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红楼梦中人

最近把前八十回细细重温了一下,并详细的加以分析,感触良多。有些书真的是常读常新,获得不同的感触。于是把读书笔记的内容整理了一下,遂成此文。这一次没有读后面四十回是因为怕高鹗的狗尾续貂逆了曹公的本意,所以此篇书评所依据的文本仅仅是前八十回。

首先是叹命运无常。贾雨村在去当官前,看中了甄家的一位婢女。甄家后来历经英莲失踪,家宅起火,夫妻二人只能投奔岳父母,而后甄士隐随道士一走了之,可怜她夫人孤苦无依。而贾雨村升迁之后,真的娶到了当年那位婢女,好巧不巧他的夫人也刚好在此时去世,所以将小婢女扶正,成了正房。当年的主仆,如今的境遇判若云泥。“偶因一着错,便成人上人”。

其次是人性的多变,每个人都是善恶两边。就说袭人,照理说她自是不讨厌的人,“花气袭人知昼暖”,至少她恪守本分,性格温顺,做事妥帖,然而她在晴雯之事上确实有所过失,连宝玉后期都开始怀疑她了,这也是为何袭人跟宝玉走不到一起去的原因之一吧。但把晴雯之死全部怪在袭人身上亦是不妥,晴雯性子刚烈心比天高,不愿服从某些封建教条,必然不为既得利益者所容(比如王夫人),所以即便无袭人从中当眼线,她一样悲剧。至于袭人的行为,虽然是她的一个黑点,但不能掩盖她对宝玉的忠心,她在为人处世上的一些好处,只是建立在奴性基础之上的个人素养,最终也无法给她带来幸福。她最后是嫁给了蒋玉菡,终究也不是宝玉。她的身上反映的就是一种矛盾,一种生而为人的真实,有光亮面亦有黑暗面,于大环境中须做出最优选择,避害就利,该如何抉择?

另一个人性的矛盾点在于妙玉,虽然书中的她被认为是为人古怪,然而却并不讨人心烦,相信曹公也并无黑她的意思(曹公最爱黑的其实是赵姨娘),她“僧不僧,俗不俗,男不男,女不女”,虽处佛门终究六根不净,怀着强大的精神洁癖却也有痴心一颗,我个人觉得她对宝玉还是有些想法的,不论是知音或是男女感情,只是终究无缘,槛外人终究只是槛外人。她的结局是“一块美玉,落在污泥之中”不论是否像后世分析的那样是被人掳去还是被玷污,至少她保不住她内心清高宁静的世界了,"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在大伙儿吃茶那次,她嫌弃刘姥姥,意外的觉得很萌,还有嘲笑宝玉饮茶喝的太多的时候,也是很有萌感,我其实很喜欢这样雅致的人。“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我有时在想,如果可以穿越到红楼梦的世界中去,并且可以自主选择人设的话,中学时候的我肯定愿化作黛玉,而现在的我,二话不说必须是妙玉。一来没有宝玉叽叽喳喳在身边吵闹,乐的清净,二来不用看到贾琏贾蓉贾珍之流的丑事,心里清净,三来不用像各位小姐丫头们一样应对婚事,看看迎春最后的结局即可知。虽是青灯古佛,尚未泯灭人性,只愿化作槛外人,静静的看着槛内是是非非风云变幻。当然这是不谈妙玉后期结局的情况下。

【读书笔记】红楼梦中人_第1张图片

再次是黑点比较多的人,赵姨娘母子自不用说,王夫人邢夫人更是讨厌、王夫人还算是吃斋念佛之人,本应有着慈悲之心,但实际上她心肠很硬的,首先就是金钏儿的事情,本身如若按照封建标准来看,她当时的举止确实不妥当,但是合着他自己的儿子都对,都是别人的错,都怪丫头勾引也是神逻辑。况且这个逻辑有一次应用在了晴雯身上,她就是认定那是个狐狸精,把宝玉勾引坏了,可是您儿子总找人要胭脂吃,总跟姐妹们厮混在一起咋不管呢?出了问题就压迫别人,典型的双标。邢夫人则是一味讨好丈夫,头一件事就是鸳鸯,幸亏这个鸳鸯自己比较倔强,说自己一辈子不嫁男人又怎样,其实又是曹公借助他笔下的人物之口说出他的想法,一辈子不嫁又怎样,好过于别人替你决定命运,随机的嫁到一个道德品质都无法保证的男人。所以此处邢夫人的纵容是一处黑点。另一个黑点就是跟凤姐儿之间的关系,印象最深的一处是她的婆子跟一个丫头吵架,王熙凤叫人打了婆子,结果邢夫人当着众人的面说王熙凤惩罚之事,让她很下不来台,由此可见其平时的关系。好在平日贾母比较喜欢凤姐儿,她本身性格也比较强势,才不至于被婆婆欺负。另外,在抄检大观园的时候,王善保家的对小姐们百般刁难,“一心只想拿人的错处”,最后发现是自己的外孙女司棋收藏不洁之物,被实力打脸。她之前在王夫人面前说晴雯,“那个丫头仗得他生的摸样比别人标致些,又生了一副巧嘴,天天打扮的像个西施的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掐尖要强,一句话不投机他就立起两个骚眼睛来骂人,妖妖,大不成个体统”,此话一出让王夫人更生反感。这是个小人物,但她是邢夫人的陪房,所以她的所为亦是邢夫人的黑点。

另外想说的一个人是贾母。贾母在整个家族中担当封建家长的角色,她算是颇具智慧的,按照87版电视剧的考据她的结局亦算是好的,毕竟寿终正寝并未受多少累。整体来说贾母是个不令人讨厌的角色,尤其是电视剧中老太太非常慈祥,只是她身上或多或少也逃不掉封建家长的特质,比如说虚伪。迎春之婚事,她是反对的,但是既然迎春之父是同意的,她也不想多事,所以就没去阻拦,这是多不把迎春放在心上啊,毕竟是儿女的婚姻大事,就这么“不想多事”就草草略过,实在不妥。其实论城府,贾母也不会少。在第五十回的“史太君破陈腐旧套”一节中,她表面对戏曲点评实际上是在警醒某些人。很多分析都在这分析到底贾母站木石同盟还是金玉姻缘,我倒觉得她此处并没有表明态度,“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是佳人”,肯定不是说黛玉宝钗。

尤氏姐妹三人算是命运凄凉的。分析她们的命运有一个大前提,就是只有二姐三姐是尤老娘亲身,大姐并不是。二姐不用说,可怜也可悲,夹在凤姐儿跟贾琏中间甚是痛苦(吐个槽,87版电视剧里的琏二爷好帅啊。。。。。),首先贾琏其实只是贪慕她的美貌,家里大事终究还是凤姐儿掌权,自不用说,其次贾琏再怎么贪恋美色终究还是碍于凤姐的淫威,所以一开始才是偷偷的娶来,根本就不愿意明媒正娶(当然也做不到正大光明),再次凤姐假意欢迎她,并接到大观园同住,她是无辨别力的,竟然还相信了,凤姐以生育男丁为由把她接来不但可以让双方面子上好看(以便她实施下一步毒辣的计划),而且可为自己赢得好名声,再者尤二姐放在身边自己动手就容易多了。这些利害关系,尤二姐都看不出来。暗中凤姐一方面找来尤二姐当时的婆家,就退婚一事造舆论,一方面在生活起居上克扣二姐,让她不得安生,另外她利用完舆论之后竟然想着杀人灭口毁灭证据,还是兴旺家的想着人命关天才匆匆混过去,此处可见她的冷血和狠毒。最后逼的人自尽也是必然结局,可怜尤二姐在生命尽头想着的事“病已成势,日无所养,反有所伤,料定必不能好,况胎已打下,无可悬心,何必要受这些零气,不如一死倒还干净,常听见人说生金子可以坠死,岂不比上吊自刎又干净”。读起来多少伤心!

尤三姐相对于二姐算是好一点,二姐死后贾母看她平时名声不好,连起码的同情都没表示,但三姐至少落得了好声名,她的意中人还为此出家。借助二姐的口,”这人一年不来,他等一年,十年不来,他等十年,若这人死了再不来了,他情愿剃了头自己当姑子去,吃长斋念佛,以了今生“,她自己说”若有了姓柳的来,我便嫁他,从今日起,我吃斋念佛,只服侍母亲,等他来了,若一百年不来,我自己修行去了“。哎。结果她心中的男神一句话就侮辱了她”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我不做这剩忘八。"这话本身是对宝玉说的,但是尤三姐知道了特别心塞,换做是我,也是接受不了的。于是她干脆用了男神的鸳鸯剑自刎以证清白。这也是封建社会下的女儿之悲,要为一些虚无的空名所累,爱不能爱,但凡一点人间心事无从了解,便求空门逃避以求寄托,动不动就是了结今生,可是此生只有一次,了结一次便是永恒。(图为尤三姐)

以往读红楼,多注意儿女情长,光顾着看宝玉和黛玉,连宝钗都甚少留心。这一次仔细分析了其中的社会性和人性之复杂,跟少女时代的天真烂漫的读法就有所不同了。作为一部长篇巨制,书本身可以分析的部分太多了,可不是一篇两篇书评可以说完的,”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书是残缺的,但是就是这残缺的给痴心的读者们创造了回忆,在时光机发明之前,只能靠着这些回忆细细的品读红楼世界中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同时也在那个世界中寻找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红楼梦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