千年历程。

千年漫漫,风起云涌,苏州中学的办学地点却从未变更,在姑苏城南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她血脉流贯弦歌不断,薪火相传桃李芬芳,在行进中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节点,在苏州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的记录。

1035年―1927年

 ●1035年创办府学

 公元1035年(北宋景二年),范仲淹捐出南园的宅基地,在上奏皇帝同意后,建造府学。从此,苏州有了学校,苏州中学开始了“千年府学”的历史。

范仲淹为府学请来的第一任长教是北宋学者胡瑗。倡导教师视学生为子弟,学生信爱教师如父兄。

●1713年设紫阳书院

公元1713年(清康熙五十二年),江苏巡抚、都御史张伯行奏请皇帝允准后,在府学尊经阁后创设紫阳书院,选拔高素质学生入院,培养研究性高级人才。

●1904年新学发轫

 1904年(光绪三十年),江苏巡抚端方上奏光绪将校士馆(由紫阳书院改称)改为江苏省两级师范学堂,专门为中小学校培养合格师资。苏州中学“百年新学”的历史由此启幕。

1927年―1949年

●1927年组建苏州中学

 1927年,江苏省立苏州中学组建。苏州中学由当时的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省立苏州工业专科学校的高中部及高中补习科、省立第二中学校3校合并而成。●抗战八年艰难办学

 在八年抗战中,苏州中学七迁校址,二易校名,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坚持办学。●形成特色桃李芬芳

 苏州中学在旧中国经历了22年,在办学上形成了特色。这一时期培养了毕业生5100人,其中高中生3300名,初中生1800人。

1949年―2005年

●“文革”前17年承前启后

 新中国成立后,苏州中学在不断调整中发展。1952年,初中部划出,更名为江苏省苏州高级中学,1953年,被确定为江苏省重点中学。

“文革”前十七年里苏州中学成为在全国知名度很高的高级中学。

●1979年后15年持续发展

 1984年苏州中学高考成绩跃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步入“文革”后的第一个辉煌期,从此苏中的高考录取率始终领先苏州,领先江苏省。

 1985年,苏州中学和中国科技大学联合创办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江苏省苏州中学预备班,每年招收13周岁以下的优秀学生入学,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后备军,以此快速培养了数以百计的精英人才。

 到九十年代初期,苏州中学提出“推进特色教育,参与国际竞争”的办学理念,探索与国内外名牌高校、尖端科系的接轨。

●1995年后10年锐意进取

 这一时期,苏州中学向教育现代化进军,十年间,苏州中学与国外11所中学、大学结成姐妹学校,苏中学生上百人走进哈佛、普林斯顿等世界一流高校,摘取了国际奥林匹克竞赛的3枚金牌。

载于2005年10月7日苏州日报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活,教育,活动,读书,化工,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