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系统的设置要确保每个员工都能获得他工作所需要的信息,这样系统才能发挥效能。
英国在印度的行政机关,没有任何中层管理,可谓是成功的大型信息化组织的典型例子。从18世纪中叶到二战时期,英国人统治印度次大陆近200年。但印度的民政服务机构,从未有超过1000名的公务员来管理这块土地广袤而人口众多的次大陆。大多数英国统治者都单独居住在相对隔绝的哨防区,相隔最近的也要花上一两天步行的时间。因为在统治的最初100年间,还没有电报与铁路。
组织的结构是完全平铺式的。每个地区官员要向“首席运营官”直接汇报。由于印度一共有9个省,每个政治大臣至少有一百人要向他进行直接汇报。每个月,地区长官要花上一整天时间写一份完整的报告给省会的政治大臣。在报告中,他会探讨自己的每项主要任务,并详细写出他预期在每项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情,实际发生的事情,以及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报告中,还要包括:他下个月的主要任务及他计划如何处理这些任务,询问政策的问题,以及他对长远的发展机遇、威胁和需要所作出的评论等。政治大臣也会就报告提出一份完整的回复。
行动指南:
将你的组织与英国在印度的行政机构作一对比,看是否有相似之处。
摘自:
彼得·德鲁克《生态愿景》(The Ecological Vision)
评注:
我们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提供的数据:1949年,我国出版图书8000种、印数1.05亿,报纸315种、印数4.12亿,期刊257种、印数0.2亿。而2008年,我国出版图书27.56万多种、印数69.36亿,报纸1943种、印数442.92亿,期刊9549种,印数31.05亿。
Google曾在blogspot上大发感叹:“Web真是大啊”。1998年,Google收录的网页为26,000,000张,而到了2008年,Google收录的网页已经超过1,000,000,000,000张。
从上面的数字,就能感受到信息爆炸的强烈冲击。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无论是自愿,还是被迫,都已经置身于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了。说现代组织都是信息化组织,并不为过。现代组织如何在信息海洋中自由航行,而不被信息风暴吞没,这个问题不再是未雨绸缪,已经成为实实在在的当务之急。
德鲁克在《生态愿景》中,认为英国在印度的行政机关,100年前就已经是一个成功的信息化组织了。
首先,组织足够平坦。该行政机关管理整个印度民政服务的公务员,从来没有超过1000人。将印度划分为9个省,每个省一个政治大臣,管辖的100多个地区长官,每月直接向政治大臣汇报。组织平坦,没有中间层级,不光工作效率提高,还减少了中间环节产生的冗余信息,同时也避免了环节过多导致的信息变形。
其次,沟通足够简单。由于交通不便、沟通手段有限,该行政机构没有周会月会,没有视频会议,没有述职报告。每个地区长官,每个月花费一天时间,给主管领导写一封汇报信就行了。一年下来,也就十二封书信而已,就算每封信写几百页,这点信息也淹没不了谁。
最后,目标足够清晰。地区长官每月一次的汇报信中,要详细描述本月计划做的事情、实际完成的情况、并解释两者不一致的原因;然后详细描述下个月要做的事情、需要哪些资源、面临的困惑和困难等等。政治大臣针对汇报内容详细作答。因为目标足够清晰,没有云山雾罩的描述,通过简单的书信往来,就能解决问题了。
组织足够平坦、沟通足够简单、目标足够清晰,有这三板斧,现代组织就能在信息汪洋中快乐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