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水井教学3.0

13位外国客人,4位台港友人,40名省内校长同时造访翠屏区凉水井中学,所为何来?


凉水井教学3.0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5月11日(周三), 由9位美国客人,4位印度客人和3名香港人、1名台湾人及省内多名校长组成的国内外教育专家团队一行50余人,造访了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凉水井初中。该校校长龙云君,副校长吴舸、侯开华及全校老师、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对国内外专家的到访表示欢迎。


凉水井教学3.0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在凉水井中学,来宾们与学校师生互作介绍,并随意参观校园环境,宾主双方一起听了音乐网课。随后,客人们进入不同教室听课观摩,了解教学动态。在陪同观摩中,龙云君校长就本校现状与过去的努力作了介绍,并分享与国内外网络平台研修合作者们的珍贵合作,随访团的美国记者翻译沟通达意。在交流途中,龙云君就国内外专家团队感兴趣的话题,重点向介绍了学校学生“保持学习力”的做法,全面阐释了本校课程体系中的“闭环理论”(理论机制如同心脏在人体中运输血液的原理),尤其是个性化学习的实效达成对学生综合素质、批判性思维能力与学业涵养培养的重要意义。访问团对凉中近几年的努力及课改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

校长的演讲让专家团队满意而归


凉水井教学3.0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随后,宾主双方就重要节点话题在进行了深入探讨。在会谈中,龙云君指出,真实意义的个性化学习不是只发生在有围墙的固定教室,还可以是在田野、游戏中、图书馆、网络或家里。可以发生于任何人。由导学者带领学生们共同就一个课题进行深入合作式探究学习,生成集体智慧的成果。

龙云君,一个有着前卫课改理念和执行力的农村中学校长,5月11日的国内外专家面前,他侃侃而谈,抛出了9大理念(笔者现场笔录,略有整理):

一、学校发展到一定高度一定是德育做厚、做实的结果;全员参与、非说教式、体验式课堂是主流;

二、课程建设应充分挖掘本地资源融入教学、田野课程、游戏、户外活动、家庭、网络、操场。无处不课程,资源不缺,缺的是真问题。

三、重构课堂,是主阵地也最难做好。从学校体系到课程体系最终落脚点在课堂,而课堂实施与教研又是一体两面,教研需做实做厚,课堂实施最终呈现,则轻松达成。课堂改革纵深下去必然撼动学校,重心与方式调整为之适应。要敢于试水、试错、在深水区学会游泳。挖井需出水、决堤需引流,课改出现的问题必须尽快解决,要不然课改失败率极高;切入点要小,一点点发生变化,而课改后教师工作量应是减少,而质量至少不变或提高,才会有生命力,自然会改观念而非强行下令或指责;

四、校长就做两件事:思想引领,和与师生一起做教研、共同上课实操;行动与示范教师,成为杰出的沟通者;


图片发自App

五、顺应网络原住民:学生。个性化教育的实施,靠人力已经处理不了各种庞杂信息和学生成长记录数据。基于个性化发展,基于一切围绕人的发展,所以需要互联网思维和实践的真落地。课内形成大数据,教师根据大数据作出教学回应,而非会探讨哪种教法好、哪种资源好,核心是找到课堂真问题,对应的教法。资源自然会有,互联网环境下不缺资源、不缺技术,不缺优质教师,缺的是课堂上产生的真问题。一切都是人的问题。没有信息化也就没有教育现代化而非是幻灯片或PPT,需改变行走方式,教师创设或提供适合课程体系展开的一系列场景;

六、跨界学习是教育变革的有效途径(破边界)而非人为设置围墙,这样学校才会成为立体式教科书而非干巴巴的教材;

七、教师需由经验型向学术型转变、需由学生经验过度到学生知识;

八、未来学习方式决定了需要重塑学校,尽快完成四个转变:由教学论转化为学习论;由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由教材转化为课程;由教书匠转化为教育家型教师。努力架构组织、空间、课程、技术,这些是撑起未来学校大厦的支柱;

九、工作方式由垂直化向扁平化过度。学校是大家的才有意义,各种建设、各种重要举措、各种重要教研需找学生来共议,这是基于人的发展的理念,以人为本,方有意义。

正是这9大理念在凉水井中学的管理和课堂内外的生动体现,才吸引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纷至沓来,使得一所翠屏的农村初中,得以蜚声大江南北。

来访专家表示,像凉水井中学一样的农村初中,要成功实现未来学校的蓝图,最艰难之处就在课程重构能否在不断试错中找到一条切合学校自身走的路,并坚持走下去,而凉水井的执行力度很好。最后,校长龙云君表达了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让国内外专家像今天一样亲临指导并期待有深广合作的意愿。

凉水井教学3.0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凉水井教学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