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白鹤——论庐隐

云端白鹤——论庐隐

摘要:通过对庐隐小说的剖析,展示了刚刚觉醒的知识女性对爱情、对人生的独特认识及丰富的内心世界,揭示出庐隐小说中的爱情主题和悲哀思想,体现了她迥异于其他女作家的个性。

关键词:庐隐爱情主题个性主义悲哀思想感伤

庐隐,在“五四”时期是与冰心齐名的女作家,曾有许多年几乎被人遗忘了。

1934年的《文学》杂志曾这样评价过庐隐:只有十三四年创作生涯的庐隐,是时代的产儿,为我们留下作品十一部之多,这不仅是中国新文学的财富,也是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透镜。茅盾说:“读庐隐的全部著作,就仿佛再呼吸着‘五四’时期的空气,我们看见一些‘追求人生意义’的热情的然而空想的青年们在书中苦闷地徘徊,我们又看见一些负荷着几千年传统思想束缚的青年们在书中叫着‘自我发展’……”

一、庐隐小说中的爱情主题

当时的评论家曾有意无意地封庐隐为“描写恋爱的专家”,对此谑称她坦然受之,欣然领之。庐隐的小说十有八九是以描写爱情为主题的,而且她的一生也经历了两次惊世骇俗的爱情,所以她对爱情有着别人缺少的刻骨铭心的感受,而且她的爱情小说与当时其他女作家所描写的爱情有着不同之处。她的小说多以苦恋的男女、落寞的感情和不幸的婚姻为题材,对知识女性的处境尤其感到悲观。

庐隐的成名作《海滨故人》明确地以“爱”的主题“反映着‘五四’时代觉悟的女子——从狭的笼里初出来的一部分女子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小说中着力刻划的四位女大学生,实际是庐隐大学时代关系最密切的三位同学的化身。她们有抱负、积极勇进,在时代浪潮的感召下,探求人生意义,追求个性自由和美满爱情,她们寻到“人生的意义只是恋爱”。她还在其代表作《何处是归程》(短篇小说)中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婚姻观,她认为一般男女视婚姻为便宜的捷径,这种想法显然大错特错了,真相该是:男子娶妻“为了家务的管理和性欲的发泄”,女子嫁人则“为了吃饭享福”。如此各取所需,婚姻还怎么算得上是心灵美好的归程?小说中另有一位女强人,她抱定独身主义,将青春全部献给了妇女运动,却也同样郁郁寡欢,不胜寂寞之感:“真的,我现在感到各方面都太孤零了。”如此看来,当时的知识女性在婚姻方面真是进退两难。虽然如此,但在庐隐看来爱是不能忘记也不容贬谪的,唯有充满平等、真诚与幸福的爱,才应受到最高的礼赞。

庐隐作为“五四”时期成长起来的现代女性有着新型的婚恋观。她提倡建立灵肉相统一的性爱观念,凭借自身的力量,在思想的相互了解与感性志趣契合的基础上,独立的择偶,并全无挂碍地相知相亲相爱,选择优美的精神之舍,真正掌握自己命运。不管是庐隐与当时“使君有妇”的郭梦良的结合,还是她和小她八岁的 “小丈夫”李唯建的结合在当时都是极富震撼力的事情。《海滨故人》也高唱了一曲浪漫的现代恋歌。尽管梓青是有妇之夫,但他与露沙在精神上的相通相溶,志同道合,促使他俩冲破封建道德的藩篱,结伴云游四海了。更有《象牙戒指》中沁珠与曹君的生死恋。这种种的爱情,不管是否合乎道德,都是其中的男女主人公的全部心力和血肉铸就的,由两颗心的血来滋润的。因此,庐隐认为这种爱是圣洁的,珍贵的。

庐隐这种对男女爱情的理解从理性层面确立了爱情的神圣性,并把它升华到追求生命自由意识的高度来认识,反叛了封建礼教对女性性爱权力的剥夺。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在庐隐的作品中,没有展现出对这些恋爱对象值不值得爱的论述,从而使神圣的爱情往往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不切实际,这是作者及主人公信仰恋爱至上主义的弱点造成的。

封建礼教的藩蓠,紧紧地束缚着女性对爱的追求,也无形地束缚着女性的心。五四初期追求自主爱情的女孩子们,已遭到种种顽固的阻挠,那么,一个饱经忧患带着亡夫之创的女性的爱情更会怎样呢?日记体长篇小说《归雁》就写了这样的故事,这是一部从心灵深处发出来的动人的哀曲。主人公纫青象一只负伤的雁儿结束了飘泊回到故地,剑尘的爱使她重新感到生活的可爱,燃起了冲破礼教藩蓠的渴望之火,然而,时代环境的压迫,内心潜在的封建因袭,心创难平而不忍因此影响剑尘的未来生活,她拒绝了剑尘的爱。最后,她是负荷着更深的悲哀重去漂泊。尽管“归雁”又添了一重悲哀,但她毕竟有了热烈的呼喊,热烈的追求,标志着庐隐的悲歌中,这一代追求个性解放的知识女性踏上了新的一段路途。

《云鸥情书集》和《女人的心》则写了对爱情的新的“胜利”。

书信集《云鸥情书集》以纯书信的形式,塑造了一个终于战胜了悲哀,傲视礼教和社会的讥弹,为了情人“纯洁的爱用大无畏的精神自造命运”的女性的形象。长篇小说《女人的心》更对道德题材进行了新的开拓,集中体现了庐隐对旧礼教、旧道德的彻底批判。社会允许并不爱妻儿的素璞的丈夫对妻子的不忠实,而对与纯士志同道合真诚相爱的素璞却加以冷酷的责难。素璞痛恨这虚伪的伦理道德,经过极大的努力,在欧洲与纯士结合成合法伴侣。她是胜利了、获得了以爱情为基础的的合乎道德的美满婚姻。但是生活于礼教森严的旧中国,这位有巨大勇气的女主人公毕竟又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她归国后面对足置人于死地的无形的刀,又起了苦闷的彷徨。

庐隐大胆否定虚伪的旧道德旧礼教,热情歌颂热烈不懈地追求合乎人性道德的幸福爱情的女性,发展地刻划了一代知识女性十余年的追求历程:从迷惘中觉醒了个性,到追求爱时苦闷彷徨甚至失望,最后觉悟到要彻底冲破旧礼教。这历程始终融和着感伤的情调。透过庐隐笔下人物笼罩着感伤色彩的恋爱,人们真切地看到时代矛盾的激化和整整一代时代儿的风貌。

二、庐隐小说中的悲哀与感伤

庐隐是一位感伤的悲观主义者。除了早期若干篇作品外,作品都没有摆脱悲哀的色调。她追求人生的意义,但看不到人生的前途,觉得人生“比作梦还要不可捉摸”,她在悲哀的海里,几乎苦苦挣扎了一生。她,或她作品里的主人,常常被悲哀所困扰,不得解脱,把悲哀看作是伟大的圣者。苏雪林说,庐隐的作品,“总是充满了悲哀,苦闷,愤世,嫉邪,视世间事无一当意,世间人无一惬心”(《二三十年代作家与作品》)。

作为一个与冰心齐名的作家,庐隐的作品所含的思想却正与冰心作品中所含的恰恰相反:冰心在作品里,通过对无限生动的大自然和母爱的沤歌,表现出她对自由、光明人生的追求的理想。庐隐的作品则不同,她的主人公都是无出路的,前途茫茫,一片黑暗,他们负荷着冷酷、无情的现实,悲哀着走向人生的尽头、有人说“黄庐隐对社会里的任何人都不承认,她深深的感受着孤独。谢冰心主张则不然,她认为在人与人之间,是有不可分离的关系、这样,黄庐隐便必然的用着悲哀的视线眺望人间,而谢冰心,也不可避免的用了无限的热情来温暖人类。她们俩,一个是对世界表现了完全的绝望,一个是感觉着被损害的伟大的爱可以如死灰之能复燃……”

庐隐笔下,都是些悲苦命运的挣扎者,寻常的女性、寻常的爱、寻常的悲剧。“然而人们灭亡于英雄的特别的悲剧者少,消磨于极平常的,或者简直近于没有事情的悲剧者却多。”露沙、素璞她们的悲剧并不仅是她们个人的悲剧,而是时代痛苦的特定记录。反封建是现代史上决定性的社会矛盾之一,尖锐的社会矛盾左右着人们的命运。一代知识女性热烈追求个性解放理想爱情是新时代的产物,这在旧道德灭亡前夕挣扎愈烈的情形下,必然要遭受极大的苦难,甚至酿成悲剧。而这些悲剧不是足以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悲剧”,只是些司空见惯的“寻常事”,因而往往让人等闲视之。庐隐却是用她那悲苦的灵魂敏锐地感受,深沉地思索,同时用濡血蘸泪的笔把军些多得叫人麻木的“平常”的真象披露无遗。有人曾认为庐隐“只是一味用了锦绣的文字织那些伤感消沉悲哀的梦境,所以她的作品除了足以维持那残存的封建思想和旧道德外,无半点为妇女前途改选和革新的功效。”无庸讳言庐隐感伤的局限,不过恰恰与上面这看法相反,庐隐式感伤是彻底否定封建思想道德的。“感伤”,正是庐隐作为那时代的清醒者的可贵标志,在那理应诅咒的沉沉黑夜,深刻的思想痛苦所具有的人生价值和现实意义,非是浅薄的欢乐所能比拟的。人们只是从慑服于旧道德终至放弃了爱却心怀隐恨的云青身上,就可以感到被扼杀、被摧残的压抑,不禁痛惜这凋谢了的“美好”,认识到旧道德的不合理,从而愤恨灭绝人性的旧势力。而众多在血泪中挣扎、呼唤、求索的女性,以她们所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和她们所希冀的美好境界,激发了人们的意志,提高人的品格,更加坚定地追求理想人生。可见,庐隐那感伤的“平常悲剧”有一种独特的积极作用,即它能唤起人们强烈的伦理态度和强烈的道德震憾。

这感伤,即使在现在依然不失其魅力和震憾力。人们除了可以再度在艺术氛围中认识五四的一个重要侧面,还会因那时代充满苦难的追求而牵动心弦,更珍惜自身的幸福,向往更美好的理想人生,也更勇敢和坚韧地为理想奋斗。

庐隐作品倾向的形成是有多方面原因的。首先,她的家庭、教育在她思想里形成了一个特有的世界观,这是绝大部分知识分子所共有的。二是她的生活环境是冷酷的,她几乎没有父母之爱,没有亲人之情,她在家奴般的生活里感情受到了摧毁;到了成年,其遭遇又十分不幸,亲人的相继死亡,这残酷的命运,使她悲痛欲绝。三是“五四”运动的落潮,给当时很多渴望光明追求进步的知识分子带来了重大影响,庐隐也是其中的一个。她曾说:“我不满意这个现实的人间,一起头我就这样,其中所不同的,是从前只觉得伤感而不想来解决这伤感,所以第二步,我还是不满意人间的一切,我还是伤感,第三步呢,不满意于人间和伤感也更深进一层,但我却有了对付这伤感和不满意于人间的方法,我现在不愿意多说伤感,并不是我根本不伤感,只因我的伤感,已到不可说的地步……”

三、庐隐小说中的艺术魅力

庐隐式感伤,是庐隐对现实美独特的感受和认识,是她创作个性的最根本体现。这感伤从一定角度对社会生活的本质作了正确和深刻的揭示,表现了庐隐自己在《著作家应有的修养》中说的,以热情“去温慰人间的悲苦者,鼓励世上的怯懦者”这一有积极倾向的真情实感,这有其独特的价值。同时,庐隐式感伤之所以能有这样的价值,并非是她进行了许多冠冕堂皇的抽象说教,恰相反,庐隐的艺术表现本身是比较成功的,使其那“不乏力的感伤”有着感人至深而又闪烁个性之光的艺术魅力。

首先,庐隐的艺术构思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真切而又迷蒙。庐隐是自叙传型的作家,很多作品是以她本人和周围的朋友为原型的,如《云鸥情书集》是她与李唯建的情书合集,《象牙戒指》记述了石评梅的爱情,因而她对素材本身已有着深切的感受。而且,她是注重情感的,她把她富个性的情感渗透到整个艺术构思中,她曾说:“被我描写的某人,是否和我所想象的伤心程度一样,谁又敢断定呢?然而那些人只是我借她们来为我象征之用”,所以,她的作品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庐隐正是以她丰富的想象力和她对客观现实独特的情感体验——感伤,赋予她笔下人物以生命,同时又使人物活动的氛围弥漫着感伤的雾霭。《树荫下》的沙冷与她的恋人在树荫下空寂的环境里,由心灵的沟通达到谐和,他们都“沉醉于这伟大的沉默中了,”然而“一阵阵粗鲁的喘息声,扰乱了四境的幽静”,他们急忙离开人群、离开山坡,“回头看那松树的荫影,荫影下的一切,都不免有些怅惘……”,沙冷是感伤的,树荫下的环境也是感伤的,但这感伤不是浅露的,而是经过艺术化的内在的、深沉的、隐约的苦闷。庐隐正是以这种如纱似雾的感伤构思其作品,给人以飘渺迷离的感觉。同时,由于庐隐的感伤是植根于现实的,因而她的艺术构思所创造出来的形象是真切的、典型的。说到典型,应该对庐隐的人物有一个特别的认识。虽然,在庐隐的一系列女性形象中,作为单个人物会给人以雷同之感,没有明显的区别,但如果从她们的思想情绪和她们在追求中的思想发展历程来看,她们在中国新文学史上是独特的、典型的。这些人物是庐隐不断的探究着人生、同时又精细真切地感受她个人和同命运的时代儿的生活实践而创造出来的,“庐隐的苦闷,现代有几个人不曾感觉到?经验过?但别人讳莫如深,唯恐人知,庐隐却很坦白地暴露出来,又能从世俗的非笑中毅然决然找寻苦闷的出路”,自然真切地把观察、感觉和经验过的,以她独特的敏感性提炼组合,从一个特定的侧面把生活的本质鲜明和强烈地表现出来。因此庐隐的感伤又是真实可见的。至此可以看到庐隐的艺术构思是:真切而又迷蒙。这使她的艺术形象有独特的魅力:看得真切,而又空灵飘忽,难于捕捉。

这样的艺术构思是成功的。作者的创作意图,是通过表现自己对人生的体会和对理想人生的追求,达到“安慰人生,刺激人生,鞭策人生”的效用。她所要揭示的是丰富复杂的情感世界,因而,她把真切而迷离、若隐若现的浪漫情调,赋予从露沙到冷鸥、素璞这一系列长于思索少于行动的感伤女性,是很恰当贴切的。

庐隐广泛运用书信、日记形式,不少作品还纯粹是书信体、日记体的,这在新文学史上是比较特别的。在不少作品中,书信、日记中还会有书信、日记。所以庐隐的小说比较散文化。散文化结构是庐隐小说又一重要艺术特征。这样的结构形式,对于刻划深邃的内心天地,自有其他形式所欠缺的亲切、细腻、自由的优点。《胜利以后》以沁芝给琼芳的信,一方面通过主人公自己的“以笔代口”流露出对经过奋斗而获得的爱的胜利后的失望惆怅;另方面,又能跨越时空自由地以“信中信”(文琪给沁芝的信中再引肖玉的信)等多种形式,调集其他人物对女子进入家庭后的各种切身体会,以及社会复杂的环境,从而集中表现了“胜利以后的感伤”这一主题。由此可以看到庐隐这样的结构的成功处。

自然,这样的形式,也让庐隐的小说显显得有些散漫,难于控制。但瑕不掩瑜,它毕竟比较深刻有力地表现了庐隐独特的感伤。那一代知识女性在爱的追求和人生探索历程中的、积极进取与苦闷彷徨相互交战的矛盾心理,得到酣畅淋漓的刻画,感伤的旋律获得了自由飞翔的天地。

象征,在庐隐小说中处处可见,成为其一重要的艺术特征。《地上的乐园》、《憔悴梨花》、《狂风里》等等小说名本身,就很有象征意味,概括性地深广地揭示了小说的内容。而以冷月清流、秋风落叶、山岫暮霭等等凄迷的景物来映衬人物的命运,更是俯拾皆是。《风欺雪虐》一开始,作者先绘就了一幅凄惨的“风雪寒梅图”,及至结尾再略点梅花,读者面前交叠着梅痕和梅花的形象,梅花正象征了梅痕,梅花被毁的前程正暗示着女主人公梅痕被环境、命运逼迫着的前程。于是,梅痕迷茫的出路,更强烈地牵扯每个读者的心。

庐隐的“生活态度则似浪漫而实谨严”,其悲歌的女性,又都是一些负荷着几千年传统意识束缚的青年知识分子。在社会矛盾激烈冲突的新旧交替时代,她们追求个性解放的理想人生,自然免不了要失望与彷徨。于是,这些自以为看破世界,实际上终不能“游戏人间”的女性,更加向她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发展,也更加敏感,甚至“大自然的伟力”的象征亦能决定她们人生路上的重要问题(《幽弦》中的倩娟)。

所有这些骨子里都渗着悲哀的象征,很有魅力地完善着“庐隐式感伤”。

庐隐式感伤之所以很有吸引力,还在于”她有生动的笔法可以使一切个人的事情使别人感到兴味”。文学是用语言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可见语言的重要。庐隐的文学语言颇有特色,她的语言隽雅婉约、细腻蕴藉又不失流利自然。她的小说有浓厚的古典诗词风味,尤其是婉约词风的情调更充溢其中:人物语言、叙述描写、自然形象的塑造都是这样。如“独立苍茫愁何多?∕抚景伤飘泊!∕繁华如梦,∕姹紫嫣红转眼过!∕何事伤飘泊!”(《醉后》)等清丽凄怨的话语,很切合这一代知识女性的现实生活和纤细的内在意识。而凄迷的情境显示的梦幻色彩,也与人物的实际相谐和。庐隐正是以这样的语言很好地表达了她独特的构思,抒写了她为一代知识女性艰难的爱而悲歌的感伤情怀,扣动了读者的心弦,使其感伤沁人心髓。

真切而又迷蒙的艺术构思、书信日记体、散文化结构、象征手法的广泛运用,以及隽雅婉约的艺术语言等等有机组合、使庐隐式感伤在充满时代的气息的同时,处处闪烁着庐隐独特的个性之光。

庐隐是有创作个性的作家,在她短短十几年的创作生涯中,主要是以其具有较高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庐隐式感伤”,为那一代知识女性的爱,唱出了一曲曲动人的悲歌。

庐隐,像一颗灿烂的明星,亮在旧中国的黑夜,光辉是不灭的,她在中国新文学史上的地位是永存的。她说过:“沉默比什么都伟大!”她已经沉默了四十多年,文学史家们应该让她那颗受尽人生苦辛的心和悲苦的感情得到安慰,给这位敢爱敢恨的女作家以公正的历史评价!

参考书目:

《庐隐自传》

《庐隐传》

《〈海滨故人〉的作者庐隐女士》

《关于庐隐的回忆》

《火焰》

《庐隐选集》

《庐隐创作选》

《庐隐佳作选》

你可能感兴趣的:(云端白鹤——论庐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