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有人这样问孩子:“爸爸好,还是妈妈好?”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爸爸妈妈同等重要,只是影响的侧重点不同而已
完整的父爱和母爱是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源泉与支撑,父爱与母爱相互融合、互为补充、不可或缺、不可替代。
按照刚柔并济的自然原理,家庭中,固然需要有刚强且勇于负责的丈夫,也需要有柔顺而善于协助的妻子,彼此密切配合,以求家和万事兴。
在父母的角色扮演上面,尽量一刚一柔,孩子才不会由于父刚母刚而觉得难以承受,也不会因为父柔母柔而无所畏惧。
孩子过分刚强,将来可能处处碰壁,十分苦恼;孩子太过柔顺,将来可能到处受欺,令父母痛心。
有些妈妈,凡事会在私底下和爸爸商量,在孩子面前总是说:问问爸爸的意见,只要爸爸答应就行。把最后的决定权让给爸爸,以身作则,让孩子都尊重爸爸。
先把爸爸在家庭中刚强的地位建立起来,由爸爸来要求孩子尊重妈妈,这一刚一柔,很容易使孩子学习到刚柔相济的道理。
现代社会追求男女平等,并不一定要父刚母柔。有时候居于实际情况的需要,父母的角色可以互相调换一下,偶尔出现母刚父柔的一面,使孩子换眼界,体会一下同一个人有刚有柔的变化,对孩子的性格,有良好的影响。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爸爸的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大部分的爸爸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扮演严肃的角色,主要给孩子立规矩,教导孩子如何遵守。
父母陪伴孩子时,妈妈更多的是与孩子进行身体接触和语言交流,爸爸则更多是通过运动和孩子通过游戏来交流。
在规则方面,大部分的妈妈倾向于迁就孩子,爸爸则更注重“立规矩”。
也就是说,孩子会从爸爸这里知道什么是规则,孩子会观察爸爸怎样面对出言不逊的人,怎样面对挫折、化解危机,然后进行模仿。
第二,爸爸教导孩子形成性别意识:爸爸对男孩和女孩的性别化发展进程具有重要影响。
男孩会模仿爸爸的角色和行为,形成自己的性别特征。女孩往往从爸爸身上找到未来生活的参照,青春期的女孩甚至会把爸爸作为未来选择丈夫的标准。
那么在这期间爸爸应该怎么做呢?在0—3岁婴幼儿时期,爸爸每天至少要抽出半小时到一小时,专心跟孩子玩。可以一起做游戏,看动画片等,要让孩子感受到爸爸的关注。
小学阶段,是孩子性别意识形成的初期,爸爸的作用最为关键。要多带孩子到户外运动,多鼓励男孩的冒险精神和勇气。
对女孩来说,爸爸的言行、待人接物的态度,都会对女孩今后的社交能力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妈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通常会扮演慈母的角色,细腻的情怀教导孩子存一颗爱心。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妈妈的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积极的人际关系,如果说父爱是带有规则性的,那么母爱则是温柔细腻的。妈妈要充分让宝宝感受到被爱、被关怀。
与孩子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让孩子觉得妈妈就是“安全岛”。感受到充分母爱的孩子,将来独立得更加顺利,也会更爱他人,爱这个世界。对长大后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很有帮助。
第二,情感模式的形成,妈妈跟孩子在一起时,会滔滔不绝地说话,并不断地跟他进行眼神、肢体的接触与交流,这些都能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情感模式。孩子的要求,妈妈能立刻感知并做出反应。
长大后,他也会敏锐地感受到他人的情绪。这一点,体现在男孩身上,就是责任心强,体现在女孩身上,就是温柔细腻。
第三,性别意识的形成,父母双方在孩子性别意识形成上的作用,各有侧重。女儿的效仿对象是妈妈,她会通过观察妈妈,了解女性的性别特征。
那么妈妈又应该怎么做呢?孩子3岁以前,妈妈需要和他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这一点与爸爸不同,妈妈要花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
这是个稍纵即逝的过程,妈妈需要将重心转移到孩子身上,成为孩子的第一养育者。
孩子上小学以后,妈妈的主要任务,就是开始练习“放手”,并鼓励爸爸积极介入孩子的教育。这个时期,爸爸对孩子的影响将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