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L距离(相对熵)

转:http://wenku.baidu.com/link?url=9AvwW3syYBPAnTtHa7C6IPNaR71Ax1L2ebfdEMQhGkjlp_-VLrqYgCoPilvWyihqSllMlcv5VaVnRcwLiV0D98cZEaal-_BeZ-WALMSf00e

KL距离,是Kullback-Leibler差异(Kullback-Leibler Divergence)的简称,也叫做相对熵(RelativeEntropy)。它衡量的是相同事件空间里的两个概率分布的差异情况。其物理意义是:在相同事件空间里,概率分布P(x)的事件空间,若用概率分布Q(x)编码时,平均每个基本事件(符号)编码长度增加了多少比特。我们用D(P||Q)表示KL距离,计算公式如下:

 当两个概率分布完全相同时,即P(x)=Q(X),其相对熵为0 。我们知道,概率分布P(X)的信息熵为:


 其表示,概率分布P(x)编码时,平均每个基本事件(符号)至少需要多少比特编码。通过信息熵的学习,我们知道不存在其他比按照本身概率分布更好的编码方式了,所以D(P||Q)始终大于等于0的。虽然KL被称为距离,但是其不满足距离定义的三个条件:1)非负性;2)对称性(不满足);3)三角不等式(不满足)。

 我们以一个例子来说明,KL距离的含义。

 假如一个字符发射器,随机发出0和1两种字符,真实发出概率分布为A,但实际不知道A的具体分布。现在通过观察,得到概率分布B与C。各个分布的具体情况如下:

A(0)=1/2,A(1)=1/2

B(0)=1/4,B(1)=3/4

C(0)=1/8,C(1)=7/8

 那么,我们可以计算出得到如下:


 也即,这两种方式来进行编码,其结果都使得平均编码长度增加了。我们也可以看出,按照概率分布B进行编码,要比按照C进行编码,平均每个符号增加的比特数目少。从分布上也可以看出,实际上B要比C更接近实际分布。

 如果实际分布为C,而我们用A分布来编码这个字符发射器的每个字符,那么同样我们可以得到如下:


 再次,我们进一步验证了这样的结论:对一个信息源编码,按照其本身的概率分布进行编码,每个字符的平均比特数目最少。这就是信息熵的概念,衡量了信息源本身的不确定性。另外,可以看出KL距离不满足对称性,即D(P||Q)不一定等于D(Q||P)。

 当然,我们也可以验证KL距离不满足三角不等式条件。

 上面的三个概率分布,D(B||C)=1/4log2+3/4log(6/7)。可以得到:D(A||C) - (D(A||B)+ D(B||C)) =1/2log2+1/4log(7/6)>0,这里验证了KL距离不满足三角不等式条件。所以KL距离,并不是一种距离度量方式,虽然它有这样的学名。

  其实,KL距离在信息检索领域,以及统计自然语言方面有重要的运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机器学习,互信息,相对熵,K-L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