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想研究----爱因斯坦论教育

爱因斯坦是被全世界公认的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同时还被《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誉为“人类历史中最具创造性才智的人物之一”。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光彩夺目的人物,在整个中小学时代却常常被斥为“生性孤僻、智力迟钝”,“不守纪律、心不在焉。想入非非”。中学毕业前夕,校方甚至断言他未来将“一事无成”,勒令他退了学。16岁那年,他以同等学历报考大学,尽管物理。数学成绩很好,但由于需要死记硬背的科目考砸了锅,只得名落孙山。第二年进入大学后,他仍然不愿意强迫自己去适应那种被动的、刻板的、纯粹按部就班的学习生活,他擅自“刷掉了”很多课程,只以“极大的兴趣”去听某些课和在家里自学。在四年大学生活中,他仍然不是“好学生”:曾被数学教授称为“懒狗”,曾因做实验出事故受到处分,还曾被物理教授认为不适宜学物理而应当改行。大学毕业时几位同窗好友都留校当了助教,他却因得不到教授们的赏识而遭到了“毕业即失业”的命运。这种种亲身经历,使爱因斯坦对教育的总体印象一直不佳。正因为如此,成名后的爱因斯坦通过自身的体验和长期的观察,形成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教育观点。

   “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要为活人服务。”这是爱因斯坦对于学校教育的基本看法。他反对把学校仅仅看做是传授知识的工具,更反对把学生“当作死的工具来对待”。他认为:“学校的目的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而所谓“和谐的人”,按照他的思路,也就是既富有个性又有益于社会的人。爱因斯坦的上述基本教育思想,与我们所主张的尊重学生主体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素质教育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一 、教育的任务是使人确立
为全人类服务的目标

 学校固然是传授知识的场所,但仅把学校视为
传播知识的工具,是远远不够的,甚至是错误的。因
为知识所给予人的“是什么”,它不能告诉人“为什
么”。知识告诉人们各种事实怎样相互联系、相互制
约。但是这种客观知识并不能告诉人们什么是人生
的目标。“关于真理的知识是了不起的,可是它却很
少能起到指导作用,它甚至不能证明向往这种真理
知识的志向是正当的和有价值的。”[1]2 0 7 人们可能
有关于“是什么”的最明晰最完备的知识,但还不能
由此导出我们人类所向往的目标应当是什么。爱因
斯坦说,知识是可贵的。“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并为
之奋斗,是人的最高品质之一。”[1 ]2 2 4 但是,“切不可
把理智奉为我们的上帝;它固然有强有力的身躯,但
却没有人性”[1]2 2 4 ,知识在指导人的人生目标上是
“盲目的”。
能指导人的最高尚的目标根植于“人要爱一切
人”的伟大理想。人类就是在这种博爱思想引导下不断进步。
爱因斯坦把人生最高尚的目标概括为:“个人的自由而有责任心的发展,使他得以在为全人类的服
务中自由地、愉快地贡献出他的力量。”[1]2 0 8 为全人
类服务是一个非常崇高的目标,“就我们的微弱能力
而论,要完全达到它还差得很远”[1 ]2 0 8 。
在《我的世界观》一文中,爱因斯坦说:人是为别
人而生存的———首先是为那样一些人,他们的喜悦
和健康关系着我们自己的全部生活;然后是为许多
我们所不认识的人,他们的命运通过同情的纽带同
我们密切结合在一起。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着别人(包括生者
和死者)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1
]5

人与社会紧密相关。我们吃别人种的粮食,穿
别人缝的衣服,住别人造的房子。我们大部知识都
是别人传授给我们的。我们之所以胜过野兽,就在
于我们是生活在社会中。人的生活之所以有意义,就
在于他是伟大社会的一员。一个人的价值首先取决
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
用。人的价值在奉献而不是索取。[1
]5

1 9 3 1 年,爱因斯坦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
演讲,他一方面赞扬应用科学所取得的成就,同时又















二、教育的价值在于养成人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

http://www.chnbloger.com/shj48wjyj.htm

http://www.chnbloger.com/shj48wjyj.htm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思想研究----爱因斯坦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