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得仔细

他三人将三个果各各受用。那八戒食肠大,口又大,一则是听见童子吃时,便觉馋虫拱动,却才见了果子,拿过来,张开口,骨碌的囫囵吞咽下肚,却白着眼胡赖,向行者、沙僧道:“你两个吃的是甚么?”沙僧道:“人参果。”八戒道:“甚么味道?”行者道:“悟净,不要睬他!你倒先吃了,又来问谁?”八戒道:“哥哥,吃的忙了些,不像你们细嚼细咽,尝出些滋味。我也不知有核无核,就吞下去了。哥啊,为人为彻。已经调动我这馋虫,再去弄个儿来,老猪细细的吃吃。”行者道:“兄弟,你好不知止足这个东西,比不得那米食面食,撞着尽饱。象这一万年只结得三十个,我们吃他这一个,也是大有缘法,不等小可。罢罢罢!彀了!”

此段引自《西游记》第二十四回,话说这回是记载到师徒四人来到地祖镇元大仙的地盘:万寿山五庄园。这段是写猴子偷了人参果,拿回来给猪、沙吃,哥仨个就吃开了。老猪吃得急,直吞了,没吃出味道来,就缠着猴子再去偷几颗,又被猴子数落了。

引出这段,是因为第七天,已经不知道可以写什么了,黔驴技穷、江郎才尽,要输出必先有输入,妇人分娩肚子里还要有货呢,写东西肚子里一定得有墨水,虽然今年也看了不少书,但是杂七杂八,不成系统,再者我这看书经过就跟老猪吃人参果似的,囫囵咽了,很多也读不出滋味来,书看完了,书里的东西还是作者的,没有成为自己的。

所以,书看得多还是没甚用,得要看得仔细,像猴子、沙僧,吃果子得细细嚼咽,吃得少,吃得慢,但吃出了味道。朱熹的《训学斋规》记:“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一本书,看得透了,看得彻了,才看出价值来,这些,也是长大后才慢慢懂的道理。例如诺大一部《西游记》是讲什么?小时看就是看猴子,闹天宫、战天将,保唐西去,一路打尽魑魅魍魉,通关打怪,取了真经,满载而归,着实过瘾;大时再看,人有说宣佛,也有说扬道,亦有说佛道相争,各种腹黑,各种论调,其实吴公开篇即说“预知造化会元功,需看西游释厄传”,这样才是看出些门道来了。

当然,囤货的方式还有很多了,大自然和日常生活即是一本书,此书翻不尽头,看不到边,需要慢慢体会和经历。人参果一万年才三十颗,闻一闻,就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就活四万七千年。书海浩瀚取之不竭,虽不能延年益寿,却像那南北大菜、满汉全席,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样样吃得爽口。学会观察和思考,才是“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的看书好方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书得仔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