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逻辑
2.1命题和逻辑运算;
命题:为真或者未假 不能两者同时成立的陈述句
P是一个命题,~P/非P就是命题P的否定;
真值表:(其实一想就知道,非真即假,非假即真)
P |
~P |
T |
F |
F |
T |
若P和q是命题,那么他们的合取是一个复合命题:”P且q”,用p/\q表示;(其实就是且,长得也像且)
真值表:
p |
q |
p\/q |
T |
T |
T |
T |
F |
F |
F |
T |
F |
F |
F |
F |
若P和q是命题,那么他们的析取是一个复合命题:”P或q”,用p\/q表示
真值表:
p |
q |
p/\q |
T |
T |
T |
T |
F |
T |
F |
T |
T |
F |
F |
F |
利用真值表做一个题目:
(p\/q ) \/ (~p)
参见课本P58例五。
命题函数:一个被定义的集合,这个集合的所有元素都有共同的性质P(X);
全称量化:对于所有的x的值,p(x)为真;
全称量词:对于所有(\-/)、存在 (反E) 这些英文符号。
那么对 结合全称量化的定义:可以写成 \-/xp(x);
存在量化:也就是(反E)xp(x)
基于这些我们可以写一些简洁的命题,或者翻译成文字命题
2.2:条件命题
条件命题==蕴含:
如果我们说 有蕴含“如果今天下雨,明天会下雨”如下,等同于有命题“如果今天下雨,明天会下雨”如下
他们基本模样:如果p,那么q;用 p=>q表示
p是前项或者假设
q是后项或者结论
逆:p=>q的逆就是q=>p;~p=>~q的逆就是q=>p的逆否命题
基于这样我们又会从p和q的真假,去推出p=>q的真假【基本】
P |
Q |
P=>q |
T |
T |
T |
T |
F |
F |
F |
T |
T |
F |
F |
T |
重言式:对于命题的变量一定为真;
矛盾/谬论:。。。。。。。。。。。。。。。一定为假
不定式:。。。。。。。。。。。。。。或真或假;
逻辑等价:<=>
和前面一小节的(合取)且和(析取)或结合一下:
【看真值表,以下定理运用真值表,对应一下,满足就是恒等于】
1.(p=>q)恒等于((~p)\/q)
2.(p=>q)恒等于(~q=>~p)
3. ( p<=>q)恒等于((p=>q)/\(q=>p))
4. ~(p=>q)恒等于(p/\~q)
5. ~(p<=>q)恒等于(p/\~q)\/(q/\~p)
具体定理1 P65:
交换性质,结合性质,幂等性质,否定性质
2.3:证明方法;
如果p=>q是重言式,那么从p逻辑上得到q
(p1/\p2/\p3/\pn)=>q,那么从p1/\,p2/\,p3/\.../\pn逻辑上得到q
记为:
P1
P2
P3
…
Pn
所以q
间接方法
p=>q
q=>r
所以p=>r
P
P=>q
所以q
反证法:
P=>q
~q
所以~P
主要的证明还是用到前面的真值表基础,然后合理地推出;
练习P7517,19,31
2.4:数学归纳法
如果对于k>=n0有p(k)为真,那么p(k+1)也为真。于是n>=n0,p(n)为真,
这种方法叫做数学归纳法
证明的基本步骤:
1. 找到n0
2. 证明p(n0)为真;
3. 对于k>=n0,如果p(k)为真,那么p(k+1)也是真,那么就去证明p(k+1)为真就好了
训练P75 例5,例6,例7
2.5数学命题;
有一个布尔矩阵,
(A/\(B\/C))=(A/\B)\/(A/\C)
最好每部分就是例题过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