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源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流派。它一方面反对行为主义把人看作是动物或机器;另一方面也批评认知心理学虽然重视人类的认知结构,但却忽视人类情感、态度、价值等对学习的影响,认为心理学应该探讨完整的人,强调人的价值,强调人有发展的潜能,而且有发挥潜能的内在倾向,即自我实现倾向。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以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为基础,其代表人物有马斯洛和罗杰斯,罗杰斯对学习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论述。
二、目标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的潜能、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强调把自我实现、自我选择和健康人格作为追求的目标。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释了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发展人性;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引导其结合认知与经验,肯定自我,进而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点研究如何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其从自己的角度感知世界,发展出对世界的理解,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
人本主义重视的是教学的过程而不是教学的内容,重视的是教学的方法而不是教学的结果。
三、马斯洛的学习理论
1.自我实现的人格观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格形成发展、扩充成熟的驱动力。所谓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就是“人对于自我发挥和完善的欲望,也就是一种使他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
正是由于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才使得有机体的潜能得以实现、保持和增强。人格的形成就是源于人性的这种自我的压力。人格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形成和发展正确的自我概念。而自我的正常发展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无条件的尊重和自尊。
2.内在学习论
马斯洛认为,外在学习是单纯依赖强化和条件作用的学习,其着眼点在于灌输而不在于理解,属于一种被动的、机械的、传统教育的模式。
马斯洛批判传统的学习是一种外在学习,学习活动不是由学生决定的,而是由教师强制的。
马斯洛认为,理想学校应反对外在学习,倡导内在学习。所谓内在学习就是依靠学生内在驱动,充分开发潜能,达到自我实现的学习。这是一种自觉的、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模式。这种内在教育的模式会促使学生自发地学习,打破各种束博人发展的清规戒律,自由地学他想学的任何课程,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1. 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
罗杰斯的教育理想就是要培养既用认知的方式也用情感的方式行事的知情合一的人。这种知情融为一体的人,他称之为“完人”或“功能完善者”。而要想最终实现这一教育理想,应该有一个现实的教学目标,这就是“促进变化和学习,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
2.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人本主义者倡导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有意义学习关注学习内容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它不仅是理解记忆的学习,而且是学习者所作出的一种自主、自觉的学习,能够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自行选择学习材料,自己安排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情境。
有意义学习包含四个要素:①全神贯注,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参与的过程,整个人都要参与到学习之中,既包括认知参与,也包括情感参与;②自动自发,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发起的、内在动力在学习中起主要作用;③全面发展,学习是渗透性的,它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以及个性等都发生变化;④自我评估,学习者自我评估自己的学习需求、学习目标是否完成等。
可见,所谓有意义学习,不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融合在一起的学习,是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
在这里,我们必须注意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和奥苏伯尔的有意学习的区别,罗杰斯关注的是学习内容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而奥苏贝尔则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它只涉及理智,而不涉及个人意义。因此,按照罗杰所的观点,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只是一种“在预部以上发生的学习”,并不是罗杰斯所指的有意义学习。
3. 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罗杰斯强调要把学生当人来看待,相信学生自己的潜能。教育与教学过程就是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学习是人固有能量的自我实现过程,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强调无条件积极关注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育的目标、学习的结果应该是使学生成为具有高度适应性和内在自由性的人。教师的任务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和条件,促进个体自由地成长。
学生中心模式又称为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教师最富有意义的角色不是权威,而是“助产士”和”催化剂”。教师只是一个“为学习提供便利条件的人”“学习的促进者”。在这个模式中,罗杰断强调:(1)以学生为本;(2)让学生自发地学习;(3)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4)给学生安全感。
人本主义理论提倡自我激励、自我调节的学习、情感教育、真实性评定、合作学习以及开放课常和开放学校。
非指导性教学过程包括五个阶段:(1)确定帮助的情景,即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2)探索问题,即鼓励学生自己来界定问题,教师要接受学生的感情,必要时加以澄清;(3)形成见识,即让学生讨论问题,自由地发表看法,教师给学生提供帮助;(4)计划和抉择,即由学生计划初步的决定,教师帮助学生澄清这些决定;(5)整合,即学生获得较深刻的见识,并做出较为积极的行动,教师对此要予以支持。
罗杰斯主张用“学习的促进者”代替“教师”这个称谓。教师的任务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和条件,促进个体自由地成长。学生中心模式又称为非指导模式,教师的角色是“助产士”或“催化剂”。人本主义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朋友式的。
4. 罗杰斯认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技巧,而在于特定的心理氛围围。它包括:(1)真诚;(2)尊重、关注和接纳;(3)移情性理解。
教师要营造好的课堂气氛,必须作出如下努力:
(1)真诚一致,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和学生相互间以诚相待。
(2)无条件积极关注,教师尊重学生的情感和意见,关心学习者的方方面面,接纳作为一个个体的学习者的价值观念和情感表现。
(3)同理心,就是从学生的角度去揣摩学生的思想、情感及其对世界客观的看法和态度,用“我理解你错在何处”的表达方式代替常用的结论性评价和判断,对学生的思想、看法表示理解和尊重,尽管学生的想法有时是肤浅的、不成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