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朋友对我谈过他对励志书籍的失望,我想大多数朋友对励志书也都会有如此看法。很多励志书籍所讲述的道理,在我们看来,似乎都已早已明知于胸,根本就是废话连篇。往往励志书籍的后面,总会坠以各种名人名家的评论,均说此书如何之好,之棒之类的。往往初捧此类书籍时,心潮澎湃。阅读过后,没有滋味。更有甚者,恐怕翻上一两页也就就此打住了。
励志书真的这么没用么?
为什么总是有人说好呢?
难道,真的全都是炒作?
或者,还有什么我不知道的呢?
我也读过励志之书,虽不算多,但也小有体会。其实读书读书,让我们都养成光读不习的毛病。而对励志之书,应该称之为“习书”更为贴切些。
说到这里,不免谈谈我们的教育。之后,我会谈到教育与阅读励志书的关系。
中国的应试教育,历来为人所诟病。但在我看来,最令人恐怖的地方,并不在于应试教育那些为人所尽知的缺点之处,而在于应试教育某些潜移默化的东西。
应试教育按照统一的标准筛选人才,导致每个人都类似零件,毫无个性。无个性的下场,就是无兴趣。兴趣的作用就在于,它可以让你长期的,坚持不懈,永不气馁的做一件事情。
应试教育让人相信,人生和学习是分隔开的。在上学阶段努力学习,混个好学历,就可以一劳永逸。凭借此优势,在日后的日子中就可以相对轻松很多。
应试教育让人相信,书,就是用来“读”的。你如何读书?捧书于手,坐着读?躺着读?走着读?或者是其他的什么个性姿势?不管怎么样,注意,你是一直在“读”。对吗,你一直都是在read,都做得是input动作,你output了吗?学习,学习,学了就一定要研习,它是一个循序渐进,循环迭代的过程。可惜,应试教育让我们相信只“读”,也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
那么,这些与励志之书何干?
其实,关系很大。很多人都喊,励志书讲的都是废话。可是,如何判定废话呢?如果你问问他们,他们会说,因为这些道理我都知道。
可是我要说,这些道理并不仅仅是知道的问题。如果我拿这些标准去衡量他们的行动,你会发现,励志书所讲的道理,他们绝对不会都做到,甚至会是大多数都做不到。所以,对励志书来说,衡量是不是废话的标准,不是你知不知道,而是你做不做得到。
励志书是用来“做”得,而不是用来“读”的。
于是,你可以看到励志书所倡导的观点,恰好与应试教育背道而驰。
首先,励志书中所倡导的观点,如果想要做到,很难。如何才能做到?只有培养成习惯。而习惯是怎样养成的?就在于长期、不断的研习。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如果没有兴趣,除非你是圣人,否则根本坚持不下来。所以我们需要兴趣。
励志书要“习”,绝对不能只是“读”。看到了,并不是做到了。要想将励志书的观点变成自己的行动,实际上是需要持续不断的刻苦修习的。这个过程绝对不是大学,研究生阶段短短几年所能够完成的。可能,你要花一辈子的时间来修炼。所以,学习绝对和人生不是割裂开的。
励志书要习,绝对要体现在行动上。躺在床上看书,看完了忘记,你还不如不读励志书,根本就是浪费时间。读励志书千万不要贪多。读到一条,就一定要印证一条。直到自己得行动上有所体验,并且坚持以至养成习惯为止,再读下一条。如果你以此为标准,你会发现,励志书恐怕是最难读之书,绝对不亚于那些令人眩目的理论经典。而且,你永远也不需要很多的励志书。
其实,励志书的这些态度,反映了是一些人生哲理的问题。这些问题,并不想科学问题一样,如此条理化。相反,励志书所谈到的东西,本身就并不太明显,模模糊糊。不过不要紧,这本身就是这方面理论的特点。
当本文的作者撰写此文时,并不表示作者已经做得多么好。相反,作者只是想借此提醒自己,自己应当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