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王阳明

   王守仁,1472年—1529年,字伯安,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因平定宸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于一身之人,他的学说阳明心学,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故王阳明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

   阳明心学中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知行合一”,认为知行关系是辩证统一:“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人的任何实践活动都必然以人的认识作为指导,而人的任何认识都必须依赖于将认识付诸实践后才能得到验证。正如“食味之美恶,必待入口而后知。岂有不待入口,而已先知食味之美恶者邪!必有预行之心,然后知路。预行之心即是意,即是行之始矣。路岐之险夷,必待身亲履历而后知,岂有不待身亲履历,而已先知路岐之险夷者邪!”

   因此,“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将一切的认知活动与实践结合起来,正是教人勿要枯守义理,而要于洒扫应对、乃至修齐治平的具体实践中发见真知。

   王阳明曾举例,“如好好色,如恶恶臭。”见到美色自然会喜欢,并非将见的活动与喜欢的感情分开来,闻到恶臭自然会厌恶,并非先闻到恶臭再有厌恶的感情。恶的知觉活动与厌恶的行为并不分离。因此,在个人修养的问题上,功夫即本体,将知视作为本体,那么行的功夫也自然蕴含于其中,两者不离。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合一,想明白了就要去做,在做的过程中不断加以思考完善。不要为自己的逃避找借口,因为“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你可能感兴趣的:(知行合一王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