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管(九)——项目范围管理

·里程碑:在每个分解单元中都存在可交付的成果和里程碑。里程碑标志着某个可交付成果或者阶段的正式完成。里程碑和可交付成果紧密联系在一起,但并不是一个事物。可交付成果可能包括报告、原型、成果和最终产品。而里程碑则关注于是否完成。

·工作包:位于WBS每条分支的最底层的可交付成果或项目工作组成部分。工作包的大小应该是8-80个小时能够完成。

·控制帐户:简称CA,是一种管理控制点,是工作包的规划基础。在该控制点上,把范围、成本和进度加以整合,并把它们与挣值相比较,以测量绩效。控制帐户设置在工作分解结构的特定管理节点上。每一个控制帐户都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工作包,但是每一个工作包只能属于一个控制帐户

·规划包:在控制帐户之下(工作包之上),工作内容已知但尚缺详细进度活动的WBS组成部分。规划包是暂时用来做计划的。随着情况的逐渐清晰,规划包最终将被分解成工作包以及相应的具体活动。

·WBS词典:制作WBS过程中,要给WBS的每个部分一个帐户编码,它们是成本、进度和资源使用信息汇总的层次结构。需要生成一些配置文件,这些文件要和WBS配合使用,称为WBS词典,也称为WBS词汇表,WBS词典可能包括:帐户编码、工作描述、假设条件、制约因素、负责人或组织单元、进度里程碑、相关的进度活动、所需要的资源、成本估算、质量要求、验收标准、技术参考文献、协议信息等。

·创建WBS分解的原则:1、功能或技术原则;2、组织结构原则;3、系统和子系统原则;

·WBS表示形式主要有树型结构和表格形式,树形结构图的WBS层次清晰、直观性和结构性强,但不容易修改,对大的复杂的项目很难表示出项目的全貌;表格形的直观性较差,但能够反映出项目所有的工作要素。也有『鱼骨式的』,但不常用。

·创建WBS的分解过程中应该注意8个方面: 

1、WBS必须是面向可交付成果的;

2、WBS必须符合项目的范围;

3、WBS底层应支持计划和控制;

4、WBS中的元素必须有人负责;

5、WBS一个工作单元只能从属于某个上层单元,避免交叉重属;

6、WBS应该包括项目管理工作,也要包括分包出去的工作;

7、WBS的编制需要所有(主要)项目干系人的参与;

8、WBS并非是一层不变的。

·确认范围:是正式验收项目已完成的可交付成果的过程;

·软件需求工程的活动分为五个独立阶段:

1、需求获取:通过与用户交流,对现有系统的观察及对任务进行分析,从而开发、捕获和修订用户的需求;

2、需求建模:为最终用户所看到的系统建立一个概念模型,作为对需求的抽象描述,并尽可能多的捕获现实世界的语义;

3、形成需求规格:生成需求模型构件的精确的形式化的描述,作为用户和开发者之间的一个协约;

4、需求验证:以需求规格说明书为输入,通过符号执行、模拟或快速原型等途径,分析需求规格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包含有效性检查,一致性检查,可行性检查和确认可验证性;

5、需求管理:支持系统的需求演进,如需求变化和可跟踪性问题;

·需求管理的需求状态

1、已建议:该需求已被有权提出需求的人建议;

2、已批准:该需求已被分析,估计了其对项目余下部分的影响(包括成本和对项目其余部分的干扰),已用一个确定的产品版本号或创建编号分配到相关的基线中,软件开发团队已同意实现该项需求;

3、已实现:已实现需求代码的设计、编写和单元测试;

4、已验证:使用选择的方法已验证了实现的需求,例如测试和检测,审查该需求跟踪与测试用例相符。该需求现在被认为完成。

5、已删除:计划的需求已从基线中删除,但包括一个原因说明和做出删除决定的人员;

·物料清单:用于描述生产一个产品所需的实际部件、组件和构件的分级层次表格;

项目的范围基准:被批准的详细的项目范围说明书和与之相关的WBS及WBS字典作为项目的范围基准,并在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内对之进行监控、核实和确认;

·范围变更的主要内容

1、影响导致范围变更的因素,并尽量使这些因素向有利的方面发展;

2、判断范围变更是否已经发生;

3、范围变更发生时管理实际的变更,确保所有被请求的变更按照项目整体变更控制过程处理;

·确认范围与质量控制区别

1、确认范围强调可交付成果获得客户或发起人的接受;质量控制强调可交付成果的正确性,并符合为其制定的具体质量要求;

2、质量控制一般在确认范围之前进行,也可以同时进行;确认范围一般在阶段末尾进行;

3、质量控制属内部检查;确认范围则是由外部干系人对项目可交付成果进行检查验收;




你可能感兴趣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