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过早的脱掉棉衣,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病菌趁虚袭击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所以,“春捂”很重要,不是有句老话说得好吗,“春捂秋冻,少生杂病”。这句老话不是谁头脑发热随便张口而出的,而是民间成千上百年生活经验积累而成的,把一些常理浓缩为精华的一句话,也保障了后人谨记因时候不同适当穿衣脱衣,免除伤风感冒之苦,是很有道理的。
那春捂捂多久最好最养生呢?怎么捂才能防病呢?哪些部位最该捂呢?如何判断是否该捂呢?捂过头了又会如何呢?是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捂呢?
捂多久才最好
一般情况下,立春后最短也要捂10—15天。这是因为虽然立春代表春天的来临,但冬季的低温并不会立刻回升,需要至少10—15天的过渡时间。在这期间,气温变化较大,如果过早脱掉棉衣,头部、下肢、手部、咽喉等都很容易在一冷一热的气温变化中,因为不适应而受寒,从而导致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
怎样判断是否该捂
捂的具体标准可以综合考虑气温和个人感觉两方面。
首先看温度。通常来说,15℃是一个临界值。低于这个气温时,最好继续“忍受”一下厚重衣物带来的不便;而当超过这个温度时,则可以考虑脱点衣服了。
其次凭感觉。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耐受冷热的程度也不同。如果“捂”着时不觉得咽喉燥热,身体冒汗,即便气温稍高于15摄氏度也不必急着脱衣;如果感觉“捂”了身体会出汗,就不妨早点换装,否则,“捂”出了汗,万一再被冷风一吹,反而容易着凉。
最后还要注意昼夜温差。这也是判断捂不捂的标准之一。早春时节,应该多多关注天气预报,提前一两天了解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物。这能在很大程度上使身体免受冷空气突至的刺激,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特别是当天气预报预告昼夜温差超过7—10℃时,就该小心防寒了。
身体哪些部位最该捂
早春捂好这5个部位,养生效果事半功倍,一年少无病,更健康。
1、捂手腕,护全身血脉
心主管全身的血脉,通过输送气血来温暖全身。原穴是主管各脏腑的元气和生命的原动力所发出的穴位——神门穴,能够强化脏腑。所以,春捂的第一个关键部位,就是神门穴所在的手腕处。
按照中医的理论来说,我们体内的元气循环会在神门穴经过、停留。如果元气循环得顺畅,身体就好,所以,早春时节捂好手腕,让神门穴保暖,可以保护全身血脉,让人体更加健康。
在早春时节,七分袖与九分袖的衣服,就不要着急穿了,尤其是老人,外出活动时尽量在外套里穿一件袖口能达到拇指根部的长袖毛衣,或是戴上一副筒儿稍微长点的手套。
神门穴位置:在腕横纹上,手小指一侧腕下方肌腱的内侧。
2、捂腰部,肾好一切都好
人的阳气以肾为本,肾居于我们的腰腹部,一旦有风寒侵入人体,肾中的阳气就会被困于下部,我们腰部以下的循环就会受到影响,这个时候,就容易出现下肢麻木,疼痛、腰膝酸软等问题。所以,春捂的第二个关键点就是腰腹位置。
除借助衣服保暖外,也可通过按摩温暖腰腹。双手交叉快速揉搓,直到把手掌搓热后,把手掌直接捂在腰两侧处,同时双手按顺时针按揉即可。亦可两手握拳,以食指掌指关节突起部放在两侧肾俞穴上,先顺时针方向压揉9次,再逆时针方向压揉9次,如此连做36次。
肾俞穴位置:取穴时通常采用俯卧姿势,肾俞穴位于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3、捂小腿,聚阳气、少疼痛
小腿,尤其是小腿外侧,这里也是保护阳气的地方,有些人在寒冷的天气里会出现头痛等症状。正如老话所讲“寒从脚起”,所以,春捂的第三个关键点就是小腿。
很多老人容易出现偏头痛或小腹痛,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眼睛痛,这种表现属于肝阳虚,这时要重点保护好小腿外侧,可以多热敷足临泣穴和阳辅穴。
足临泣穴位置:第四脚趾和小脚趾之间缝的终点,取穴方法是将手指从第四脚趾和小脚趾之间的缝向脚背方向推,推到有骨头的边缘时就是足临泣穴。
阳辅穴位置:在小腿的外侧,脚外踝关节上方四寸的位置。
4、捂肚子,护脾胃
腹部有很多重要经脉,如脾胃经、肝肾经穿过,任冲督三脉起于腹腔内。
肚脐,是人体最柔软、最脆弱的部位,也最易受寒、感染的部位。特别是一些胃部怕冷、爱腹泻的人,要特别注意这个部位的保暖。
腹部还有一个重要穴位——神阙穴。所以,护好肚子很重要,可以试试下面一个小动作。
双手掌心相对,上下摩搓直至手指手心都温暖,用一只手掌心捂住肚脐五分钟。
“气得温而易行”,手心的劳宫穴是身体的火穴,借助这里的热燥之气,温暖肚脐,可以温中散寒,健运脾胃。
另外,还可在中脘穴(位于脐上4寸)和胸骨下剑突连线的中点处热敷,有助于胃肠保暖。
5、捂颈部,防感冒
颈部,特别是后颈部有一个重要穴位——大椎。“大椎穴是众阳之汇”,主要作用就是供应气血,大椎作为经络通道的关键环节,一旦受凉易导致气血凝滞。同时,这个部位也是人体重要经脉——督脉所在。如果让大椎穴、督脉受凉,很容易感冒。
春捂最佳穿衣原则
1、爱美女性别过早换装
肩周炎、膝骨关节病是女性高发的疾病,分析原因与穿着也有很大关系。很多爱美的女性在气温回暖之后,早早地脱下棉衣。这些行为为此后肩周炎疾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年轻时不注意保暖,空调房间穿超短裙、无袖的衣服,肩关节、膝关节不能有效保暖,年龄大了之后就会出现骨关节病。
女属阴,男属阳,一般在50岁以前,男性相对怕热,女性相对怕冷。更年期之后女性也可能出现阴虚火旺的现象。所以爱美女性要注意保暖,避免上了年纪以后,肩周炎、膝骨关节病发生。
2、中老年注意“上薄下厚”
春季穿衣应以保暖为重,一件一件地减。由于人体下部的血液循环要比上部差,容易遭受风寒的侵袭,所以宜“上薄下厚”,即先减上衣,后减下装,鞋子也要穿得暖和一点。
除穿衣保暖外,不宜过早摘掉帽子、围巾,以免遭受风寒,出现头痛、感冒、伤风。
2、青少儿护好“前心后背”
面对春寒,不少家长担心孩会着凉,于是把小孩里三层外三层地包裹着,常把宝宝裹出汗,捂出痱子和其他皮肤问题。
当人体的四肢暖和时,身子也就是暖和的。家长只要摸摸孩子的手脚是暖和的,就可以了。
最重要的是,护住孩子的前心后背,因此最好给孩子做个“贴心”的小棉坎肩儿,护心护背,既不会捂过了,孩子穿着也灵活。
孩子春捂捂多少、捂多久,也要看个人的体质。让宝宝多运动,提高身体的抵抗力,才是王道。
每个人都要捂吗
春捂要特别重视对头、脚、颈、手这些部位的保暖,不要很快就摘掉帽子,取下围巾、口罩,脱掉厚袜及手套,否则很容易降低身体免疫力,导致疾病入侵。捂依各人体质而有所不同,老人、小孩或体质偏寒者可多捂几天,而体热的人则可以少捂几天。日照温度在15—20℃时,人们可适当减少穿衣。
别捂过了头
春捂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捂过了头,同样对健康不利。另外,春捂并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而是强调脱衣要递减,即衣物增减既要视天气的变化情况而定,也要根据自身的体能素质。春季气温日差较大,早晚较冷,此时可适当捂一会儿。而晴日的中午时刻,气温一般都在10℃以上,此时可适当减衣服。一般来说,春季可以让居室温度适当高一点,被子也要适当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