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前任官员:日本没资本跟美国讨价还价

“经济最恐怖的地方在于,无论是‘景气’也好,‘病气’(日语中“病”的意思)也好,都有一个‘气’,很难读懂、抓准。”

一直到20年后的今天,58岁的村上诚一郎依然承认,在他搞过的财政、经济、金融工作中,金融是最难的——因为它的核心是人类的心理,完全读不懂。

1990年,日本泡沫经济破灭时,村上诚一郎担任主管日本财政、金融、税收的最高行政机关大藏省的政务次官,随后他历任自民党副干事长、众议院大藏常任委员长和日本首任财务副大臣、国务大臣,亲历了日本泡沫经济破灭时的惊心动魄和其后长达20年的挣扎。

谈起目前的全球金融危机,这位资深经济官员愤愤不平——“制造危机的家伙们都逃走了,但是世界却损失了400万亿(日元),老百姓在哭泣,坏家伙们却赚得盆钵满盈”。“金融就是一场战争,只有头脑聪明的人才能够赢得这场战争。”他感慨。

中国贸易盈余跟日本一样

东方早报:作为亲历者,您如何看日本泡沫经济产生和破灭的原因?

村上诚一郎: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汽车等制造业在与日本的竞争中处于下风,这导致了美国严重的贸易赤字。与此同时,其国内的财政赤字也非常严重。怎么缓解赤字压力呢?迫使日元升值。

为什么迫使日元升值就能缓解赤字呢?很简单:日本不是购买美国的国债吗?比如,如果原来1美元兑200日元,那么要买1亿美元的话,就是200亿日元。而日元升值后呢,如果升到1美元兑100日元,1亿美元的国债,就一下子就变成了100亿日元。美国的借款一下子就少了一半。同时,日元升值,日本的出口产业自然就受到打击。美国当时就是通过逼迫日元升值,来遏制日本的出口。

许多人都认为当时的宏观经济中存在不平衡,即1980年代日本经常性收支盈余和美国大幅赤字,特别是美国存在贸易及财政双赤字。于是美国行动了。日元升值也好,通货膨胀也好,都是为了减少美国的债务。

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对日本实行内需主导的发展模式、缩减贸易盈余施加了非常大的压力。当时日本的贸易盈余就和现在的中国一样。

在这样的背景下,1985年“广场协议”签署,日元开始急速升值。升值导致的低利率政策及其对股市、楼市的推动,以及相关的为刺激经济的设备投资、基础设施投资等,使得经济泡沫逐渐形成并膨胀。

一般来讲,日本这时应该停止对美国的投资。但是,由于担心美元继续贬值可能带来不利,日本继续对美国投资,购买美国国债。因此,是日本的钱医好了美国泡沫经济的伤口。这么说来是不是很奇怪?日本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大受打击,而像美国这样贸易和财政出现大量赤字、有着大量借款的国家却反而很繁荣。不奇怪吗?这是我所认为的日本泡沫经济产生以及成为导致此后20年日本经济萎靡不振的重要原因。

本来,我们是应该建立日元体制,或者至少应该与美国进行更多的交涉,但是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实施着跟随美元的政策。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日本的防卫和粮食是依靠外国的。所以当被要求这要求那的时候,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资本。所以,没有军力,没有粮食,没有建立在这两项基础上的百分之百自信的话,那么在经济政策上面,可能就不足以抵抗压力。

错误时间执行错误政策

东方早报:但日本执政者自身没有犯错吗?

村上诚一郎:当然,日本银行的政策也失败了。有了泡沫,如果银行把贷款利率提高的话,人们就不会去买房地产买股票了。正因为一直以来的低利率,人们才一直热心于房地产和股票。借越多的钱,买越多的房产和股票,就能挣越多的钱。

实际上,在发现泡沫的苗头的时候,日本银行当时应该提高利率,限制贷款条件,控制土地、股市的泡沫。但遗憾的是,日本银行反而又一次降低利率,这导致了泡沫进一步膨胀。

不光如此,到后来泡沫膨胀到无法收拾的地步的时候,日本银行为了遏制这一趋势,又突然以一种急踩油门的方式提高利率,导致泡沫一下子崩溃了。

简而言之,在泡沫经济过程中,日本央行利率政策调整的时间点是完全失误的。

东方早报:在广场协议前期,有一份“前川报告”,针对当时国际贸易的不平衡,提出要日本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以缓解日本经济的压力。您怎么看这份报告?

村上诚一郎:前川报告把扩大内需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报告里说,比起拼命建厂房、制造产品、通过出口创造贸易盈余,我们更应该在日本国内建设道路、桥梁,促进经济发展,暂时不赚取外汇。但是我认为某种程度上这个报告使得日本政府的财政状况变差了,花了很多没必要的钱。结果,日本不仅金融上坏了事,财政上也坏了事。得救的是美国,但是日本老百姓却倒了大霉。

你可能感兴趣的:(制造,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