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回忆录——《唤醒》

高三回忆录——《唤醒》_第1张图片
肖斯塔科维奇

唤醒

他不知道这是第几次在炮火声中醒来。他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戴上许久没擦拭的圆框眼镜,拾起战友带给他的电报——又有几千人死在了法西斯的围困中,他们或许是饿死的,他想,或许是没来得及钻进掩体,遭到了炮弹的袭击?

他本应该紧张起来,面临新一天的战斗,可是他不能无视回荡在他耳畔的旋律。“现在,我是战士,不是作曲家。”他几度告诫自己,只得合上已然摊开的、写到一半的交响乐总谱;但他终究还是放不下,一首新交响曲在他的脑海里交织起来,只不过与他先前创造的交响曲相比,更为宏大——战争的残酷,苏联人民的热血拼搏,唤醒了他心中对民族的责任感,为他的音乐注入无尽的活力与激情。那就把这第七部交响曲,献给被困的列宁格勒吧,他想。献给仍在拼搏的生命,借激进的律动唤醒他们的斗志;献给在保卫战中牺牲的的战士与民众,让他们在安详的乐段中长眠。

猛烈的提琴代表冒着炮火保卫城池的坚毅,紧促的鼓点代表敌人无休止的轰炸,悠扬的长笛蕴含着他对胜利与和平的企盼。他站在交响曲首演的舞台上,看着演奏者一个个提着乐器落座。小提琴二号的裤脚撕破了,定音鼓鼓手的头发乱成一团,他感叹,这或许是历史上最狼狈的演奏;但他从乐手疲惫不安的脸上看到了一双双燃烧着希望与热血的眼睛。是他的交响乐唤醒了他们柔弱身体中的潜藏的斗士吗?他不由得被全力投入的乐手们感动了:一声声激扬的旋律中,小提琴家手中的琴弓化作利剑,铜管乐演奏者吹出了胜利与和平的号角。仿佛是为了应和他的交响曲,俄军对德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因此在演奏期间,窗外没了炮弹声,勃然而起的长号经由广播席卷了整座城池。

他不知道在舞台之外,无数人民从掩体中走出,在广播旁驻足聆听;此时此刻音乐的感染力远远超出了任何形容词的矫揉造作。音符像一只有力的手,拨开浓云密布的情绪,直击灵魂,唤醒人们的斗志与希望。那真的是被轰炸了整整一个月,丧尽了锐气的民族吗?藉由音乐的洗礼,眼泪从他们的脸颊上淌下。已故的亲属、数日的痛苦挣扎在旋律的涤荡中转化为动力,交响曲唤醒的是人们不屈的精魂。

战后,他写过几部交响曲,却没有这么多能理解他作品的听众了。为此他常常怀念唤醒他灵感的列宁格勒保卫战,怀念曾经身为战士在前线战斗的日子。曾经虔诚的听众们,又可否记得灵魂被唤醒时,胸中满溢的豪情?

本文写作背景为列宁格勒保卫战,其中“我”指代肖斯塔科维奇,苏联时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有虚构成分,为高三作文,学生腔严重。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三回忆录——《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