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系统的力量

(2015年AHA 敏捷大会总结)

Part1:光的波粒二象性

让我们从光的波粒二相性开始,这样可以让人不明觉历:大家都听说过,但很难完整的描述。而且马上联想到的是牛顿,爱因斯坦等站在人类智力巅峰的人,让我们的论述立马高大上。

以下来自百度百科:

光的波粒二象性简单说就是光既具有波动特性,又具有粒子特性。科学家发现光既能像波一样向前传播,有时又表现出粒子的特征。因此我们称光有“波粒二象性”。

光的波动说与微粒说之争从十七世纪初笛卡儿提出的两点假说开始,至二十世纪初以光的波粒二象性告终,前后共经历了三百多年的时间。牛顿、惠更斯、托马斯.杨、菲涅耳等多位著名的科学家成为这一论战双方的主辩手。正是他们的努力揭开了遮盖在“光的本质”外面那层扑朔迷离的面纱。

牛顿:光是粒子,傻X

惠更斯: 光是波,神经。

爱因斯坦: 呵呵,你们都对 —— 这句话获取了诺贝尔物理奖

你是他们中的谁?

Part2:系统论

世界如此复杂,你是如何看待它?

“千人千面”,每个人看到的世界其实是自己想要看到的世界,它不仅仅是眼前客观的世界,更是观察者经验,情感,知识体系的投影。

我们想改变系统,必须更好的认识系统,想更好的认识系统,必须先刷新自己的知识体系。

改变思想,进而更好的认识系统,进而获得改变系统的力量。

你眼中的系统是粒子,还是波?

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引入系统论了。

在系统论中,一个系统的核心三要素为: 目标(功能), 要素, 联系(连接)。

如果我们对三个要素进行关键性分析的话,最重要的是目标(功能),它是系统存在的原因。然后是联系,最后是要素。

以一个敏捷团队而言,其目的(功能)是持续交付有价值的产品,其联系是SCRUM等管理流程,团队交流沟通的氛围等,而团队的个人则是其中的要素。(要素和联系不仅仅包含上述的简单的几个,还有很多其他内容,用于示例,不赘述)

在《亮剑》中李云龙说过,一个团队的精神一般是由其第一任领导人决定的。其团队的精神主要是系统的联系:通过日常的各种集体行为而不断加深对要素的改造从而达成目的。

分析一个系统,在关注要素的同时,更应该关注的是联系。

(我们不讨论目标的原因是系统的目标很少改变,如果改变系统的目标,则这个系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我们很难说它还是原来的系统,例如一个以保护人民财产为目的的团队修改目标为以掠夺人民财产为目的,还是原来的系统吗?)

对比瀑布模式下的组件团队和敏捷团队的特性团队更为明显,人员的构成没有任何的变化,但通过调整联系:通过组件团队根据组件进行强连接到特性团队面向价值进行强连接,进而使得系统的目标得以更好的实现。

这是一个连接的时代,微信,微薄, uber等都用改变连接关系的形式深深的改变着这个世界。

以一个系统者的角度,改善一个系统更重要的着眼点是改变联系,例如:提高成员的能力进而改善效率或质量是改变要素,而通过结对编程的方式提高效率或质量则是改变联系。

Part3:改变系统的力量

任何系统都不是孤立的,它一定依附于其母系统,并和其他系统相互影响。

系统不是静止的,其必然有各种动态流。

我们重点分析其中的能量流。

系统的能量简单可以区分为外部输入的能量和内部自我产生的能量。以一个敏捷团队而言,其母系统——项目等将通过目标,压力传递,奖金激励等输入外部的能量(当然,其中可能有负能量)。

需要特别注意的有2点:

(1)人具有自我产生能量的能力。这是内部能量的主要来源。

一个积极,乐观,向上,乐于助人且能力很强的人,将给团队带来非常多的正能量。

(2)联系使得能量可能因为碰撞而增长

一个人的能量可能通过联系点燃他周围的人,他周围的人继而互相影响。一群充满积极,向上等正能量的人互相感染,将产生更大的能量。

基于联系带来的传染性,我们可以理解到:改变系统不需要简单猜想的那么困难。例如团队有100名成员,外界能量不需要改变全部100名成员,在改变几名成员以后,可能会依次传染,进而改变系统。

总结:

(1)想要改变系统首先需要对系统有正确的认识,如果依旧依照几千年前亚里士多德等的整体论看待系统,或者一叶遮目通过片面的角度看待系统,得到的结论肯定是不正确或不完整的。

(2)用完整的系统论看到系统,看到要素更要看到联系。关注要素更要关注联系。

(3)人有自我激励,自我产生能量的能力,如果把人和机器等价,则不是系统论思考者。

(4)因为联系和人的关系,改变系统没有想象的困难。

        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可能引起地球另一段的龙卷风,我们正确的认识和了解了系统,一点点的改变,也可能给该系统带来巨大的改变。

你可能感兴趣的:(改变系统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