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热分子》| 叙岚解读

《狂热分子》| 叙岚解读

《狂热分子》| 叙岚解读 关于作者
埃里克·霍弗(1902—1983)的一生十分传奇,7岁失明,15岁复明,父母早逝,靠自学成就学问。他长年从事码头搬运工作,1964年成为加州伯克利大学高级研究员后,仍未离开码头。他的许多思想都是在码头工作中形成的,因此也被称为“码头工人哲学家”。1982年,他获得了里根总统颁赠的总统自由奖章,生平著作超过10部,曾多次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狂热分子》是他第一部和最著名的作品,被译成10余种语言,是多所大学政治系的必读书,畅销全球半个世纪。
关于本书
本书以清教徒革命、法国大革命、纳粹主义、犹太复国运动等为背景,通过对社会底层及边缘群体的观察发现,积极投身群众运动的往往是一些失意者。他们出于某些原因觉得自己的生命已经无可救药地失败,因而盲目投身于某种神圣事业,好让个人的责任、恐惧、缺点得到掩埋。
核心内容
本书思想核心是:以社会底层和边缘人群为突破口,深入剖析了深陷群体狂热之中的乌合之众的人格特质,有助于我们了解狂热分子在不同国家以及社会发展不同阶段分别发挥怎样的作用,避免陷入非理性的狂热,为社会复兴铺好路。
点击查看大图,保存到手机,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一、群众运动的驱动力

这一部分主要探讨两个问题,一是群体运动的驱动力来自哪里,二是具有怎样特质的人容易被这些驱动力所推动。

  1. 人们投身群众运动的动机之一是渴望改变。群众运动并不必然是不好的东西,任何大变革计划想要取得成功,都必须利用民族主义的激情。日本在现代化方面能够迅速取得成功,某种程度上正是拜民族主义热情所赐。
  2. 动机之二在于,群众运动提供希望。看不到希望的感觉远比贫穷更加让人难熬,失业者的绝望并不仅仅在于担心陷入贫困,更是由于他们突然发现人生一片虚空。
  3. 动机之三在于,群众运动间的可替代性。当我们个人的利益与前途看来不值得我们为之活下去时,我们就会迫切需要为别的事物而活。一个人热烈皈依于某一个群众运动,可能只是因为他迫切需要投入到一个运动中去。
  4. 作者列举了群众运动中的11类潜在皈依者,比如穷人、畸零人、被遗弃的人、对生活厌烦的人、罪犯等等。不是所有穷人都是失意者。长期陷入贫困的人往往对自身的处境安之若素,不思改变。会被失意感刺痛的穷人,一般都是新近才陷入穷困的,他们因为还保存着对过去富裕生活的美好记忆,每有群众运动出现,就会忙不迭地振臂相迎。
  5. 一般我们认为,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闹革命是为了反抗专制。但在一个集权社会中,革命会爆发,一般都不是因为人们不堪忍受强权的压迫,而是由集权架构发生松动所导致的。

二、促成狂热分子团结行动和自我牺牲精神的方法

群众运动的最大功能,在于促进其追随者团结行动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1. 促进自我牺牲精神的方法主要是煽动激情和夸大未来。狂热者无法被说服,只能被煽动。狂热者看似对自己信仰的神圣伟业忠贞不二,但实际上,狂热者通常也是失意者,所以,他们亟须依附于一个神圣的组织,从而获得自信。
  2. 构成团结行动的催化剂主要有仇恨、模仿、领袖、说服和强制等。我们爱一个对象的时候,一般不会寻找有同样喜好的人,甚至反而会把跟我们爱同一对象的人视为竞争者和侵犯者。但我们恨一个对象时,却倾向于寻找同伙。
  3. 历史一再证明,将一切归功于宣传是没什么道理的,除了失意者以外,再高明的宣传也很难让本来不相信的人选择相信,充其量只能让那些本就相信的人更加相信而已。但是当说服和强制手段相结合的时候,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就拿我们熟知的法国大革命来说,真正穿透整个欧洲的,不是大革命的各种观念,而是它的军队。
  4. 一个群众运动要成气候,领袖的作用不是万能的,却也是不可或缺的。领袖主要扮演这样几种角色,把失意者内心的积怨大声说出来并加以合理化;描绘一个辉煌的未来,以此证明,牺牲当前所拥有的短暂幸福是值得的;唤起人们对集体的热忱,让他们觉得个人的生存是渺小而没有意义的。
  5. 团结行动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忠实信徒完全同化到一个紧密的集体中去,让他们获得新的身份、新的生活,投入到新的事业中去,从挫败感的牢笼中解放出来。

三、“言辞人”“狂热分子”“行动人”在群众运动中分别呈现怎样的心理特征?

  1. “言辞人”类似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公共知识分子,比如作家、艺术家、媒体人、学者、大学教授等等,他们通常扮演群众运动的舆论制造者的角色,在群众运动发动之前,先利用语言和文字摧毁旧秩序,动摇人们的信仰和价值观。
  2. “行动人”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形象常常是这样的:他们总是不遗余力地揭发社会黑暗、抨击政府,所以我们很容易相信,他们是一群为了维护社会公正,敢于为弱势群体仗义执言的斗士。但事实上,他们的动机十之八九都是出于私心。
  3. “狂热者”主要在群众运动的成长阶段发挥作用。“狂热者”只能在阴谋活动中得到内心的安宁,在不断企图破坏既有的秩序中获得满足。所以一旦运动取得胜利,没有外敌可以摧毁时,他们就会通过斗自己人来宣泄。这样一来,“狂热者”就对新的秩序和机构形成了威胁。这个时候,只有“行动人”的介入才能保卫群众运动已经取得的成果。

金句

  1. 群众运动并不必然是不好的东西,任何大变革计划想要取得成功,都必须利用民族主义的激情。
  2. 当我们个人的利益与前途看来不值得我们为之活下去时,我们就会迫切需要为别的事物而活。
  3. 狂热既是一种灵魂的疾病,又是一种可以让国家和社会从衰败走向复兴的神奇工具,所以关键是怎么引导。
  4. 对于失意者来说,群众运动排斥现在的态度正对他们的胃口。如果社会上那些成功者也和他们一样失去一切从零开始,他们会觉得非常痛快。
  5. 我们爱一个对象的时候,一般不会寻找有同样喜好的人,甚至反而会把跟我们爱同一对象的人视为竞争者和侵犯者。但我们恨一个对象时,却倾向于寻找同伙。
    撰稿:叙岚脑图:摩西讲述:于浩
    5366人写了笔记
    写想法 复制 分享

你可能感兴趣的:(《狂热分子》| 叙岚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