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只有五个正式员工,都是nbss的人。微软、Yahoo、stanford背景。做的软件其实不不太靠谱,起码我们几个实习生都不是很看好,而且做得是针对国外市场,所有信息和体验都是二手的。就这样的一个公司,颠覆了我的很多观念。
0.VC真的是投人。
公司的东西真的不是像这群人那么nbss, 天时地利都不占,功能也不是很强,而且是个重工具轻社交的工具性软件。我相信IDG不会看不出这个会有很大风险,但是,IDG投了,多少钱不知道,但是投了!明显是在投这些人。他们真心靠谱很厉害,有很多符合创业的想法。如果人没有足够的各种Q,就不要想创业了。
1.竞争观
公司的产品是微创新,绝对的微,感觉大公司很快能出来的东西,市场上也有很多类似的产品。但是创始人的态度却完全不悲观。他认为市场上的工具软件,只要没有像qq之于IM这样的直接对应关系,市场就不成熟,就有机可乘。同时,产品多,甚至大公司推出类似产品,证明很多人和公司在他们的市场调研下认定,这个东西很靠谱,有市场。有竞争就会有并购,最差的情况,还是能轻松把公司卖掉。另一方面,做一个产品,很多情况下是要把公司卖掉而不是上市。
2.风险管理
创始人原来是个PM,过去就是做产品的风险管控的,极有经验。在创业这种不确定性很大的情况下,他仍然能想办法控制整个风险。每天有stand meeting,每个人给出自己对当日工作的预期。这是对当天风险的评估。过一段时间会有一个triage会,把各种bug定性,分配给个人。并且要求个人对自己的tickets完成时间进行预期,这是阶段的风险控制。在快上线的时候,dev和cto经常在讨论,每天stand meeting都会有对所有工作完成时间的预期,这是版本风险控制。这几天产品快上线了,发现另一个风险控制的手段,最后阶段,所有的人都是在评估改bug会不会有引入新bug的risk,有的话宁愿不改。
技术层面,使用的redmine进行工作分配和控制,使用risk、severity和effort进行ticket的优先级定义。三者在产品周期的各个阶段的主次差异很大,
3.信任和互动
4.人才观
CEO会主要负责人力。给我们说的时候,曾经提到过:有两类小公司。一类是想做出一般般的产品,廉价劳动力赚钱,这种就要海招,找便宜。另一类是想做好产品,不是顶尖,是做好就好。这样的公司就需要找高端的人来,offer也要在国内公司里拿得出手。他们对人的要求是极高的,起码在我这个学生看来,他们想要的是技术和心智很成熟的开发者。基础和实践要能拿得出手。不去海招,在好学校和好员工甚至好公司里挖,求推荐等。
同时,他们用一个小公司的力量,尽量让员工更多的提升自己的认知和能力。他们会把任务分到下面的员工,在讨论事情的时候也会全体开会,每个人会接触到基本上所有的事情。大家会有更全面的发展。这应该是小公司的一个极大的优势,每个人都能学到很全面的非技术技能。也会给员工被重视的感觉。
5.用人的技巧
6.人员配置
ps:今天ceo给讲了一下公司结构,product、marketing、business、sales。突然发现很多靠给普罗大众小公司提供sales渠道取得巨大成功的互联网企业,阿里卖国外的市场sales,app store是对个人的sales,google 的ad 是对个人marketing方面的sales。是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