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世界文明在公元1500年之前一直是缓慢而渐进的发展,彼时中国与西方(或者西方与中国)的差距很小。
公元1500年之后,中国文明的发展和历史的进程仍延续了之前的脉络,甚至出现了盛极而衰的趋势。但西方文明则完全不同,出现了爆炸式的发展,从农业、工业、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全面超越中国,并将其他人类文明远远甩在了身后。 也因此,中国的近代史成为了闭关落后被动挨打的屈辱史。
这一切的背后原因,固然有很多,但最为至关重要的一点,竟然是因为“阅读”。
公元1500年之前,在阅读方面,由于图书是一种非常昂贵的奢侈品,大量的自由的阅读只能是极少数人的“专利”,无论在中国在西方,真正的阅读人口(能够通过阅读自我而学习和成长,而非简单的识字者)都不超过3%。但在德国人古登堡发明活字印刷机并迅速在欧洲普及之后,在西方,图书逐渐从奢侈品变成了平民化的东西,阅读人口的比例开始快速增加。
但中国直到清朝末期,才从西方引进铅活字印刷术,因此在阅读传统方面,中国与西方就有了近代400年的差距。
公元1500年之后,西方渐次出现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农业革命、工业革命…… 这些人类文明在近代的所有伟大变革,中国全部缺席。这背后的最重要的基础,是不断出版和印刷大量的古代经典和当时新创作的图书,大量的人口可以大量的自由的阅读,从而整体提升了西方民族的智识和创造力。
在这个阶段,由于大量图书的创作和出版(包括格林兄弟、安徒生为代表的一批人为儿童直接创作),西欧民族形成了家庭阅读和亲子阅读的传统,这以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但中国从未出现家庭阅读和亲子阅读的传统,哪怕是在21世纪的今天。
所以,表面上看中国的落后是因为缺席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农业革命、工业革命等一系列近代历史的伟大事件。但在我看来,中国最要命的缺席,乃是对公元1500年之后四五百年间的“阅读革命”的缺席。
由于对“阅读革命”的长时间缺席,使得由阅读革命引发的一系列运动、改革和革命,统统都没有机会在中国首先发端。
(二) 我们今天是否还有机会补上“阅读革命”这一课?
中国的教育和阅读,有着功利化的悠久传统。
独一无二的科举考试制度,虽然有其社会稳定、文官治国的积极价值,但就像硬币的两面一样,科举考试的负面影响也非常巨大。
古代的“读书人”最大的人生梦想就是考取功名,而不是和西方一样,为了探究人类、自然、宇宙的终极奥秘。因此,一旦科举中榜,功成名就,就从此不再学习和读书,而名落孙山者心灰意冷,就更不会去学习和读书了。 这个科举的坏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的高考(以及围绕高考的整个应试教育体制)。亿万学子们中小学阶段辛苦学习,最大的目标是就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然后呢?然后就不学习不读书了!学习的目的竟然最终是为了不学习,读书的目标竟然最终是为了不读书!
而西方的传统,从古希腊的先哲,到文艺复兴的巨匠,再到今天的西方学者科学家,都是为了兴趣而求学和做研究,而几乎没有功利的传统。
我们还把“上学”和“阅读(或读书)”两个概念搅到一起,社会上常常“读书无用论”沉滓泛起,其实说的都是“上学无用”。 许多成功人士都没有从大学甚至中学毕业,这只能证明上学可能是无用的,但不能证明阅读或读书无用。
事实上,如果上学的代价是剥夺学生大量的自由的阅读的时间、兴趣和能力,这样的上学当然是无用的!
比尔盖茨、乔布斯、李嘉诚、王永庆、松下幸之助等没有取得大学毕业证者,无一例外都是阅读的超级爱好者。
(三)阅读不能分为课内和课外,也不是语文的一部分。阅读是整个基础教育的基础。
拥有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学生,才拥有学习各个学科都需要的基本素质,包括聆听能力、专注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 等等。
一个热爱阅读的孩子,我不能不能保证他一定学习成绩优秀;但一个不爱阅读的孩子,我可以保证他的学习成绩长远看一定好不了。
(四) 对于学校和校长和老师,以及孩子的家长来说,阅读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但要做阅读,又是非常简单的。
没有必要把阅读搞的非常复杂、非常技术化,好像非得有多高的水平才可以开展阅读,非得有多专业的水准才可以做阅读推广人。
阅读促进三要素:好的图书,好的阅读环境,好的阅读引导者。其中好的图书占有百分之七八十的权重。
提供丰富多彩的,优质有趣的图书给孩子,然后开卷有益,让孩子开始自由自在的读起来,这事就成了一大半。
不要苛求老师和家长先变成爱读书的人,根据阅读的黄金期理论,让一个人14岁以后才爱上阅读,才养成阅读习惯是极难的。
这也是为何我们都在做儿童阅读推广,极少有人和机构做成人阅读推广的原因。
你做儿童阅读推广,本来是想借用黄金期的魔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结果还没开始,先要求老师和家长(这样的成年人)变成阅读者,这是非常矛盾的,陷入了死循环。
我们不要要求老师和家长必须先变成阅读者,只要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真的有爱,真的相信阅读的好处,真的愿意坚守真教育的理想,他们都可以提供好的图书和好的环境,创造条件让孩子去阅读。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相信儿童。 也要相信那些虽然无法再真正爱上阅读,但是真心爱孩子、真心懂得和理解阅读对儿童的重要价值、并且愿意为此不断努力(除了强迫自己变成爱阅读的人)的老师和家长。
老师和家长虽很难成为阅读的榜样,但一定不要成为妨碍阅读的负面榜样。
(五) 阅读改变世界——也许很难,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先改变自己,从自己做起,从自己的家庭做起,从自己的班级做起。
我对所有的老师都有一个希望,全中国所有的教师一定都可以做儿童阅读。
有部分教师限于应试教育的束缚,限于现有教育体制的压力,虽然觉得我说的都很对,100%赞同,但他们坦率地说自己做不到。
我对此都非常理解,我不要求你马上在班级和学校开展阅读,但我希望你首先诚实面对自己,诚实面对自己的孩子,从自己的家庭开始,与自己的孩子开始亲子阅读。
你先把阅读这样的好事用在自己家里,一段时间之后,你可以自己再决定,是不是在班级也开始?
要知道,公元1500年之后那场发生在西方的伟大的“阅读革命”,就是从家庭阅读和亲子阅读开始的。
【注1】真正的阅读人口:指那些能够通过阅读实现自我而学习和成长,乃至能够终身学习的人,而非简单的识字者。甚至许多读过私塾的人都不算真正的阅读人口(我小时候见过几个这样的老年亲戚)。据我推算,公元1500年之前,任何国家的阅读人口都不可能达到3%。。
【注2】毕昇的活字印刷(泥活字)术的发明虽然早于古登堡的活字印刷机(金属活字),但由于缺陷太多,仅仅是纸上谈兵,从未真正被印刷作坊在大量印刷中使用,更谈不上普及了。具体的原因和细节,请各位自行百度,我就不科普了。
注:本文转自亲近母语点灯人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qjmydd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