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15 杂生 日记

今天重要所得:

1、要做的事情,立刻“现在做”

2、做好日记,时间-事件日记 refer from 李笑来老师


开始。

2019-1-15 做的事情:

1、早6:30-7:00,半小时。读英语文章 from Flipboard.

2、学习英语习语,一个半小时。from 英语极客。

3、上课。DMS 80mins  主要内容: PROCESS ANALYSIS 1

4、午饭+打扫寝室+读书《把时间当朋友》第三章1-7篇+午睡  11:50-2:00 (午饭时,因为室友邀请了一个和我不熟的同学,我表现得莫名别扭,emmmm,要改正,社恐和喜欢独处在你这里不是一个意思,别把自己迷惑了。)

5、跑步+核心训练入门+散步回寝室/听书单来了成长大学第一季(罗生门、竹林中+茶花女+走出非洲+复活+弗兰肯斯坦+红高粱+夜莺与玫瑰)

6、洗澡+敷面膜and看《在下、鄙人和我》第一季4、5集  50mins

7、上课(途中遇欧阳,乐观~) 中微+中宏 TU  6:00-8:00   

8、学习PS 第一节课(软件基本操作30mins)+ 新媒体写作第一课(26mins)

9、在图书馆敲下无聊的一天都干了啥。。。。time control:。。。



好。下面写心得。

我之前每天写日记都是按照“今天有没有什么特别触动我的,我有话说一说”

的思路进行的。这样就往往陷入到,偶尔一天眼睛、心灵、手、以往的知识+情绪到位的情况下才能写出一点只有自己才能看懂的东西。

一天写作,半月放空。


按照李笑来老师的建议,我尝试着从头到尾把这一天的事情,按照时间做好标记,又加入了一些自己的内容(比如再具体到内容以及观点、感想之类的~)。特别大的收获先不说,在一天之内不太可能;但是从小的方面,我确实在回顾一天所有的事情时,把我所有的记忆、体验都快速的回顾了一遍,相当于把一天过了两遍。特别的是,那些对我来说特别重要的、或是当时印象很深但过后不及时回顾就会忘记的东西,还以一些小的细节,在我这样做的过程中,被我一点点的在脑海中加深了印象。

无论是上课学习到的知识,还是我在和同学间交往过程中的心得、见识等等,都能在回顾中得到巩固。

而每天15分钟的总结日记,也省去了在周末花费大量时间回忆一周都做了什么时,由于时间较长造成的记忆模糊。

这就是斯宾诺斯遗忘曲线的一个现实实践吧?


下面说一说我关于知识付费的几点粗浅想法。

最近买了很多线上的知识付费课程,就以今天买的一款名著讲解为例。

1、高效:节省时间和精力。

我自己算过,我自己看一本15万字的中文小说,在正常的工作日,需要上课还没有DDL的时候,基本需要2.5-3天完成。但只是粗浅阅读,很多细节和内在思想还是不能完全领略。为此我还要花费半天的时间,在知乎、豆瓣上找讲解,这个时间就不要预计了。。。但是听书,基本在10分钟之内就能完成,大致的故事、深刻的思想、作者和时代背景都有了,还能在等车、吃饭的时候一心二用,效率很高。而我记得有一个研究,说一般把信息作为“非知识”进行传播的时候(就是说不让你死学,比如一边打游戏一边放点计算机知识的音频,比你自己看编程书效率高,记得多)

2、质量高。

这些听书稿都是有专业的团队精心挑选、打磨很久才会播出的,一般深度和趣味性都有,除非是素质极高、要求严苛的专业文学工作者,一般大众的需求都能很好的满足,能够起到迅速扫盲、科普的作用。而且一般在大平台播出、10万人以上收听(很多人帮你检验过了)的就是质量很好的课了,选课的时候留心一下就OK。

3、效果好。

我们阅读书籍,特别是一些文学名著,除了里面特别重要的独白、对话等具体的文字欣赏部分,大多数着眼在中心思想、人物塑造、情节铺陈这几个方面。而我们平时在跟朋友交流的时候,大多数时候,也用到这些就够了。

看书需要读者深入沉浸其中,在作者设置的各种“坑”中,自己探索思考。这往往很考验一个人的理解、思考、反思能力,以及背景知识储备。而且,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视觉刺激转化成大脑中的记忆的转化率其实低于听、更低于味觉和触觉(以前看过的研究,对不起我又忘记了,以后一定认真!)这样,我们不仅自己记得少,想要提炼出独到深刻的感悟就更难了。于是,简练、有趣、深刻的听书稿,就成了我们的速补品,我们可以在听一遍的情况下,迅速记住大部分内容,并且还能将里面的“金句”复刻在脑海里,随拿随用。


当然!名著还是得自己亲自慢慢品读之后才能从细节中、从与作者直接的对话中产生属于你自己的真切的感受,这点毋庸置疑。

但我想强调的是,在现在,时间不等人的情况下,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取到尽可能多和优质的信息,才最重要,right?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1-15 杂生 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