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Talk跨越边界--读后感

MacTalk跨越边界--读后感_第1张图片
MacTalk跨界边界.png

MacTalk跨越边界
本书作者池建强,作为一名程序员技术起家,2012年开通微信公众平台“MacTalk”,讲述Mac、技术与人文的故事,受到广大程序员的喜爱。2015年初,加入老罗的”锤子科技“。此书是他即《MacTalk-人生元编程》第二本大作。书中包含了五个主题,分别是写给走在编程路上的人、文艺中年、自省、跨越和人物。其中有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对边界的探寻,以及在工作和写作上影响作者的人物。
对于运维出身的我来说,读起池建强的这本书。也是密码匪浅。他作为一名70后的程序员不仅仅对软件技术有着执着的热爱,更是对于开源系统,Linux操作系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更让我吃惊的是他不是仅仅局限于技术方面,对于历史人文也有很多的想法。文字功底深厚,热爱生活,一个活在当下的技术文艺人。

写给走在编程路上的人

程序员正真的价值是什么?以最小的代价解决问题!知行合一,方可无敌于天下。
优秀的程序员,除了编程技巧和程序设计能力,解决问题的稳准狠是衡量一个程序员是否优秀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资深技术人员真正的价值所在。
有想优秀必须不停的学习总结,实践。需要从每次的代码修改日志,就构建系统的环境。还需要了解网络、数据库,必须在以最小的代价来解决问题。

当程序老去

作者以自己的轻身经历,年纪40岁依然可以写代码,依旧可以做技术。但是提出某个领域深耕细作的同时,不要忘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需要终生学习。如果转行也是可以,但是必须适合自己,能够最大化你的价值。

程序员技术方向

1、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算法。深入学习。
2、至少需要掌握一门静态语言,一门动态语言。
3、推荐学习一些同事具备动态语言特性和静态语言特性的语言,如GO、swift
4、系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5、不要过于保守,比如GO、swift、Docker技术等。

文艺中年

作者从自己的成长经历,小时候的玩乐,兴趣爱好。特别是读书写作方面,我从中截取几篇关于读书方面的心得

他们曾使我空虚

影响我的10部短篇小说之《他们曾使我空虚》,由王朔选文并作序。
基本上,当我空虚的时候,想要加倍空虚,我就读小说。在没有流行音乐安慰我们的时代,小说差不多是引导我脱离现实。我读小说不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寻找教义、获得人生哲理指南什么的,正相反,是为了使自己更悲观。美好的东西在小说中往往被轻易毁灭,看得多了,便也怀疑现实。
作者喜欢的10个短篇小说,《莺莺传》《白娘子永镇雷峰塔》《驿站长》《献给爱斯美得故事》《忧国》《没有毛发的墨西哥人》《刎颈之交》《关于犹大的三种说法》《采薇》《他们不是你丈夫》大多是调侃,卡佛略微整经一点,博尔赫斯玩得比较深。

温暖的旅程

1999年,新世界出版社出版了由当时最具实力的4位小说家余华、莫言、王朔、苏童联手推出的《影响我的10部短篇小说》。

  • 《青鱼》(杜克司奈斯)
  • 《在流放地》(卡夫卡)
  • 《伊豆的歌女》(川端康成)
  • 《南方》(博尔赫斯)
  • 《傻瓜吉姆佩尔》(辛格)
  • 《孔乙己》(鲁迅)
  • 《礼拜二午睡时刻》(马尔克斯)
  • 《河的第三条岸》(罗萨)
  • 《海上扁舟》(史蒂夫.克莱恩)
  • 《鸟》(布鲁诺.舒尔茨)

我的阅读之路

作者之所以有很好的文字功底以及浩瀚的知识,与他广泛的读书习惯有很大的关系。他早年就读完了金庸古龙的所有武侠小说。青年时期又喜欢上了王朔,王朔文字带着痞气,但充满激情和速度感,读起来既痛又快,叙事风格简洁,但是全篇都是“爷就这样”的混不吝和玩世不恭,虽然通俗,但文字绝不马虎。作者推荐《动物凶猛》《我是你爸爸》和《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都是巅峰之作。
此外作者还读了很多当代中国作家的小说,包括王小波、阿城、刘震云、余华、莫言、贾平凹、冯唐等。例举了王小波和阿城的作品。其中有不少经典的引用,作为一个技术人不能片面的只关注技术上的专栏,还需要多读哲学、历史、人文和各种杂文。相对于专业书籍,人文类的书给我更大的帮助,它们让我站在历史的长河中看起落,在人类的文明中听潮汐,我开始思考“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样的终极问题。要比学习某个技能更重要的事情,就是认知世界。人类所能想象到的所有美好和黑暗,都能从书里找到。
智者说:A reader lives a thousand lives before he dies.The man who never reads lives only one.你想活一千次,还是只活一次,自己选吧。

自省

::提问:您觉得技术员是可以一直做技术,还是说管理才是出路?::
池建强:技术和管理都是很好的选择。对于程序员来说,要看个人的兴趣和天赋。大部分程序员因为性格的原因,喜欢做技术,喜欢与计算机打交道,而恰好又能把技术做好,做深,当然可以一直做技术。比如淘宝的多隆。
如果你喜欢技术的同事,又有很好的视野、格局和情商,当然可以选择涉足其他领域,比如咨询、布道、团队管理、产品设计等。另外,在技术领域遇到瓶颈,也可以在其他方面寻求突破,比如微信公众号“二爷鉴书”的作者邱岳,以前也是一个程序员,后来转做产品经理了。
如果你在技术或管理方面都很平庸,有缺乏一点勤奋,那么转那个领域都没什么前途。最怕额是,学了三年编程,就天天想着去转这个转那个的,太浮躁。
::提问:Docker、Spark等方面想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新兴技术很火爆,它们也在云企业里开始应用。我哥人觉得Spark和Docker会是很有用武之地的组合,妄想学习Spark是否可以建议下学习路线和应用方向?::
池建强:Docker、Spark都是开源的技术,我自己也很看好,我们也在用。学习这些技术其实没什么捷径,由于是开源技术,网络上可以找到大量的学习资料,去学就好了。搭建环境,更具文档作出自己的第一个应用,然后尝试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实际环境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如果你想在这些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就需要去理解这些技术的根本和实现机制。
::提问:Python、Android、PHP、JAVA、Web看了一大堆也动手实践了一些,但是还是感觉什么都不会,怎样才能让自己感觉有进步呢?
池建强:这个得看你的状态,你是学习中工作,还是工作中学习。
如果是比较纯粹的学习,你最好选一门语言和平台深入钻研,这个领域会衍生出很多其他技术,足够你学习的,学完之后要实践,比如写个APP或博客系统等,才会有更多收获。每个语言都有自己的生态圈,要融入这个生态圈里。如果你是工作状态,除了把工作中用的技术掌握好,还应该学习其他的语言和平台,一个程序员至少要掌握两门以上的编程语言,才能相互印证,融会贯通。
为什么学了好久都觉得没进步呢?第一可能没那么久,第二可能你学的东西太多了。在编程领域,没有几年持续的专注学习和实践是不可能“感到自己有点进步”的。
总结:不管做什么,从年轻的时候,你就要对你做的事情深入的了解,不肤浅,不浮躁,坚持去做一件事情,同时又意识地去提升自己的能力。
*** 每个人都知道运动和良好的饮食可以保持健康和身材,但少有人做到;每个人都知道坚持、联系和恰当的方法可以让我们脱颖而出,出类拔萃,但少有人做到。世界上优秀的人本来就是少数,认识到这一点,你会更容易理解这个世界。***

人生如摆摊

人生就像摆摊!
你可能是少年英才,天没亮就把摊位支出来了,比如牛顿,在26岁之前就已经完成了所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发现,30岁以后的人生就是挥霍才华、玩票、琢磨上帝,以及如何搞臭他一声的对手莱布尼茨。只当然是一种很牛的人生!
但我更欣赏池建强推荐的“村上春树”类型的摊位。村上30岁之前的摊位,白天是杂货铺,晚上是酒吧。30岁之后,关掉店铺,支出一个新摊儿,那就是写作,一些就是30多年。
人生如摆摊,不在乎早晚,不在乎地点,你可以在国内,也可以去国外,重要的是你卖的是什么?是真心,还是下水,是理想还是现实,是产品还是服务。

40岁了,还有没有路走

作为我一个33岁的男人,也即将面对人到40岁。对于职业和生活的困惑。池建强老师感受是,25-30岁属于尝试期,你有资本做各种尝试,技术、产品、设计、市场或者创业,摔倒了,打败了,拍拍土、爬起来摸摸准备下一次的战斗。过来30岁,你应该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和方向,也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和技能,是时候成长并做一些成就了。40岁了,还是没有路走?没有了!你可能需要的是从容并坚定地攀越你之前设定的那些高山,实现年轻时候的理想。然后在继续工作很多年
小时候写程序常常被人告诫,程序员是吃青春饭的,写到35岁就没饭吃了。但自己到了35岁,我发现自己谁都没成,除了写程序之外,还学会了写作,我终于知道我谁都成不了,我只能成为自己。
很多普通人到了40岁开始出类拔萃,并成就自己的事业,但是有更多的人像黄昏的阳光一样,默默地消失在黑暗中,就想从来没有来过这个世界,这是每个人的宿命。

人物

高晓松,恋恋风尘
林纳斯,一生只为寻找欢笑
沃兹传奇,其实我是个工程师

2016年到来了。我作为一名技术运维人员,需要更加勤奋和努力。抛弃浮躁的心态,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新一年中的目标努力学习Python语言,多读点好书,多留点时间陪伴自己的女儿。

你可能感兴趣的:(MacTalk跨越边界--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