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说抄书

总有人问花那么多时间做抄书公,何用之有?

其实“有用”“没用”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

千金难买我乐意,就爱浪费时间怎么了?

为表善意,回答如下:

1,当有写作的欲望但还没有写作头绪的时候,拿起笔记来一通乱翻,看到一句话或一个故事,就像黑暗中火花一闪:可以破题了。

无需像个中学生抄读者文摘那样僵硬的挪用,只需要这些积累的素材之灵感。

2,再就是神侃。爱读书的人,内向而闷骚,木讷而敏感,毕竟人生九成都是废话。“你吃了吗?”“嗯哪。”“菜怎么样?”“还行!”

但是和有趣的人,聊到感兴趣的话题,那就好玩了,毕竟多少都略知一二。

3,有助于读书。比如庄子·齐物论一句:“喜怒哀乐,虑叹变慹,姚佚启态”,后面四个字分别抄下注释:轻浮,放纵,张狂,作态。之后读书再遇到,就记得很清楚。

有时候,抄一次可能没什么印象,比如很久前抄下艾略特的观点:客观对应物。忘了没关系,最近看陆建德的书,碰上就想起来了。

有了微信微博后,接触到的信息量是非常巨大的,但是琐碎的生活总会干涉细微的记忆,特别是那些看似无用的、或是日常少用的知识,就像一位萍水之交,可能相遇后再无来日。

但,笔记可能会给你一个重逢的机会。

当没有充足的时间拿起一本书时,我通常会翻起笔记,读几首诗,看一段维特根斯坦惊人之语,就是这些卵用没有的东西,维持了我的另一种存在,不仅限于消化管道和社交动物的存在。

很多人重视一件证明其身体旅程的物品,就是相册,以前是实体,现在多是数码,视若珍宝般收藏于硬盘专区。

其实笔记,断断续续的记下了你的兴趣、你曾经的疑问、你的信念和向往,又何尝不是一个人心路旅程的相册?

有人学问沉着精读细究,有人胸襟旷达过眼烟云。

就像旅途,既可考据钩沉深度游,也可走马观花自由行。

做不做笔记,实在是件很不要紧的事,关键是自己有乐趣。

就这样。

你可能感兴趣的:(法师说抄书)